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十四爷的躺赢人生[清穿]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1 / 2)

其余的哥哥们要么带的侧福晋,要么带的就是格格,像三哥,带的便是府上的侧福晋,四哥,带的则是李格格。

胤祯也瞧见过李格格一次,对于这位,他也算是早有耳闻了。

四哥的长女和次子,都出自这位李格格,要知道四哥膝下如今拢共才只有三个孩子,两个都是李格格所生,只有嫡长子弘晖出自四嫂。

不难分析出,李格格乃是四哥宠爱之人。

像四哥这样清冷的性子,还真挺难想象宠爱一个女子的。

这终归是四哥后宅里的事儿,胤祯关注不多,不知道李格格是什么样的性情,也不晓得这后宅的格局如何。

无论是谁家的女眷,一般都没什么机会跟他碰面,除了八嫂。

新婚燕尔,一把把的狗粮都撒到外头来了。

八哥两口子相互依偎着看夕阳,别提有多浪漫了,到了他这边,孤零零的一个人,李卓离他有三步远,三步之内都没有旁人。

八嫂的性格,跟温宪不同,说话确实爽利,就是有些不那么中听:

“十四弟又来甲板上了,看来是上书房的师傅们功课布置的还不够多。”

“十四弟这是头一次伴驾吧,怪不得这么兴奋,爷是当哥哥的,又没少伴驾,好歹也和十四弟传授些经验,这还没到江南呢。”

“德妃娘娘可还好,自打上了船以后,还没瞧见过娘娘呢。”

……

也不知是不是自个儿多心了,每每听八嫂说话,总觉得有些别扭,就好像那话里藏着刺一样。

可他跟八嫂着实不熟,就算是八哥,说起兄弟交情来,也只能算是一般吧。

这样的关系,见了面也就是说说场面话,讽刺或是炫耀还不至于吧……

好在自家四嫂,跟八嫂不一样,从没有给他过这种‘被怼’的感觉。

一路上鲜鱼没少吃,狗粮也没少吃,等从船上下来的时候,刚好是三月初三。

比起欣赏江南三月的盛景,更要紧的事儿还是万寿节,对于四贝勒、十四爷和温宪来说,又多了德妃的寿辰需要准备。

说来也是巧了,康熙的生辰是三月十八,德妃的生辰紧挨着康熙,两个人只差了一天,就在三月十九。

寿礼早在出宫前就已经备好了,但万寿节是一年一度的大事儿,皇上的诞辰日,可以说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在宫里是一个章程,到了江南便又是另一个章程了。

德妃的生辰,只能是小范围的办一个宴会,旁人可以不上心,自个儿亲生的儿女哪能不上心。

胤祯给皇阿玛准备的是自己手抄的佛经,既不出头,也表示了自个儿的心意,不会被认为不孝。

给额娘准备的东西就琐碎多了,而且还是跟四哥一块准备的。

汉家女子的衣服、鞋子,样式是现成的,花纹是他和四哥亲自设计的,为此还特意设计了相应风格的一整套饰品。

为这事儿他们还特意找了温宪,让温宪备了一块亲手绣的帕子,风格一致,到时候一块儿献给额娘。

这些都是在出宫以前就已经准备好的,但既然到了江南,怎么着也得找些江南的稀罕物件送给额娘吧。

不光是额娘,还有温宪。

他和四哥都能出去闲逛,就算是他年纪小,身边必须跟着侍卫,可行动是自由的。

不像额娘和五姐,到了江南便只能住在行宫里头,外边儿的命妇递帖子拜访,她们想要出去可就难了,规矩上是不允许的,能打破这个规矩的人只有皇阿玛。

可打到了江南,皇阿玛要见的人是一批接着一批,他虽然能见着皇阿玛,但很难单独见到皇阿玛。

没办法恳求皇阿玛,让五姐带上面纱跟他一块出去逛。

只能退而求其次,自己把街上的小玩意儿搬到五姐和额娘跟前。

江南有什么京城没有的稀罕东西,胤祯不清楚,他出去逛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新鲜,瞧什么都觉得稀罕。

吃食美味,饰品精致,玩具精巧,就连人家卖的那帕子,花纹都挺别致的。

也不用等到额娘生辰,打从在行宫住下的头一天起,胤祯就没少往里拿东西。

四贝勒虽然认可弟弟的行为,但并不认可弟弟的审美。

“这些东西就算是拿回京城,额娘跟五妹也是不能用的,你也别什么都送,稍微精简精简。”

绣了绿孔雀的帕子,材料寻常的木簪子,连样子都不太方正的绿豆糕……

十四弟是一番好意不假,但可能是没出宫逛过的缘故,买东西都不知道挑拣。

胤祯倒是不在意这些东西能不能拿回京城去,“让额娘和五姐自己挑,喜欢的就带走,不喜欢的就留下。”

逛街的乐趣体会不到,挑东西的乐趣难道还体会不到吗。

四贝勒皱了皱眉头,到底是没再说什么,就当是额娘和五妹哄着弟弟玩儿吧。

——

“这些都是十四送过来的?”康熙瞧着满桌的糕点,德妃头上的银簪子,还有手腕上的翡翠镯子,一看就知道不是宫里头的。

“孩子的一番心意,皇上别看这些糕点样子比不上宫里的精致,但有些味道还真不错。”德妃含笑道。

其实味道好不好,东西贵重不贵重,这些都还在其次,最主要的是孝心。

皇上那么多儿子,直郡王都已经出宫建府了,也没瞧见哪个给额娘送什么稀罕东西了。

康熙也对满桌的糕点不感兴趣,德妃没出去逛过,就连下江南也是头一次,他可不是头一回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南巡了,头一次来的时候,就白龙鱼服逛了不少地方。

民间的糕点跟宫里的比起来,有些做的也不错,多了些家常的滋味。

不过在行宫住了这么久了,十四没少给德妃和温宪送东西,太后那边也有,可没见他给自己送过什么。

都是做长辈的,没道理旁人都有,他这个做皇阿玛的没有。

厚此薄彼可不行。

他倒是要看看,万寿节这小子准备了什么寿礼。

胤祯可不知道皇阿玛的心眼这么小,明明已经富有四海了,还跟小儿子计较那点寿礼。

他在街市上逛了这么久,淘到了不少觉得有趣的宝贝,有些拿过去送给额娘、温宪了,有些送给了太后,还有一部分自个儿留着,返程的时候带回京去。

至于皇阿玛和众位哥哥们,胤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着给这些人挑,都是能出来逛的主儿,何必让他跑这个腿。

所以万寿节这一日,胤祯给自家皇阿玛的寿礼只有自个儿亲手抄写的佛经。

这要是在往年,十一岁的儿子亲手抄佛经给自己做寿礼,康熙就算不感动,也不会觉得有什么。

但是今年,十四往太后和德妃那里送了那么多东西,到他这儿就只剩下佛经了,而且一猜就知道是在京城就已经抄写好的佛经。

当着文武大臣的面儿,康熙自然不能质问十四寿礼的事儿,但是等到万寿节的第二日,德妃的生辰宴上,既没有文武大臣,也没有外面的命妇,连孩子都只有三个。

老四,十四,温宪。

这还有什么不好‘兴师问罪’的。

第11章

“朕还以为十四送德妃的也是佛经呢,不曾想花样这么多。”

吃的、喝的、穿的、戴的、玩的、用的,这哪是送生辰礼,倒像是民间在置办家业。

德妃也是信佛之人,永和宫还专门建了个小佛堂。

要说是这佛经,送给德妃,远比送给康熙来得合适。

“皇阿玛什么都不缺,富有四海,但凡是大清之地,皇阿玛想去哪儿就去哪儿,儿子就算是想挑些物件送给皇阿玛,也实在无能为力,倒还不如亲自抄一份佛经,更能表达儿子的心意。”胤祯笑嘻嘻的道。

压根就没把皇阿玛的问话当回事儿,本来就是如此,皇阿玛什么都不缺,不缺物件,也不缺儿子。

跟皇阿玛比起来,额娘显然更需要这些东西。

这小子,康熙瞪眼,倒也没生气,只是有些哭笑不得。

哪怕是太子,在他面前也没这么放松,哪个人说话不是再三斟酌。

倒是十四,可能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可能是他和德妃对这个小儿子太过娇惯了,在他面前什么都敢说。

“朕富有四海不假,可南巡至今,都没能抽出时间来出去转转,你也是朕的儿子,几乎每日都要出去溜一圈,朕也不用你捎什么东西表孝心,毕竟朕富有四海,什么都不缺,你就画几幅画吧,把出去见到的东西都画在画上,比亲自抄写佛经更能表孝心。”康熙不紧不慢的道。

十四在师傅们那里口碑不错,无论是学文,还是学武,都颇有天分,也肯下功夫。

昨日敬上来的佛经他也瞧了,字写得不错,态度也颇为认真。

跟抄写佛经比起来,丹青要耗费的精力和时间要更多些。

胤祯愣了愣,画几幅画不是难事儿,难的是如何用心画,皇阿玛这分明就是找茬,真要想看看民间的状况,宫里多的是画师,就算是从儿子们当中找,那也该是找三哥。

“儿子画技不精,不如皇阿玛把任务交给三哥、四哥,我们兄弟三个一块?”

康熙板着脸道:“你三哥四哥都有差事在身,没工夫出去溜达,能有时间出去转转的就你一个人,这画画的事儿就交给你了,不得假手于人。”

整天出去溜达,还一趟一趟往回带东西的,别说这次南巡了,就是在他之前所有的出巡当中,也就十四一个人如此。

还想找老三、老四一块接任务,那到时候,画画是老三的事儿,收集素材是老四的事儿,还有十四什么事儿呀。

胤祯苦着脸接下任务,倒是娱乐了周围的人。

温宪笑不露齿,德妃娘娘也用帕子掩住唇角,四贝勒轻易不笑,笑起来大多数时候也不过是勾勾唇角而已,并不明显。

刚刚还板着脸的康熙,唇角上扬,眼角的鱼尾纹加深,倒是显得没那么威严了。

“今儿是臣妾的生辰,正好大家都在,不如就让十四就着今日这景儿画上一幅。”德妃笑道。

要么说是从宫女子一直被提拨到四妃的人呢,知情识趣的本事,在这宫里头那都是数一数二的。

“十四听见了吗,不光是朕觉得寿礼不够,你额娘也这么觉得,我们可都等着你的画呢。”

得得得,上书房的师傅们鞭长莫及,没法给他布置功课,皇阿玛和额娘倒是捡了漏子,搁在往常,上书房的功课都还忙不过来呢,哪有功夫作画呀。

如今是没得理由推辞了,能出去逛街玩乐,就能作画。

康熙没在这儿待多久,陪着德妃用过了生辰宴,就直接起身走人了,可这已经是给面子了。

南巡不是出来玩的,一路上要接见的人很多,比在宫里头都忙,能抽出时间来陪德妃过生日,在旁人看来已经是莫大的恩宠了。

没了皇阿玛,可其他人都还在,胤祯干脆直接让人上了笔墨纸砚,这画姑且算是‘全家福’吧,做阿玛的,做额娘的,还有三个同父同母的儿女。

四哥的轮廓随了皇阿玛,只有嘴巴比较像额娘。

五姐一双眼睛随了额娘,鼻子更像皇阿玛,大体上的轮廓既不像额娘,也不像皇阿玛。

至于胤祯自己,从额头到下巴,从眉毛到嘴巴,轮廓也好,五官也罢,真没看出来哪里像皇阿玛,倒是大部分随了额娘,尤其是眉眼。

好在他是男子,又经常习武,皮肤不像额娘那样白皙,气质上跟额娘更是不同,不至于面若好女,雌雄难辨。

胤祯的画技只能算是一般,相比意境,他更追求的是写实,而且特别喜欢用比较繁多而绚丽的色彩,把人物的装饰、背景,尽可能全面的画出来。

这也就导致,意境实在不足,也不符合如今画作的主流审美。

四贝勒还是头一次看十四弟画画,好吧,继发现两个人对女子的审美差异较大后,如今审美差别大的又多了一项——人物画。

繁多的色彩,让人眼花缭乱,瞧起来颇为精致的衣服和饰品,在人物画中有些喧宾夺主,让人反而忽略了人物本身的样貌和气质。

实在……不太符合他的审美。

温宪蹙起了眉头,十四弟这幅画,倒不是画技难以入眼,只是审美过于粗糙,无论是画人,还是画景,最重要的还是其中的意境,而不是把什么色彩都叠加上去。

围观的三个人里,也就德妃是真正满意的,瞧瞧这衣服画的,纹理都展现出来了,头上戴的玉兰簪子,由白玉到青玉,颜色上细微的差别都画上去了。

她没学过作画,就连认字,都是做了皇上的贵人之后才学的,可她却没少见了画,还是有自己审美的,十四这画,实在好看。

难怪皇上会特意给十四布置这样的任务,也并非是与孩子的玩笑嘛,十四作画确实有这个功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