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80小龙女她三岁半》TXT全集下载_12(1 / 2)

“我是个木匠,所以想找找看谁家要修房子,打家具。”郑哥又道,“兄弟,你呢?”

同行,敖富贵本不想露底,但有觉得人家都这么爽快了,你藏着掖着就没意思了,主要他明天还想跟郑哥四处走走,探探路,要是不同行,也不好跟呐。

“我什么都行,只要给钱我都干。”敖富贵最后道,“虽说我也会木匠,但手艺不精,糊弄乡下人还行,拿不上台面。”

“哟,同行啊。而且看你谦虚得,咱们都是手艺人,靠本事吃饭,别不好意思。”那哥哥笑嘻嘻地道,“那明天一起去找活儿吧,也算有个伴。”

敖富贵点着头,两人经过一番攀谈,敖富贵得知他比自己大两岁,临水县人,和他们那个县一个东一个西远着呢,林曲市刚好在中间。

敖富贵喊他郑哥,两人商量决定去买一面锣,和那些卖货郎一样走街串巷找活儿。其实他们除了木匠,也能干别的,比如泥水小工,这个好找,只要看看谁家在盖房子,一问就知道。但小工是谁都能干的,不比木匠,钱少还累。

郑哥的打算是先找木匠,如果活儿合适的话,他们可以一起干,工钱对半开,如果实在找不到木匠活儿,那就先从泥水小工干起。敖富贵想着也对,要泥水小工的地方就要木匠,不过初来乍到的,谁相信的的手艺啊,即使有活儿干也是找熟人。

郑哥提出这些无非是看敖富贵也跟自己一样是个实诚人,先不谈手艺如何,两人搭个伙儿,总比单枪匹马闯世界强,何况遇到事情能有个商量的人。

这点上敖富贵其实是不太赞同的,他们不是师徒,不过是萍水相逢,他也并非信不过郑哥的为人,但假如要合伙干,矛盾必然很多,因为都是手艺人,每个人对产品的要求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都认为自己是师傅了,到时候谁也不服谁,久了就是翻脸收场。

何必呢。

但是这又给敖富贵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现在大城市正在搞建设,假如有活儿干,可以承包下来,请人来干,这样性质就不同了。但也就是想想罢了,这连城里的门都没踏进来。

既然郑哥已经说道这份上了,敖富贵只好坦白地道:“郑哥,我的确是来找活儿干没错,但也是顺道来办个事情,这趟连工具都没带,所以明天一起去帮你找活儿干,我就当探个路。”

虽说合作的事泡汤了,但听了这话的郑哥心里依旧舒坦,能帮你一起找活儿干,免费的劳动力干嘛不使。

其实敖富贵这两日闲着也是闲着,但谁还能把吃饭的家伙借给你不成。多个朋友多条路,做个顺水人情,大家都高兴,将来总有用得着的时候。

作者有话要说:今天又没有六千,以后再也不立flag了。。。明天还是九点多更新~

第三十章

农村人早起习惯了, 敖富贵和郑哥天不亮就醒过来, 看着一旁空空的床铺,到底是没住满。

三人间的价格享受了两人间的待遇, 两人都感觉赚了一笔, 絮絮地说了一会儿话,等天大亮了才起床洗漱出门。

四处看看, 吃个早点,再去打听一下哪里有锣卖。

城里的早晨和农村完全不同, 这个点农村都下地干活了, 而城里街上还是冷冷清清,那些铺面更是没开门,这么早上哪找锣去。

早点摊倒是碰到了,卖豆浆油条、包子馒头, 但也是刚出摊的样子, 两人一一问了价格,敖富贵来了两个馒头, 一碗豆浆, 因为馒头最便宜, 还管饱。

豆浆是好豆浆, 跟家里做豆腐时煮出来的一样, 五分钱一大碗,外加两个馒头,总共花了一毛钱。相比郑哥则就奢侈了很多,除了豆浆馒头, 他还吃了两根油条,外加一碗瘦肉汤。

郑哥笑他:“你可真节约。”

“出门在外,哪都要花钱,主要是我口袋没钱。”敖富贵道,这里有馒头吃,家里的那些娃可连馒头什么味都不知道呢。

郑哥递了跟油条给敖富贵,敖富贵连忙拒绝,“我两个馒头就够了,你吃你吃。”

大家都宽裕,加上素不相识,敖富贵不想占他便宜,郑哥也是心知肚明,不过是客气一番罢了,两人默默地吃完早餐。

别看街上冷清,吃早餐的人倒是不少,都是一些年纪大的人,还有小孩拿着大碗把馒头、豆浆装回家。

敖富贵心里想着这些城里人真会生活,连早饭都不做,直接买现成的吃,这样早饭的时间匀出来也能多干不少活儿,加上外面的东西还好吃。

城里人早上8点上班,敖富贵想明天再来这里看看,到底人多不多。

他倒没想卖早餐,但是早餐至少能证明城里人到底有没钱呐,这和他以后找活干也是息息相关。有钱才能多打家具,有钱才能找到更多的活儿干。

早点摊老板是对中年夫妇,敖富贵和郑哥吃完早点本想和问问道,没想到上桌吃早点的越来越多,他们只好让位,四处溜达,走街串巷。

他们虽不是城里人,但基本常识还是有的。街上除了装修铺面,没人要木匠,况且这时候铺面都没开门呢,那些筒子楼兴许能碰上个把打家具,或者装修房子的人。

走着走着到了遇到一大排的院子,很新式,一看就是有钱人住的地方。敖富贵道:“郑哥,没锣,要不我们就生喊吧,看看有没效果。”

“也行,虽说差个锣,但也总比光走着强,该怎么吆喝呢?”郑哥倒是觉得第一嗓子有点喊不出口。

敖富贵看出来了,他清了清嗓子,大喊道,“打家具咯,又便宜又好的家具,谁家要打家具的,打家具咯……”

敖富贵嗓子粗犷,很是有一股子农村手艺人的味道,郑哥也紧跟着吆喝起来,“打家具咯,又便宜又好的家具,谁家要打家具的……”

听过换鸡毛,卖冰棒,倒是没有听过当街吆喝打家具的,不少人觉得稀奇,探出脑袋来看。

这其实是最原始的方式,日后还是看你手艺,靠东家帮你介绍活儿干,积累口碑,一传十十传百,这样才是手艺人的根本。

一条长长的街,从街头走到结尾,只有人看,没人接话。

可两人却越喊越起劲,这条街走完,又换条街,接连走了三四条街,嗓子都喊干了,只恨出门没带个水壶出来。

水壶敖富贵是有的,军用水壶,张玉凤怕他路上口渴,执意让他带上。

“嘿,打家具的,你们打哪来啊?”

终于有人搭话了,他们赶忙停下脚步,寻找声音的来源,是对面楼上的一位大妈,正冲她们招手,两人奔过去,也向她招手,那大妈只觉得这两人有些傻乎乎的,她又问了一句,“你们打哪来啊?”

“从临水县来的,祖传手艺了,大妈,您要打家具吗?”敖富贵道,毕竟这活儿不是他的,所以报了郑哥的老家。

“怎么打呀,工钱怎么算?我要做个书柜,你们会吗?”

书柜?郑哥其实有点懵,乡下人谁做书柜啊,但敖富贵反应很快地接过话茬,“会啊,怎么不会,按照你的要求,你说做成什么样,我们就打成什么样。”

“你们等着啊,我马上下来。”晾衣服的大妈对这个回答很满意,但是还有两件衣服没晾完,也不能为了打家具耽误手中的活儿。

“嗳,不着急。”敖富贵应和着。

郑哥倒是对敖富贵刮目相看,这小子有点胆量,书柜也敢接,同是农村人,他就不信以前敖富贵做过书柜。

敖富贵确实没有做过书柜,但他想着都是柜子,和橱柜能有什么区别,无非是几个隔板隔开,讲究一点的给他们做点造型,工细一点,镶上玻璃,包他们满意。可这东西想要好看,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东家给什么材料。

敖富贵笑呵呵一声,低声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况且我们来城里头,这种活儿迟早都会碰到。这你要是做好了,名声做出来,还怕没饭吃不成?”

“这倒是。”郑哥也笑呵呵起来,“富贵,你脑子真是好用,比我强多了。”

敖富贵摆着手,“害,哪有的事。”

郑哥想着无论如何得把他拉到自己身边来,两人一起合作,否则以后同在一个城市,就凭他这脑子,哪还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而且他说手艺不好,郑哥觉得恐怕多半都是自谦的话。

说话间大妈就下来开门了,热情地道:“来,进来说话。”

两人走进院子,都对眼前这栋青砖小楼房羡慕得不行,还铺了地砖呢,也不知道这东家是干什么工作的。

她指着门口廊檐下的一堆木材,道,“我呢想用这些木料做个四米宽的书柜,你们是按天算还是做包工?”

“按照乡下规矩是包工,东家管饭,管住。”这回郑哥抢了先,毕竟是他的活儿。

敖富贵也不打算插手,盯着那堆木材,水曲柳木,而且厚实,都是好东西。这种材料他只见过一回,在他们公社书记家里,当时他也不过是看看,公社书记当宝贝一样藏着,说是给儿子结婚用的,他还没来得及上手。

“不管住,包工多少钱?”

“十五块钱。”

农村两米的菜厨一个是七块钱,四米十五块,匀出两块住招待所也算说得过去。对于城里有院子的人来说,十三块钱并不算多,价钱也算公道,而且两个人做也不要多少工夫,她满口答应下来,“行,你先得跟我说说,你们想怎么做。”

敖富贵一听就知道,这是在考验他们到底有没做过书柜,而郑哥心里却打起了鼓,只得道,“要不我们画出来给你看?”

“行。”大妈把他们招呼进门,拿出纸和笔,搁在小客厅的茶色玻璃茶几上。

敖富贵踩着花色地砖进去,坐在弹簧沙发上生出一种不真实感来,泉林公社的书记家都没有地砖和沙发,这到底是户什么样的人家呀?

你别看客厅不如他家堂屋大,可是比他家堂屋精致温馨多了,处处都透着一股子洋气。

他不禁感叹,原来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人就该这样活着!

郑哥半蹲在茶几上画了个大概出来,改良版的菜厨,中规中矩,没什么特色。

画完,大妈拿起来看了看,不住地点着头,又对敖富贵道,“小伙子,你也画一个吧,看看你想做成什么样的。”

“我们一起的,我哥做成什么样,我就做成什么样子。”

“来,大妈就想要个书柜,每个人思路都不一样,一会儿我也画一个,我们挑最好看的来做。”

实际上大妈已经从口音听出来两人并不是同一个县的人,而且从他们眼神上看,不是非常熟悉的那种关系,但她也不好点破,万一人家是亲戚呢。

在大妈的一再央求下,敖富贵下笔画了个八开七层的大书柜出来,而且正面全镶玻璃。这个思路是来自于这屋子里头的隔断,这样显得大气又有档次。

两个图一对比,就看出了差距,连郑哥都觉得自己画的这个书柜过于小家子气了。

大妈对敖富贵设计的这个书柜甚是满意,基本接近她的想法,这时候她其实都不想画了,想直接用敖富贵这个款,可又觉得刚刚已经允诺了,就只好简单画了一幅出来。

她和敖富贵的不同之处在于,她的书柜下半截没有玻璃,而是纯柜子的形式,这样就显得缺了点什么。

“哟,你看,我的和这位兄弟的都不如你这个,你的综合了我们俩的长处,我看就用你这个版本吧。”大妈拍板道。

郑哥怕敖富贵不同意,赶忙帮腔说,“我看行,富贵,你说呢?”

既然画出来了,敖富贵也不是小气之人,道:“行,只要大妈满意就好。”

敖富贵有片刻的后悔,他有种预感自己这个书柜日后必会大受欢迎,而郑哥如果手艺尚可,日后活儿自动会找上门来,没有人会关心这个样式到底是谁第一个画出来的。

可也仅仅是片刻,敖富贵算得上豁达之人,他又想着反正日后他来了讨生活也会出一个同样的书柜,同行一样会依葫芦画瓢给别人打,不过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手艺人手艺才是最要紧的,况且也跟你的为人处世,会不会替东家着想息息相关。

“那什么时候能来干活?”大妈道,她对这个书柜一脸期盼。

郑哥赶忙道:“今天、今天,您家方便吗?”

“行啊,就在院子里的凉棚下做吧,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把活儿给赶出来。要是活儿好,往后我儿子结婚打家具还叫你们。”

“嗳,好嘞。”郑哥和敖富贵一起应和着,“我们回去拿工具,很快就来。”

“行,我在家等你们,日头太大,赶早吧。”

就这么轻易地接了第一个活儿,虽说嗓子冒烟,但敖富贵和郑哥都感觉在做梦,竟然如此的顺利。

转了一个早上,两人在这个诺大的城市实际上已经摸不着方向了,一路打听着回去。郑哥一路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活儿做不好,兴奋这么快就能找到活儿。

敖富贵也在盘算着,一会儿郑哥喊他,他要来帮忙,插一手吗?可他只呆两天,两天时间这个书柜是做不好的,也拿不着钱,功夫就白费了,但他又转念一想,拿不到钱白做又有什么关系,要是东家看着喜欢,说不定以后还会喊他做事,这样他即便回去也有机会跟东家互留联系方式。

这也是给自己留个机会。

郑哥实际上想的也是同样的问题,是要喊敖富贵一起去吗?怕自己应付不来的同时更怕敖富贵这一去,大客户就丢了,看那大妈对他一脸满意。

喊还是要喊的,去不去就是他的事情了。

两人走得飞快,在路人的指引下抄小路回招待所,郑哥取完工具,见敖富贵要上楼,他道:“富贵,一起找的活儿,一起干吧,也好给我搭把手。”

敖富贵也就顺着杆子往上爬,“也行,反正也没什么事情。郑哥,可得说好了,我手艺不好,不能嫌弃!”

“看你,又谦虚了不是。”郑哥笑呵呵地道,将两个工具包中的其中一个递给他道,“来,帮忙拿着。”

敖富贵接过工具包,两人又嘀咕了一番,各自上楼拿了个水壶,让前台接待给灌满水,先喝了不少,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