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音刚落,只见锦绣已经立刻抹掉了眼角的泪水,撇着嘴看向吴娘子,那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似是在说:你看,我没哭了。
吴娘子忍俊不禁,过了一会才认真地说:“你这小丫头,我怎不知你心思?那日去章大家的那儿选人的时候我就看出你与其他小丫头不一样了,你眼神的东西比她们复杂一些,但十分坚定,我是过来人了,多少能看明白一点。我知道你有自己的打算,也明白你有向上走的心,但这没什么不好的,人生的路还是得靠自己走,你想要努力向上爬,就必有自己的理由。而且,在府中做奴婢,往上走可以让你过得更好一些,这无可指摘。”
锦绣呆呆地看着吴娘子,没想到自己内心的想法早就被看得清清楚楚的。对吴娘子的敬重、感激还有不舍,又多了几分。
吴娘子打心眼里喜欢锦绣,以前这丫头还在大厨房的时候,自己还能拘在身边看着些,没有出过什么问题,但若一个人去了老太太那个大院子还真是有些不放心。但想到这丫头目光长远,只能是将自己以往的经验告诉她,帮她少走些弯路,少吃点亏。“锦绣,你得时刻记得自己最初的想法,记得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千万不要被一时的荣华富贵迷了眼睛,失了方向,记住了吗?”
“我记住了。”吴娘子满含关切的叮嘱与告诫,让锦绣觉得,自己面对的不只是一个相处了几个月面冷心热的“师傅”,而是一个关心孩子的母亲,心中甚是触动。想着如果自己的母亲还在,那大概也是吴娘子的这般模样吧?
吴娘子拉着锦绣说了许久的话,反复的叮咛后,又破天荒地说起了一些她之前在大厨房的时候遇到的趣事儿。锦绣也愿意听,觉得有意思,又能学得道理,后来不知不觉就到了时辰,她不得不回去,这才作罢。
锦绣拜别吴娘子,刚走到门口,又听得吴娘子在身后喊了一声:“锦绣。”
锦绣回身,见吴娘子看似满不在乎地说:“上次带你去看过的那个宅子还记得吧?我在里面给你留着一个房间,若想去住就随时去。”
锦绣没有回头,背着吴娘子应了一声:“好。”然后胡乱地抹了一把眼泪,小跑出了院子。
第19章 小金库
锦绣知晓了吴娘子没因为这件事而与自己生分,终于放心下来,开始慢慢整理好自己的思绪。
身在这侯府里,她便难以忘记前世陷害过她的人。重生后初入侯府,她又步步谨小慎微,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和心底的想法,但随着时间推移,在如今九岁的她看来,但凡有办法,她都要讨回个公道。刚开始时,她曾迷茫过一段时间,走到现在,再细细思量,已是有了大概的行动路线,那就是往上爬。而在这府邸里,作为奴婢,自然是老太太院子里的丫鬟位于金字塔顶端,不仅可以比其他院里的人得到更多信息,也能在掀起风浪时立于岸边,更好的保护自己。
既已坚定了方向,又正式留在了老太太的院子,那便是循着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
锦绣重活一世,自然不是真的九岁小丫头,不管是待人还是做事,都更加小心翼翼,面面俱到,再加上有夏莲的帮忙,很快就在老太太院子里站稳了脚跟。
没多久,她就被安排到了新住处,不仅地方比原来的宽敞,而且同住的人也换成了院里其他的几个丫鬟。让她最开心的是,与厢房里的伙伴们相处得都还算不错,这几个丫鬟不像之前那些小丫头那般喜欢相互比较,或是时不时又说些阴阳怪气的嘲讽话。都说侯府里的每个丫鬟都想进老太太的院子,但最后留下的要么是有些背景,要么是其中顶顶机灵的人。锦绣接触的丫鬟越多,就越发现事实的确如此,这些能留下来做事的人果然都更有分寸。
锦绣虽还是做着粗使丫头的活,却可以每日跑腿去各处送些东西,因出自老太太府里,地位自然不一般,且一回生两回熟,去得多了就开始慢慢与其他院里的二、三等丫鬟也有了些交流。
她想的是,先做好自己的本职差事,再借此不断丰富自己的人际网,一边又通过这种人际网,隐蔽地打听些三房那边的情况。不过,三房的人虽是庶出,但也是主子,并不是随意就可以讨回公道的,只能徐徐图之。
这日,锦绣到四爷府上传话,四爷平日里帮着府里管理着一些店铺之类的产业,出手还算阔绰,又因锦绣带去的是个好消息,四太太一个高兴,直接赏了几个银豆子。
小心装好后,锦绣刚走出府门时就听得一声极其不满的冷哼:“嘁!”
她看着桂儿,也不计较,来了几回四爷府上了,回回桂儿都是拉着张脸,苦大仇深。但这一回桂儿倒是没有再冷嘲热讽几句,而是哼了那一声后就直接转身离开了。锦绣觉得桂儿似是与以前有了些不一样,但又好像什么都没变,总之那感觉怪怪的,但因还有差事要做,也就没有过多停留。
此后,锦绣经常到各院跑腿,因她会说话做事,时不时能得到一些赏赐,比如铜钱或是银豆子之类的。
日复一日,光阴荏苒,很快就过了春节,而锦绣的小金库也逐步丰盈了起来。她盘算了一下,觉得新年新气象,要给自己添个新物件图个吉利。于是就拿了些银两,去往吴娘子的住处。
两人已有阵日子没见,吴娘子抬手比了一下,见锦绣已经长高至自己的肩膀处,打趣道:“看来小厨房的伙食是比大厨房好一些啊,你又长身高又长肉的。”说着还捏了捏锦绣的小肉脸。
“哪有吴娘子您做的饭菜好吃。”锦绣护着自己的脸,“我这就是正常的长身体呢。”
吴娘子也不反驳,而是问:“今日怎么忽然过来了?”
“想你了嘛。”锦绣嘿嘿笑了两声,“想你陪我去集市走走。”
吴娘子一副“我就知道”的神情,让锦绣先稍等,转而自己进了房间,但没过多久又走了出来,然后揽着锦绣的肩膀,一起往府外走去。
“可是想去购置什么?”吴娘子边走边问。
“一会到了你就知道了。”
吴娘子看着锦绣神秘兮兮的样子,柔声地回了句:“小脑袋瓜里还挺多秘密。”
两人一路说笑,没一会就走到了集市,锦绣拉着吴娘子进了一家十分热闹的馆子,趁着有一桌的客人起身,锦绣赶紧跑过去坐了下来,又朝着吴娘子招招手,道:“这里这里。”
馆子里人声鼎沸,香气扑鼻,任是吴娘子这般有手艺的人,闻着竟也有些饿了。她瞥了一眼邻桌上各式的菜品,故意说:“怎么,还真的嫌府里的手艺不好了?”
“当然不是了。”锦绣摇头如拨浪鼓,“我是听姐姐们说这店家做的糖蒸酥酪和翡翠汤圆甚是可口,想着你口味喜甜,就请你来试试。”
吴娘子原是以为锦绣待在府里太久,想出来尝尝鲜,没想到却是为了自己。虽还没吃到那热乎乎的翡翠汤圆,心底就已经淌过一阵暖流,但还是严肃着教训:“这里的糕点可不便宜,你那点碎银子攒不住是不?”
锦绣甚至得意地拿出荷包,又在吴娘子面前摇了摇,说:“虽然没多少,但还是能吃这一顿的。”
吴娘子不再说什么,而是低头尝起了碗里的汤圆,又夹起一块糖蒸酥酪放到锦绣碗中。她的爹爹曾是宫里的御厨,再往上的几代祖上也都是,而她作为侯府里的厨娘,自然也是厨艺了得,对于这些外边的小吃其实兴致不大,但看着锦绣满脸的期待,又不忍破坏。
“好吃吧?”锦绣嚼着汤圆嘟囔了一句。
“好吃是好吃。”吴娘子吃掉碗里的最后一颗汤圆,才说:“但是,以后可不许这么破费了,实在想吃可以来大厨房找我,我给你做。”
锦绣点头,端起小碗把里面的甜汤喝的一点不剩。最后结账时,吴娘子刚要出手,就被锦绣给拦了下来,也没再坚持。
从馆子里出来,在吴娘子的介绍下,两人来了一家做木工的小铺子。
锦绣看了一圈,然后指着其中一个精致小巧的柜子,咨询吴娘子的意见:“这个,这个怎么样?”
“嗯。”吴娘子看了一眼,“倒是挺结实,样式也好看。”
“那就这个了。”锦绣抱着小柜子迅速向着店家走去。
吴娘子还没来得及开口,就见锦绣已经给人付了银子。“你买这么小个柜子做什么?”衣服装不了,首饰也装不下几件。
从铺子里出来,锦绣才附在吴娘子耳边分享了她的秘密:“是用来存放银钱跟赏赐的。”
吴娘子哭笑不得,又带着些欣赏,想着这小丫头还真是言必行行必果。
回去后锦绣就把自己剩下的银钱跟赏赐都放进了小柜子,又将小柜子放在了床头边上,似乎这样每晚睡前看上一眼,一整天的疲倦和烦恼都能消失不见。
而后的几天,锦绣更是活力万分,因为——元宵节到了!
第20章 闹元宵
夕阳西沉,澄红的霞光从渺远的山峦之巅晕染开来,将西半边天空里的云朵渲染得灵动柔美,也给侯府披上了一层金辉。而在这祥和的光芒之下,侯府已亮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一片喧闹。
开春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侯府最隆重的节目,便是闹元宵。也许唯有年年如此,才能证明今时今日的侯府盛况并不输往年任何。
府里早早就开始换上喜庆的花灯,又系上了五颜六色的灯谜,悬挂在光彩绚丽的廊下。今日,除了府里的贵人,丫鬟奴婢们也被允许了可以参与其中,猜灯谜,做游戏。若是能猜中灯谜或是赢了游戏,还可获得赏赐。
因夏莲要伴在老太太身边,锦绣便与其他的丫鬟站到了一起。待老太太红光满面地走出来,再金口一开,闹元宵就正式开始了。大家争着向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摊子涌去,一时之间,整条长廊语笑喧阗。
锦绣向来喜欢猜谜,也大都能猜得中,就直接向着花灯区靠了过去。负责猜灯谜活动的是老太太院里的一等大丫鬟冬梅,她见着锦绣过来,笑吟吟说:“想猜哪个?”
锦绣瞧着一个兔儿样式的花灯甚至心喜,待冬梅取下灯谜后又接过来,摊在手心,跟着念了一遍:“元宵之后,柳吐芽,打一词?”
“柳吐芽?”
“跟元宵还有关系?”
站在锦绣身侧的丫鬟们叽叽喳喳讨论了起来,但都给不出一个答案。锦绣小脑袋一转,忽然来了想法,试着说:“莫不是节外生枝?”
“哟呵,不错啊。”冬梅赞赏地看向锦绣,“答对啦,是‘节外生枝’!”
“为什么呀?”其中一个丫鬟脱口而出,另一个丫鬟也是同样的不明所以。
锦绣给同伴们解释了谜底的意思,又将收到的奖励——一小盒蜜饯,分享给了出去。再尔兴致满满又取下了另一道灯谜,细一看,不由得乐了,这刚赢得蜜饯的奖励,就来了道与其有关的谜题:蜜饯黄连(打一词)。
许是嘴里还弥留着甜味,这一题锦绣马上就想到了答案,迅速作答:“是同甘共苦!”
冬梅再次笑着递上了奖励,而其他丫鬟见着锦绣二连胜,也纷纷摩拳擦掌开始了猜谜。但取下谜题,琢磨了半晌还是又转给了锦绣,“锦绣,你来帮我答。”
锦绣接过来一看,觉得这一题可不就是为吴娘子“量身定制”?
那丫鬟见锦绣低头沉思,以为同样被难住了,正有些闷闷不乐,就听得锦绣说:“最难做的饭……谜底就是无米之炊,对吗?”
这一答,便是三连胜,不仅赢得了奖励,还有阵阵掌声与欢呼。旁边的丫鬟们听到动静,陆续都围了过来。而锦绣更是不负众望,又接连拿下了好几题。
恰好老太太经过,循着欢呼声,见众多丫鬟围着一个小丫头,你一言我一语,且那小丫头手里已捧着好几个礼盒,正满面春风地解着灯谜,就随口问了夏莲一句:“这是哪个院里的丫鬟?燕语莺声怪可人的。”
夏莲莞尔而笑:“可不是先前在大厨房那儿做事,我还跟您提过一嘴,说她喜庆逗人、声音清脆,倒是像您养的那只八哥的小丫头。”
老太太一向喜欢喜庆的机灵的孩子,又被夏莲提醒这么一提醒,想了一会,倒是隐约有了点印象,又问:“就是那个妙语连珠怼了厨子的小丫头?”
“可不是嘛。”夏莲回答,“您当时还让我赏了她几粒金豆子呢。”
老太太点点头。
夏莲见状,又补了句:“托您的福,这小丫头现在留在咱院子里做事,虽是做些杂活,但一直都挺勤快的,也有分寸。”
“倒是挺有意思。”老太太念了一句。
元宵佳节,府里上上下下一片欢腾,老太太看着舒心,又见这仅□□岁模样的小丫头竟这般聪明伶俐,就对着夏莲吩咐:“你再去取些金豆子来赏了这小丫头。”
夏莲“哎”了一声,马上转身去取了金豆子,又在众人艳羡的目光里赏给了锦绣。
这一晚,锦绣不仅拿了猜灯谜的奖励,还得到了老太太的赞赏与赏赐,可谓是赚得盆满钵满。而后她又走了一圈,挨个把其他的活动都试着玩了一下。最后想着吴娘子喜好甜食,就打算将赢得的蜜饯子都送过去,却在抬脚的瞬间感觉肩膀被人从背后拍了一下。
“吴娘子?”锦绣回身,见到来人后惊喜出声,“我正准备去找你呢。”
吴娘子指着锦绣捧在怀里里的“战利品”,调侃道:“看起来收获不小啊。”
“那可不。”锦绣仰着下巴,又顺了顺怀里的蜜饯盒子,全部给吴娘子递了过去,“给你留的。”
吴娘子倒也不扭捏,打开拿了一颗放到嘴里,又点点头说:“今晚府外有赏灯会,我正想去看看花灯,你去与不去?”元宵灯节可以称得上是京城里的盛事之一,往年她都会到城中走走看看,但今年她主要是想着带锦绣出去凑个热闹,顺便见见世面,
“当然去了!”前世的时候锦绣就一直想去看府外看花灯,她听说在开春的月圆之夜到护城河边点上一盏莲花灯,就能实现心愿。
吴娘子怎么会不知道锦绣的心思,说:“若是想去,得现在走,晚了可就买不到莲花灯了。”
锦绣一听,更是脚底生风,走得飞快。
早春的风虽褪去了隆冬里的凛冽,但还是带着些许寒凉之意,今日却大有不同,满城的欢呼雀跃,喧天萧鼓,淹没了所有的凉薄、不安。锦绣紧紧跟着吴娘子,生怕一个不小心再次被卷入人海,但与此同时,也不得不再次感叹京城的繁华与喧嚣。
无论是大街小巷,还是茶坊酒肆,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热闹非凡。街道两边挂满了异彩纷呈的花灯,百里灯火不绝,给每一个身临其中的人都覆上了一层喜庆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