“这怎么行。”刘氏第一个反对。眼看大把的钱就要到手了,怎么能说缓就缓的。徭役结束还有二十天,二十天能挣多少钱啊。
“我说你这老婆子,真是钻到钱眼子里面去了。”白老爹斥道:“你看这一整天家里进进出出多少人,吵吵闹闹没个停歇,你让三郎如何静心读书。”
听到最后一句,刘氏顿时哑了。
白瑜倒是唬了一跳,这话怎么就说到他头上来了。
白老爹问白瑜:“我听你娘说,你是不打算参加今年的科考了?”
“是。”在白老爹灼灼的目光下,白瑜硬着头皮点头回道:“我这身体现在还有些虚,现在只要一看书就觉得头晕眼花的什么也看不进去,看了也记不住。”
刘氏顿时紧张了,“三郎你怎么不早说,身体还有哪里不舒服,娘明天就带你去看大夫。”
白瑜忙摆手,“不用看大夫,好好多养几天就可以了。”
苏青知道白瑜的底细,于是在旁边帮腔,“也许是三郎以前看书太狠了的缘故,我听说三郎以前手从不离书,即使每次休沐回来一整天也都是待在屋里看书,这样对身体不好。我听人说过读书学习是要劳逸结合的,不能总看书,还要适当地休息一下才好。就跟用牛一样的道理,不能天天都让它拉犁,还要让它休息,不然牛吃不消。我猜三郎这次就是因为读书累狠了才会病了那么久。”
“真,真是这样?”刘氏等人不可置信地齐齐看向白瑜。
“对,就是这样。”白瑜配合地点头,强撑着内里的心虚说道:“我以前也总有感觉力不从心的时候,原来是累狠了。当时都没太放在心上,只以为读书哪有不苦不累的,家里爹娘哥嫂你们干活更加累。所以每每觉得累狠了我就总想着坚持,再坚持一下,熬一熬就过去了,习惯了就好。只是没想到……病了那么一场。”
白老爹白大郎白二郎眼眶顿时都红了,而刘氏杨氏和陈氏三人更是眼泪都出来了。
见大家被白瑜的话说得成了这样,苏青就斜斜地瞄白瑜:看吧,把娘他们都弄哭了。你看接下来要怎么办吧。
白瑜也有些无奈,没想到一番话说出来是这样的效果。
刘氏抓着白瑜的手,哽咽道:“三郎,你怎么不早说,累了怎么就不知道休息休息,娘以后再也不整**你读书了。”
白老爹也闷声道:“三郎你以后……要还想看书就看,不想看那就不看了,读书科考……爹也不逼你了。”说完撇过头去悄悄抹了把眼眶。
白大郎也道:“对,三郎你不读书也罢了,没什么比身体好更重要的。”
白二郎也点头说道:“身体好最重要。”
杨氏和陈氏也一脸赞同地点头,没想到三郎读书那么勤奋,差点就没命了。
苏青悄悄掐了一下自己的大腿,然后也泪眼汪汪地看向白瑜,说道:“三郎,我以后会好好照顾你的,争取让你的身体早日康复成大哥二哥他们那样健康强健。”
意思就是,白瑜现在的身体就是个弱鸡。
忽视掉苏青那虚假的眼泪,听了她的话后白瑜视线不由朝白大郎和白二郎看去,心里顿时有升起了一些些的羡慕与期待。
白大郎和白二郎那是常年劳作的年轻身体,不仅充满了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而那体魄可谓是强健,浑身肌肉分布得非常匀称且充满了力量的美感,完全不似健身房里那些人练出来的满身疙瘩肉。
白瑜也想有白大郎白二郎这样的身体。
第30章
话题重新回到卖豆腐上面来。
苏青说:“其实豆腐我们只需要卖一个早上就可以了,不必一整天都守在家里。”
“嗯?三郎媳妇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大家听听。”白老爹说道。
“我们在家不比镇上的铺子,光在家里等着人上门来买豆腐也不是个事。”苏青说道:“这样不仅挣得少,还费时费力,且家里整日不少人进进出出的也不好。我就想着既然我们人手不够,那干脆找人来帮我们卖豆腐去。”
刘氏立即反对,“不行,这是我们家的买卖,怎么能让别人掺和进来。”
白老爹瞪了刘氏一眼,“先听三郎媳妇说完。”
苏青说:“不是让别人掺和,只是让别人来帮我们卖豆腐。这么说吧……一板豆腐能切十六块,一块卖两文钱,那我叫我二哥来,我一板豆腐便宜五文钱卖给他,他带着这些豆腐到大河村去卖,卖完一板豆腐多的五文钱就是他挣得的。”
见刘氏苗头不对,又有反对的迹象,白瑜忙接过苏青的话:“这样一来虽然我们少挣了些,但这样豆腐卖得多也卖得更快,我们还不用出多少力气。我们就相当于花五文钱雇了一个人帮我们干活,除去做豆腐的本钱,我们一板豆腐还能挣个十几二十文钱。”
白大郎一点就通,跟着说道:“不仅大河村,我们还能再多找几个人,让他们挑着我们的豆腐到这周围十里八村去卖。”
这样他们豆腐的买卖就有着落了,不仅不需要往出跑,还不用一整天都守在家里看着外人在他们家进进出出。而且别村的人想要吃他们家的豆腐也不用大老远走一趟。
苏青又道:“我们豆腐就卖早上那一会儿,卖完了就完了,不耽误地里的活。”
白老爹没等刘氏说什么,直接拍板定下了,“就这么办。老婆子你负责去找人。”
刘氏还能说什么,其实她听完之后心里也是不反对了。
刘氏就起身,分别拿碗装了两块豆腐放进篮子里,“我去趟村长家还有桂花嫂子家。”
知道刘氏这是去找人的,白瑜忽然想起来什么,于是问刘氏:“娘,村长家的大儿子周有福是不是在镇上酒楼当伙计?”
“对。”
“那我跟娘你一起去。”白瑜起身跟上了刘氏。
白老爹也朝苏青摆手道:“等下三郎回来让他陪你回娘家一趟。”
苏青笑着应了一声,“是,谢谢爹。”这是同意她方才说的叫苏二哥帮忙卖豆腐的事了。
白老爹摆摆手,“谢什么,便宜什么也不能便宜了外人,叫你娘家二哥来帮忙也是好的。”
至于杨氏和陈氏的娘家,距离竹溪村都太远,那就算了。
第二天一早,白老爹三人又回青河关修挖水渠去了。
等豆腐做好,刘氏和陈氏再次赶着牛车出发去卖汤,杨氏则继续去开荒。
苏青和白瑜则在家里卖豆腐。
苏二郎早早就挑着担子来了。
灶上的豆腐花还热着。
自从第一次吃了豆腐花,知道家里的孩子们和三弟三弟妹都喜欢,所以这之后每天做豆腐,杨氏都会特地舀出一些来留给孩子们吃,当然缺不了苏青和白瑜的那份。
可惜苏青连续吃了几天已经有些腻味了,所以苏青直接将自己的那份给了苏二哥。
苏二哥还是第一次吃到豆腐花,嫩嫩滑滑的,还加了糖,甜滋滋。
看苏二哥小心翼翼地喝完仍有些意犹未尽的欢喜模样,苏青就道:“二哥你若是还想喝,明天我就给你多留些。”
“不不,青丫你不用给我留。”苏二哥忙摆手,脸上微微有些羞窘。
苏青咧嘴朝她二哥笑,“二哥你跟我客气什么,这豆腐花你就算多吃几碗都顶不上一块豆腐,你看着多,其实都是水,压一压,水出来了,得出的豆腐就一点点。所以二哥你还是得多吃几碗,不然从这里才走到我们大河村,还没吆喝肚子就又饿了。”
听苏青这么一说,苏二哥也不推了,不过还是道:“那行,二哥明天一早就来你这里喝这叫什么……豆腐花的,只是青丫你别放糖,哥喝不惯那个味儿。”
哪是喝不惯,只是糖太贵,农户人家平时只有家里来了看重的客人才会给人冲一碗糖水喝,自家人都不舍得喝的。
知道苏二哥的想法,苏青也不多说就应了,至于还放不放糖这事就另说了。
这时周有福带着弟弟周有望来了,两人身后还跟着个吴百顺。周有福和周有望是村长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吴百顺则是桂花婶子家的小儿子。
白瑜把两块包好的豆腐递给周有福,说道:“有劳有福哥你帮忙带给你们酒楼的掌柜了,请他尝尝鲜。”
“顺带的事。”周有福说道。
周有福接过豆腐又叮嘱了弟弟周有望两句后就走了,他是酒楼的伙计,得赶紧回镇上上工去。
周有望吴百顺和三人站一起,几人年纪都不大,都只比白瑜大个两三岁,都是还不到二十的年纪,但看着身板都还挺结实,人也机灵。
三人分别都给了钱后都挑着两板豆腐就出了村,然后分散着朝三个方向去了。
没过一会儿,又有一个人推着个板车朝白家走来,是王二狗的姐夫,王梅花的相公陈四郎。
板车上放着一袋黄豆还铺上了厚厚的一层稻草,可见是用了心的且懂得豆腐不能颠,一颠就坏。
王梅花和陈四郎在镇上开了唯一一家的豆腐店,生意还算过得去。
店面是陈四郎自家的,不需要租金,所以两人靠卖豆腐也能勉强糊口,加上卖豆渣的钱,日子也能过得去。
他们家的豆腐就那个味,没什么人爱吃,但也有人吃,所以生意不温不火,以为会一直就这样下去,却没想到昨天临吃晚饭了,王二狗给带去了两块不同口感的“白豆腐”,两人尝过后顿时就慌了。
这“白豆腐”一出来,他们家的生意铁定就要倒了。
最后还是陈四郎脑筋转得快,与王二狗仔细打听了一下这“白豆腐”的名堂,然后又亲自跑了一趟竹溪村白家确认一遍,当下就拍板决定以后不自家做豆腐了,而是来买白家的“白豆腐”回自家铺子去卖。
陈家的豆腐铺子在镇上属于老字号,大家都习惯了去他家买豆腐吃,所以白瑜没有另外安排人挑着担子到镇上去卖豆腐。
此时陈四郎用黄豆换了十板豆腐,推着车就走了。
这之后,村里陆陆续续有人来买一块两块的豆腐回家或者拿去走亲戚,到了巳时,白家的豆腐基本卖完。
这时村外来了辆马车停在了白家门口,周有福领着个留着胡子身形圆润的中年男子进了门。
听到动静,白瑜从屋里走了出来。
“三郎,这是镇上的吴掌柜。”周有福介绍道。
“原来是吴掌柜,快快里面请。”白瑜朝吴掌柜拱手施礼,引着人往堂屋去。
白瑜朝屋里招呼了一声,没多久苏青手上端着两个碗从厨房里出来,将碗分别放到吴掌柜和周有福两人面前后就退到了一边。
吴掌柜往碗里一看,有汤有物,汤水里面飘着白白的一团,像是奶冻一样的东西,但又不是,不由问:“这是何物?”
“这叫豆腐花,也叫豆腐脑,吃的时候搅一搅,看起来像花序一般。”白瑜解释道:“此时温度刚好合适,吴掌柜试试就知道了,有福哥你也别客气。”
吴掌柜和周有福照着白瑜说的,用调羹轻轻搅了搅,原本还成一团的就荡开了,像花序在水中飘荡,更像……脑花,怪不得叫这个名字。
“名字甚妙。”
吴掌柜夸了一句,白瑜做了个请了手势。
吴掌柜和周有福舀起一勺送进嘴里,顿时就感觉出来了,像在吃脑花,但那水加了糖,甜滋滋的,两者一配合,竟让人很是喜欢,又有种入口即化的感觉在里面,更觉得妙不可言。
两人干脆弃了调羹,直接端起碗就喝了起来,咕嘟咕嘟几下,一碗豆腐脑就都下肚了。
“吴掌柜觉得如何?”等两人吃好了,白瑜这才问道。
周有福点头,不说话,吃好了就到一边去陪着,尽量减少自己的存在感。
“不错。”吴掌柜道:“很是适合老人和孩童。”
这样呼噜噜就能吃进肚子里的东西,最是适合牙口不好的老人和孩子吃,加上那甜滋滋的味道,小孩更是喜欢。
“对。”白瑜点头,“听闻吴掌柜那里既经营着酒楼的生意,后头还供往来旅客住宿过夜。”
“没错。”既是酒楼也是客栈。
“所以在谈豆腐前,小子想跟吴掌柜先说说这豆腐脑。”白瑜说道:“吴掌柜说这豆腐脑很是适合老人和孩童没有错,但其实也适合除了老人和孩童之外的所有人。”
“吴掌柜每天早晨给客人供应早食时,可以多一个豆腐脑的菜单,豆腐脑可以配着煎饼油条吃,也可以和包子馒头一起吃,滋味甚是美妙。宵夜的菜谱上也可以备上一份,至于午食和晚食,可作为饭后甜点来品尝。”白瑜继续说道:“只是这豆腐脑刚出锅时最是美味,其二就是冰镇后喝,乃解暑良品。还有,这豆腐脑除了甜口还可以咸口,就是加点咸口的酱菜炒豆子或者酱汁浇上去,风味也不一样。”
吴掌柜已经尝过,当然识货,只是听白瑜这么一说,竟然比他想到的以为的还要多,句句都是生意经。
第31章
吴掌柜认真地朝白三郎拱手,“三郎说得是。”
白瑜笑了笑,朝苏青比了个眼色,苏青会意,重新回到厨房,再出来时身后跟着虎头,大丫二丫三个,四个人手上都各自捧着一个碗。
将碗一一摆放到八仙桌上,四人都默不作声地退到了一边围观。
摆放在吴掌柜面前的,其中两个碗里是用豆腐做成的熟菜,另外两个碗则分别是生的“老豆腐”和“嫩豆腐”。
两种生豆腐的味道和品质,吴掌柜今早已经品尝过,只是这做成菜……酒楼的大厨在他来竹溪村之前还在研究。
以前因为豆腐的口感和味道都不行,所以豆腐从来没入过他们酒楼的菜单中,所以大厨不知道豆腐如何做菜才算美味。
他也听说了白家去卖鲫鱼豆腐汤的事,于是也叫大厨试着做了一回汤,果然“嫩豆腐”配鲫鱼,熬汤,甚佳。
见吴掌柜看向两碗菜,白瑜介绍道:“这是家常豆腐,这是麻香豆腐,分别是用老豆腐和嫩豆腐做的。因为嫩豆腐和老豆腐有所区别,所以嫩豆腐更加适合做拌、烩、烧或者煮汤等,老豆腐则适合做煎、炸、酿以及制作馅料等。家里材料有限,所以只做了两道菜来给吴掌柜尝尝。”
苏青为了买这两道菜的菜谱,可是花了不少钱,又在系统商城上买了一些家里没有但酒楼上肯定会有的做菜调料。然后又站在灶台边,按照菜谱上说的告诉大丫,让大丫掌勺才弄出了这两个菜。
吴掌柜内心有些激动,可还算端得住,不慌不忙地拿起调羹各舀了一勺子品尝,心中有了计较之后,让周有福也尝了尝。
吴掌柜尝过后,甚是满意,想起刚才白瑜说的,不由问道:“三郎刚才说,家里材料有限……那是不是三郎这里还有别的做菜方子?”
白瑜就知道他会这么问,所以一点头,“只是心里有了些想法,还未实践,等家里的材料买齐了再做尝试。”
其实白瑜内心是这样的:有啊,多多的有,只是目前囊中羞涩,暂时购买不起菜谱,所以只能等等,等你把兜里的钱掏出来给我,菜谱就真真的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