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快穿之叫妈也没用》TXT全集下载_65(1 / 2)

先把炉子换了蜂窝煤提到三轮车上,把昨晚上洗好泡好的小米豆子下到锅里,锅端到炉子上先熬着,然后把要用到的水桶盆子、桌椅板凳、碗盘碟盏、发好的面,剁好的馅,煮好的鸡蛋,一盆盆一桶桶一摞摞挨个搬到了三轮车上,直把不大个脚蹬三轮给装得不堪重负才算完。

到了菜市场才四点钟,这个点儿除了菜市场的菜贩子们在讨价还价,路上连个行人都没有,自然也是没有顾客的,王青青快手快脚把东西一样样儿地提下来,再把桌椅板凳摆放整齐,四个大小不一的炉子架好,一切收拾妥当就已经用掉了半个小时的时间。

王青青洗干净了手开始包包子了,一笼包子包好,就得赶紧地放到笼屉上蒸着,五点一过就会有菜贩子来吃早点,他们要赶在大批的顾客来买菜之前把肚子填饱,不然等早上的高峰期过去都九点多了,他们三四点就起床兑菜,饿着肚子可是撑不到那个时候。

菜市场卖菜的可都是她的老顾客老熟人,来吃早点的时候没看到小壮就开始问了:“小壮妈,今儿你咋没带孩子来?”

“嗐!这不是有刘家那丫头吗?人家虽说到了咱们家帮忙干活儿,咱们也不能把人家当牛马一样使唤是不?我让俩孩子都多睡会儿,天亮了再来。”王青青一边儿利索地捡包子盛稀饭一边儿跟顾客答话。

“你这人也真是。”顾客拿筷子遥遥地点了点她:“要不是有刘家那丫头,怕是你也想不起让你们家小壮多睡会儿。”

“那丫头没爹没妈够可怜了,到了我家我再把她当长工一样使唤,还给人家小姑娘留活路不?”王青青坐下继续包包子:“都是挣命活着的可怜人,她也难呐!”

“小壮妈那可是真仁义。”另一个听了王青青的话顺嘴接茬:“自打她开始在这儿摆摊,那修鞋的哑巴老头就没饿过肚子吧?”

“你这又扯到哪儿去了。”王青青咧嘴笑:“我给他的都是卖剩下的,拿回去过了夜都不好卖了,这不砸我的招牌吗?拿回家也吃不完,分给他点儿也省得糟践了东西。”

“啥卖剩下的不能放。”这一个狠狠咬了一大口包子,嘴里含糊不清地嚷嚷:“夏天不能放,难道冬天也放不住?稀饭包子隔夜不好了,那茶叶蛋隔夜也不好了?你要实在剩下的没地儿处理,你给我,我帮你吃了它。”

“你想得美!”王青青笑骂:“你干一天挣得比我还多,还用得着惦记着这几个不要钱的包子茶叶蛋?”

“你给谁不是给,你偏不给我,你不还是为了帮那哑巴老头吗?”这个也笑嘻嘻地打趣他:“小壮妈那是女雷锋,做好事儿还不留名。”

“哎,说起这一茬,小壮妈确实心善。”原先那个连连点头:“东角楼那个孤老太太没死的时候总到咱们菜市场捡菜叶子回去喂兔子,小壮妈也给她白吃早点,这一吃就吃了几年,直吃到去年那老太太过世。”

这人的话让吃早餐的菜贩子们连连点头:“没错了,小壮妈是个好人。”

“今儿这是咋回事儿啊?一个个嘴跟抹了蜜一样甜?”王青青哈哈大笑:“不过你们夸也是白夸,我这摊儿小利薄,概不赊账,也不打折,一会儿结账时我保证不少收你们一分。”

“这个是不经夸的。”一群菜贩子嘻嘻哈哈:“刚说她心善呢,她就钻到钱眼儿里给咱们看了。”

此时已经六点出头了,菜市场也有了稀稀拉拉的人流,菜贩子们吃完早点都回去卖菜了,早高峰也即将到来,王青青加快了手上的动作,没一会儿,装满了包子的蒸笼就在炉子上摞起了老高。

陆陆续续有顾客来吃早饭,小壮领着刘佳佳也过来了,王青青给他们俩准备了包子稀饭,俩孩子吃完就开始给王青青帮忙。

小壮是干熟练了的,眼里有活儿,哪怕拖着一条残腿,也不影响他的效率,刘佳佳就不行了,没干过,扎撒着手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王青青叹口气认真教:“佳佳,你就看着那个顾客吃完走了,就把桌子擦干净,把碗碟筷子收了放到这个盆里,洗干净了放到这桶清水里涮一涮再搁到那个锅里煮着就行了。”

于是刘佳佳就一刻不得闲了,这时候还没有做家务用的那种橡胶手套,王青青把一双药店买的医用手套给她紧紧套在手上:“戴着手套干活儿,省得洗碗水把手泡皱了。”

有那相熟的的老顾客就笑言:“你对这孩子是真上心,刘老大他媳妇儿领着闺女侄女刷了几年酱油瓶子了,也没见给她们哪个买过手套。”

正说着话呢,王青青看到了个熟人,她猛地扬起大嗓门开始喊:“陈校长!陈校长您买早餐呐?”

“今天想吃油条。”被王青青连喊带招手给弄过来的秃头陈校长不自在地推了推眼镜:“我就不买包子了。”

“您这话说得,我喊您可不是为了让您买我的包子,我有正经事儿想问您。”王青青一把扯过正在刷碗筷的刘佳佳:“您看这孩子,后街刘大他侄女儿,您知道他们家的事儿吧?”

“听说过一些。”刘佳佳她妈把家里的房子物件儿卖了个精光,然后丢下孩子自己走了的事早已传遍了小县城的大街小巷,再加上赵刘两家童养媳协议先订后废这事儿也被弄人尽皆知,陈校长自然也是听说了一些。

“这孩子也到了上学的年纪了,我想着,我又不是用童工,怎么着也得让孩子上学是不?今儿就想跟您打听打听,我要送这孩子上学,都需要些啥物件儿啊?”王青青笑眯眯:“您告诉了我,我也好提前做做准备。”

“哎呀呀小壮妈妈!”陈校长激动地一挥手,差点儿把刚买的油条扔出去:“你这个觉悟高啊,现在国家推行九年义务教育了呀,上学不用交学费的,就这还有好多父母不肯给家里的女孩子上学呢!你跟这孩子非亲非故,还愿意把她送到学校,真是值得表扬啊!”

第177章 童养媳的恶婆婆7

陈校长的热烈过头的夸奖让王青青摸不着头脑, 她手一摆:“嗐, 啥觉悟不觉悟的, 我就想着这孩子总不能给我刷一辈子碗筷吧?万一我要是不摆摊了,她指着啥过日子?这要是去上几年学, 做个文化人,以后给人写写算算也能养活得了她自己是不?”

“小壮妈,你是个好人呐,社会在发展, 时代在进步,国家现在要普及全民教育,这不上学不认字的孩子, 长大真的没出路,哪个企业单位会要不认字的人?是吧?你这想法对极了!上了学的,总比那没上过的机会要多一些。”

陈校长对着王青青大夸特夸, 按理来说, 田青不过一介摆摊卖早点的小贩, 实在犯不着让校长这样殷勤,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陈校长现在的日子也很不好过。

国家现在要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凡是适龄儿童都要入学,这是硬性规定, 教育局给学校下达了任务, 要学校配合街道办, 去规劝家长, 让适龄儿童入学。

只是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他们这个内陆小县城,没有什么拳头产业,发展慢,人均收入低,国有单位就那几个,能端上国家铁饭碗的人,在县里连十分之一的比例都没有,剩下的全都是些小商贩,小手工业者。

这些人收入不多,却还信奉多子多孙多福气这样的老派思想,想方设法超生多生,像刘老大那样一气儿生上六七个的虽然不多,可生三两个的却屡见不鲜,孩子要想上学就得有户口,超生的孩子去报户口就会被罚款,许多人家掏不出这个罚款,干脆就不给孩子上户口也不让去上学了。

陈校长这一段时间走访家庭去劝学,见多了八|九岁,十来岁了还连户口都没上的“黑孩儿”,而这样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女孩儿。

虽然国家给减免了学费,可还是有书本费和杂费的支出,这些也就罢了,关键是半大孩子能帮上大人的忙了,做饭,洗衣,带弟弟妹妹,能做的活儿可就多了,替大人省了许多事儿,现在孩子一去上学,那这些活儿就没人干了,家长们舍不得这半个劳动力,也对孩子要上学的事情极为抵触,而这些被家务缠身的孩子,基本上也都是女孩儿。

“女孩子嘛,早晚都是别人家的人,犯不着为她花那么多钱,费那么多事儿。”这样的言论很得当地群众的心。

因为劝学效果不显著,陈校长愁的头发掉得越发厉害了,这几日他揽镜自照,总觉着头顶地中海的面积越来越大,王青青现在要主动送刘佳佳去上学,这让连日受挫的陈校长忍不住精神一震,把王青青夸了又夸。

在接下来的劝学任务中,陈校长最爱做的就是把王青青拉出来做例子:“菜市场卖早点的田青知道吧?可怜北街的孤儿刘佳佳,不但把她收养在家里,还主动提出要送刘佳佳去上学,田青不忙吗?她摆早点摊儿的,你说忙不忙?她用不着刘佳佳干活儿吗?再来三个刘佳佳也不够她使唤的,就她这情况,人家都能把刘佳佳送到学校里来念书!”

说到这里,陈校长痛心疾首质问那些愚昧自私的父母:“一个卖早点的都知道学习的重要性,都能舍下眼前的便利,把一个无亲无故的孩子送去念书,给孩子找一条出路,你们可是孩子的亲生父母呢,怎么就不能为自家孩子打算打算?你们的日子过得苦不苦?累不累?不能让孩子继续接茬过这苦日子对不对?你们总不能让孩子连个孤儿都比不上吧?”

“上学的孩子以后去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去了,拿高薪,住楼房,你们家的孩子还目不识丁在咱们这小县城摆摊做工,挣口饭吃都难,你孩子心里啥滋味?你心里啥滋味?”

寡妇田青因为丈夫的不名誉死亡和儿子小壮的不幸,早已是县城里的名人了,提起她满县城多半都认识,不认识的也听说过,因为她这个活生生摆在眼前的例子,倒是让陈校长的劝学工作顺利了很多。

因为陈校长的宣传,满县城没人不知道她的事迹了,夸她仁义的有:“田青是个好人,寡妇家家拖着俩孩子欠一屁股债还愿意送孩子去读书,不容易啊!”

骂她伪善的也有:“我就不信了,非亲非故的,她能那么好心?还不是装样子给人看?我倒要看看她能装多久,说不定那刘佳佳上完小学她就不供养那孩子念书了。”

为了这些人的酸话,陈校长特意跑到王青青的摊位上吃早点,暗示王青青:“做人呢,就要有始有终,你放出话去说要送刘佳佳念书,多少人盯着你看呢,你可不能半途而废,不然指不定多少人骂你呢,知道吧?”

“放心吧陈校长。”王青青笃定地说:“只要她刘佳佳愿意念书,学校也让她念,我肯定把她供养到十八岁。”

得了王青青的保证,陈校长放心了,十八岁都算成年了,王青青就是不管刘佳佳,那也算仁至义尽,到时任谁也不好意思说什么怪话儿。

趁着这次有许多大龄儿童入学,王青青把小壮也送到了学校里,开始小壮还极不情愿,哼哼唧唧闹别扭,王青青只好向他保证,如果同学们再像以前那样欺负排挤他,就再把他接回家来。

这次小壮入学后情况倒是好了许多,原先同学们排斥他,只是本能地排斥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现在许多个子比他们高,年龄比他们大的同学跟他们坐在同一个教室里,跟他们不一样的地方太多了,他们也排斥不过来了。

小壮在这些大龄同学之间还很受欢迎,许多孩子都是因为自家爹妈不想被陈校长指着鼻子骂“不如菜市场卖包子的田青”才送孩子来上学的,比起在家里做家务干活儿带弟妹,穿着整齐的校服坐在干净的教室里听老师讲课显然要轻松的多。

除了极个别确实学不进去的孩子,大部分的孩子还是很喜欢上学的,他们珍惜这个机会,自然对小壮母心子心生感激,在学校里对小壮也多番维护,虽然偶有不快,小壮这次的入学还是很顺利的。

王青青把孩子送去念书,就不想再摆摊卖早点了,卖早点太累太辛苦挣钱也不多,再说只她一个人也确实忙不过来,王青青在县城转悠了半个月,又在县城刚建好的新市场门口蹲守了一星期之后拿出所有的存款租下了新市场街口处一间门脸不大的店铺。

租下这间店铺王青青手头的资金就全部告罄,她把婆婆叫到家里来看孩子:“娘你不用干活儿,佳佳会做饭,俩孩子的衣裳都自己洗自己的,你就看着他们的安全就行。”

安顿好了孩子王青青就回了省城娘家,见了她娘家妈,先说了自己已经把童养媳给推掉的事儿,田青的老娘终于和缓了神色:“算你还没有糊涂到底。”

接着王青青就提出了要求,借钱!

一说到钱,田青她妈就跳了起来:“还借钱?你还好意思借钱?当初你给小壮看病的时候借的钱还没有还完,你还好意思借钱?”

“本来今年就能还完的。”王青青笑得极狗腿:“只是摆早点摊儿太累了,挣钱还慢,这次我看好了一个新生意,保证来钱,妈你就借给我吧?我给你算利息行不?我明年肯定还。”

田青她妈狐疑地看着她:“啥生意啊?就保证能挣钱?”

“我这能力,还能做啥生意?还是卖吃的。”王青青继续努力:“摆摊太麻烦了,还风吹日晒的,我找了个门脸,固定下来也能稳妥些。”

有个门脸做小食铺,倒也安稳,自家闺女是个肯干又踏实的人,有她这份踏实,小食铺就算挣不来大钱,也能有一份安稳收入,况且闺女这辈子也太难了些,能帮一把还是得帮她一把,总不能看着她摆摊卖一辈子包子,田青她妈下定了决心之后就开口了:“写欠条,明年底一定要还,你自己说的啊!”

“我写,保证还!”王青青拿了娘家妈赞助的资金,在省城的冷冻肉类批发市场转悠了好几天,终于选定了合作伙伴,订购了厨具就回了县城。

到了县城之后门脸简单一装修,厨具到位,王青青的新店铺就开张了。

“麦肯基”开业大酬宾!宣传单撒的满县城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