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大红妆 完结+番外》TXT全集下载_42(1 / 2)

榆林城里发生的事,太皇太后是否得知无人知晓,但是西安城里的秦王却已经知道了。

第183章 汪太医

樊安城、樊帼英父女每个月都会有六百里加急的书信送到秦王府,加之萧韧手下也有人在榆林,秦王对于榆林的事可谓了如指掌。

但是自从宜宁郡主去了榆林,榆林的信便如雪片一般飞过来,事无巨细,详详细细。

秦王哈哈大笑,太皇太后万万不会想到,她的一次泄愤然成了西秦的助力。

幕僚李思南抚掌道:“郡主秀外慧中,行事端方,也是王爷教导有方啊。”

其他幕僚也纷纷附和,话虽如此,但是大家心里都有数,王爷定然是给郡主身边放了人,否则郡主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岂能做出这一番举动。

只是不知道是谁,府中幕僚的去向都知道,没有人去榆林,莫非是先王妃留下的嬷嬷?

一清道人像往常一样,背脊挺得笔直,在幕僚们的赞扬声中,他一言不发,事不关己。

幕僚们早就习惯他的做派,这假道士恃才傲物,一向如此,不去看他就不会堵心。

可是秦王的目光却朝向了一清道人,他说道:“先生大才啊,本王佩服!”

秦王当然不是只凭一清道人的三言两语就让沈彤去了榆林,这是他深思熟虑后的决定。

但是对于幕僚们的出谋划策,只要有一分的成功,秦王从来就不吝十分的夸奖,赞美永远会使人愉快,它如阳光,令人舒适。

众人不得不向一清道人看过去,只是不知道这件事和一清道人有什么关系。

一清道人却不想在这件事上细说,秦王不在乎把沈彤捧出来,可是他却不想。

一清道人深施一礼,谦逊道:“王爷过奖了,还是王爷和王妃教导有方。”

虽然和李思南等人说的话如出一辙,但是不同之处在于,这是秦王称赞之后的自谦,而其他人则是盲目献媚而已。

秦王让人去请太医。

秦王府里有三位太医,他们都是太医院出身,医术高超,秦王召见的是擅长千金科和儿科的汪太医。

每隔十日,汪太医便去书院街的沈家,给黄氏诊平安脉。

今天汪太医刚从沈家回来。

秦王问道:“沈太太身体可好?”

“回禀王爷,沈太太有阴虚之症,但脉象平稳,并无大碍,只要日常注意调养便可。”汪太医说道。

秦王点点头,问道:“是不是和丁夫人的病症相似?”

“是。”汪太医道。

秦王对汪太医道:“本王记得丁夫人曾说用你的方子制的丸药很不错,你就再拿那个方子制些丸药,给沈太太送去吧。”

汪太医应声退下,走出书房,刚刚踏上刺槐夹道,一个少年就从树后跳了出来,把汪太医吓了一跳。

“哎呀,是大饼小哥儿啊,让你吓死我了。”

少年十五六岁,笑的时候露出一对可爱的酒窝:“汪太医,上次你借我二两银子应急,现在我宽裕了,请你吃老白家的泡馍,你不要爽约啊。”

大饼说完就像他来时那样,跳到一片刺槐后面跑开了,汪太医继续向前走去。

从王府出来,汪太医回家换了身衣裳,就带了自家小儿子去了老白家。

老白家在西安城很有名,据他们自己说,几百年前的谢皇后还在西安时,最喜欢吃他们老白家的羊肉泡馍,后来谢皇后去了京城,还曾经让他们家去京城开铺子,白家祖宗故土难离,留在了西安城。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版本,还有孙记的肉夹馍,同样也是故土难离,没有跟着谢皇后去京城。

西安城里历来不缺皇帝皇后的传说,这些事是真是假无从考证,说的都是几百年前的事,真真假假全凭两片嘴,但是老白家和孙记的生意却是真的好,汪太医每次来这里都要排队。

今天不用,因为约他来这里的是大饼。

大饼是七少的人,和小栗子一样,都是从小服侍七少的。

老白家只有一个雅间,大饼就坐在那里。

汪太医穿过一大堆站着等位子的人群,昂首走进雅间。

“汪太医,快坐下。”大饼笑嘻嘻地说道。

汪太医把四岁的小儿子抱到椅子上,在铜盆里净了手,一边掰馍一边压低声音对大饼说道:“我给沈太太诊脉的时候,欣妩姑娘都在一边很认真地听,后来还取了纸笔,把我叮嘱的话全都写了下来,很是细心。”

“还有呢?”

大饼也在掰馍,汪太医连半个馍还没掰完,他已经掰完了一个,汪太医看着他碗里那些小石子大小的馍块,在心里直叹气,真是浪费啊,哪能这样掰呢。

“上次我去沈家的时候,来应门的那个婆子现在可能不在了,今天换成另一个了。”汪太医一边说一边把馍掰成指甲盖大小,他不厌其烦,如同在做一件极享受的事。

“换人了?换成一个什么样的人?”大饼问道。

“三十出头,很俐落,男女有别,我没好意思去看她的相貌,但是她不是陕西人。”汪太医说道。

“你能确定她不是陕西人?”大饼好奇。

“唉,王爷来陕西就藩时我就跟着来了,一晃也快二十年了,是不是陕西人,我一听口音就知道,她那口音,分明就是外地人硬说陕西话,尾音软绵绵的,绝对不是西北人,也不像是北直隶的,倒像是江南来的。”

汪太医终于掰完馍,高声叫来伙计端走,待到伙计出去,汪太医一抬头,就看到大饼还在看着他,眼睛亮晶晶的,分明还在等着下文。

“没了,就这些。”汪太医没好气地说道。

“你去了一个时辰,就看到这点事儿?”大饼不甘心。

“沈家都是女眷,我一个男人,连话都不能多说,更不能多做停留,能看出这些已经不容易了。”汪太医说道。

两天后,已在回程路上的萧韧便接到了大饼送来的消息,萧韧立刻让人送去了榆林。

沈彤刚从普渡寺回来,宫里来的太监们闹着要回京,说怕回去晚了,赶不上回宫里过中秋。

芳菲把萧韧送来的书信交给她,沈彤嘴角溢出一抹笑容。

她离开西安刚刚半个月,欣妩就等不及了?

第184章 刘嫂子

家里原先的婆子是一家铺子里的,那家铺子以前的东家是外地人,吃住都在铺子里,请了一个婆子做饭打扫,缝缝补补,后来铺子卖给了许安和沈彤几个,他们不在铺子里吃住,也就用不上这婆子了。

沈彤见婆子手脚麻利,又是西安当地的,有儿有女,老实可靠,就让她来家里帮佣。

婆子在沈家做了一年多,沈彤对她很满意,黄氏也夸她做事俐落,人也干净。

没想到,这人说换就给换了。

沈彤给阿治写了信,让阿治去找这个婆子问一问。

婆子是西安本乡本土的,去年大儿子成亲,沈彤几个都随了份子,阿治和芳菲还去她家喝了喜酒。

几天后,沈彤收到了阿治的信。

婆子出门买菜时,被一辆送菜的骡车撞到,一条腿断了,撞人的赔了银子,婆子也只好认倒霉,但是沈家的工是不能做了,儿媳妇去沈家辞工时,黄氏还多给了三两银子让她好好养病。

她这种帮佣的,一个月的薪水也只有一两银子,伤筋动骨一百天,她的腿断了,至少三个月不能出去做事,黄氏给的三两银子足够她耽误的工钱了。婆子很感激,夸黄氏是菩萨心肠。

许安和路友来了榆林,家里只有阿治和王双喜,他们的宅子就是在沈家隔壁,家里也有帮佣的婆子,那婆子的家就在书院街上,趁着沈家新来的婆子去杂货店时和她搭上了话。

那人自称姓刘,去年徐世基兵变时她男人被进城的兵马杀死了,她的娘家早就没有什么人了,只有一个亲戚在西安,于是她就带着儿子来西安投亲,如今儿子已经进了学堂念书,她出来帮佣赚点花销。

问她是怎么来的沈家,刘嫂说是在街上找零工时,听人说起这家的婆子被骡车撞了的事,于是就自己找上门来,刚好这家的太太小姐也正为这事着急,一眼相中她,就让她留下来了。和先前的婆子一样,刘嫂平时不住在沈家,早上来晚上走,每个月的工钱是一两银子。

沈彤看信的时候,许安、路友和芳菲都在。

沈彤没有瞒着他们,把阿治的信念给他们听。

许安皱眉,说道:“这件事也太巧了些,若是还能找到那驾撞人的骡车倒是还能查一查。”

芳菲撇嘴:“在大街上撞人,众目睽睽,又是赔了不少银子,做得滴水不漏,就是告到官府也不会管了。阿治哥若是觉得可查,一定会找他们的,没找就是不可查呗。”

路友哈哈大笑,指着芳菲道:“没看出来啊,你这小丫头心眼儿不少,快赶上叔叔我了。”

芳菲得意洋洋:“小姐教的。”

沈彤道:“就如芳菲所说,这件事做得滴水不漏,查无可查,所以我们才不能掉以轻心。”

这件事虽然发生在沈家,但是五人同气连枝,现在沈氏母女的身份在秦王面前是过了明路,可是许安四人却不行,他们是死遁的飞鱼卫,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这件事情,即使沈彤不查,他们也会查下去。

许安沉声道:“要不我回西安看看吧。”

沈彤摇头:“你回去就是打草惊蛇,假如刘嫂子真是别有用心而来,一时半刻也不会动手,别忘了,如今我娘可是由秦王府照拂的,秦王府的太医每隔十天就会来一次,阿治和双喜又住在隔壁,除非她和她背后的人做了案子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离开西安,否则就是逃无可逃。”

这也是她向秦王请求让太医去给黄氏诊平安脉的原因之一。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

这也是她给秦王的一颗定心丸。

我的母亲在你的手上,你的人能出入她的周围,当然也能牵制我。

最好的保护其实也是另一种控制。

沈彤道:“我现在就给阿治写信,让他不要再查,以免打草惊蛇。”

路友不解,道:“不让他查下去了?就不管了吗?”

沈彤道:“他还能查什么?去查刘嫂子的亲戚和儿子吗?肯定查不出一点儿问题,与其在他们身上浪费时间,还不如想别的办法。”

沈彤写了两封信,一封信是写给阿治的,另一封信则是写给萧韧的。

两封信放在同一个大信封里,送去交给萧韧。

送信的是樊帼英军营里的人,马不停蹄把信送到了萧韧手中。

萧韧对那人道:“你不用等回信了,先回去吧。”

待到那人走后,他叫来大饼:“从今以后,你就负责往榆林送信,再从榆林把回信带回来。”

大饼抓抓脑袋:“汪太医只喜欢和我说话。”

他走了,汪太医那里谁来负责,再说,他又不是鸽子,怎么就把送信的差事交给他了,随便一个小兵就能干的事。

“汪太医只是喜欢吃老白家的泡馍而已,换上谁去约他,他都会喜欢说话的。”萧韧冷冷地说道。

大饼垂头丧气,看着跟在七少身后狐假虎威的小栗子,他咕咕两声,当信鸽去了。

汪太医再去给沈太太诊平安脉时,身边多了一个医婆。

医婆姓史,爱说爱笑,汪太医告诉沈太太黄氏,史医婆和他沾亲,他虽然擅长千金科和儿科,可是男女有别,有些事情多有不便,因此便时常让史医婆跟着一起来给女眷看病。

黄氏感叹汪太医想得周到,第一次见面,还给了史医婆一包香料。

史医婆很快就和黄氏混熟了,告诉黄氏,若有哪里不舒服,无论是黄氏还是欣妩,随时打发人去叫她过来,她家相公就在宝安街上开药店。

原来是药店娘子,难怪通医术。

史医婆为人热情,不但通医术,她还懂药膳,亲自指点刘嫂子做药膳,一来二去,和刘嫂子也混熟了。

榆林普渡寺的慈安堂快要建好了,趁着宜宁和沈彤都还在樊家,大饼风尘仆仆地赶过来,满面风霜,满头大汗,宜宁郡主见了,忙让人端来点心零嘴儿,沈彤则给了他一双新鞋子,鞋子是榆林最大的铺子买来的,一双卖到五两银子。

第185章 有酒窝的大饼

这是大饼第二次来送信了,他已经爱上了这个新差使。

自从做了信鸽,萧韧给大饼配了两个手下。

第一次来榆林的路上,大饼很沮丧,他问手下:“你们说说,七少是不是嫌弃我了?”

“怎么会呢,饼哥儿想多了。”手下异口同声。

“那为啥不让小栗子当鸽子啊?”大饼不服。

“因为饼哥儿比栗哥儿长得好看啊,您笑起来有酒窝儿,栗哥儿没有。”手下说道。

大饼想想也是,他有个人风格,小栗子没有,所以七少才会把送信的差使给了他。

至于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大饼没去想,也懒得想。

今天是第二次来榆林,他带来两封信,一封是周铮写给宜宁郡主的,另一封是萧韧写给沈彤的,送了信,拿了赏赐,大饼在洒着花瓣的香汤里美美洗了个澡,然后吃着宜宁郡主赏的点心,试穿沈彤送他的新鞋子。

“这鞋子漂亮吧?”大饼晃着脚丫。

“漂亮,还绣着金丝银线呢。”手下一脸艳羡。

大饼愉快极了,长得好看又有酒窝儿,这差使当然是他的,一定要是他的,轮也轮不到小栗子。

外面传来敲门声,手下跑去应门,门外站着的是沈彤的丫鬟芳菲。

“哎哟,是芳菲姑娘啊,进来坐,进来坐。”手下连忙陪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