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穿成炮灰郡主后我成了团宠》TXT全集下载_13(1 / 2)

她端了茶盏刚喝一口,就听“啪”一声,对面正给吴夫人奉茶的小丫鬟扑通跪下。

“奴婢该死,奴婢该死!”小丫鬟惊慌失措一连磕了几个头,脸色煞白。

第35章

郗瑶抬眼看去, 见对面茶盏摔落,几滴茶水溅上吴夫人裙角。

吴夫人神色不虞,皱眉看着裙角, “郡主稍坐, 臣妇去换身衣裳。”

她半个眼神也没给地上的小丫鬟, 只起身出去,青衣丫鬟跟上, 另有两个丫鬟拉了小丫鬟下去, 那小丫鬟瘫在地上。

又有丫鬟进来收拾茶盏,擦净桌面地上,除了开始小丫鬟唔咽两声, 余下的动作皆是在一种静默的气氛中进行。

看着收拾停当的丫鬟又站回原地,嘴角仍带着先前的笑,郗瑶与海棠不禁对视一眼。

这吴府……是不是太规矩了些?

片刻后吴夫人便换了一身素服回来,衣角裙摆如先前一般规规整整, 分毫不乱。

两人对坐着喝了一回茶,郗瑶忍不住将来意道明。

“医学院?”吴夫人眉头紧皱。

“对。”郗瑶将建学初衷解释一通, 又道夫人善医, 特来求请夫人作医学院的老师。

吴夫人听着听着,眉头不紧没有松开,似乎皱得更紧了。

“夫人?”

“恕臣妇直言, 郡主此举不妥!女子以贞静贤淑为要,怎能抛头露面外出行医?更何况男女授受不清, 若女子行医,岂不是坏了伦理纲常?”

抛头露面?贞静贤淑?

郗瑶忍了忍, 解释道,“夫人也知道京里女子求医不易, 也着实不方便,若有女子行医,不更是避免了男子医治的授受不亲?”

“那也不该郡主操办!”吴夫人正色道,“郡主出身皇家,身份尊贵,医术之流……不过贱籍罢了,郡主若要玩,也该习些琴棋书画女言女工。身为郡主,享百姓供养,合该以身作则,为天下女子作表率,而不是……自降身份,实在有失皇家体面!”

“夫人说医术乃贱籍,那为何研读医书?自学医术?”

“臣妇习医术不过因婆母身体不好,为更好照顾婆母,从没有胡乱行医!自认此为一片孝心,便是沾了医术,也心甘情愿。”

合着您学医是孝心,值得褒奖,别人学医便是降身份失体面?

郗瑶不气反笑,“夫人学医确是孝心可嘉,只是照夫人所说,这医学院建立才更有必要。圣人有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推已及人,夫人为老夫人学医乃小情,建学院为天下人学医才是大德!”

吴夫人颇为惊讶地看了一眼面前的小丫头,听说她流落民间,去年才回京,在民间也不像能读书识字的样子,竟能拿圣人的话来压她?

不过终究还是孩子,才读了几本书,便自做聪明,吴夫人语重心长道,“郡主初读书,还是以识字为准。”

“圣人言非用在此处,须知人有分工,女子主内,操持内务,奉养长辈,抚育儿女,此乃女子本分,至于做官建院自有男子,天下阴阳二道合和已久,郡主又何必行破坏之事?”

吴夫人说着尤嫌不够,又补充道,“臣妇此次回京,便觉京中有些不妥,女儿家识得几个字,懂些道理便罢,如今竟有些人家寻了夫子教家中女儿经义之类的,岂不左了性子?”

她说这事,郗瑶怎么会不知道,此事还是从安国长公主赏花宴兴起的。

春日里有一回,花厅与竹林因一事意见不合,两边愤而对骂,当然少爷小姐们也不会像泼妇骂街似的大喊大叫,他们管这叫文斗,两边各写了文章辩论。

论文章,小姐们自然略输一筹,输了心里憋着气,扬言下回再战,私下里好几人都偷偷找夫子补课去了。

郗瑶当时见这场面也掺了一脚,只觉得这些少年姑娘有种大学校园的感觉,意气风发活泼明媚。

眼下听吴夫人这样的言辞,郗瑶只觉得内心充满疑惑。

大燕可没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说法,就拿原身娘亲定国来说,那可是以女子之身上战场的人物,差点跟着兄弟被封王。

吴夫人自己还是有名的才女,颇受推崇,怎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夫人自己饱读诗书,听闻幼时曾言吴氏女不输男儿郎,如今却说女儿家识几个字就好?”

吴夫人听到此言,眼神微暗,转瞬又提起精神,“正因臣妇读了如此多的书,才从前人所言得出这个道理。”

“此次回京,也有在府上开家学的打算,守孝三年,也写了女子规矩典范一书,郡主若有意,不妨来府上听课。”

郗瑶看着她让丫鬟取来的书籍,只觉得眼皮子直跳!

那两本书不过拇指厚,可封面上分明写着四个大字《女则》!

一时之间,郗瑶只觉得气血上涌,心中火烧似的。

她额角直跳,抖着手翻开,第一篇便道女子应有三从之道,四德之仪。

所谓三从,即女子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乃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从方方面面对女子言行规范。

这种严苛女性行为规范,禁锢女性思想地位的教条,维护封建夫权父权,强调以夫为天,恪守女性本分的东西竟然……竟然是她写出来的?

郗瑶猛地站起,“夫人要教授的便是这些吗?夫人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便是要拿着所学作绳索,生生束缚住女子吗?”

吴夫人交握在腹前的双手一僵,再抬头已是恢复平静,“何谈束缚?不过是规范罢了,女子……原就该如此……”

郗瑶看着她云淡风轻的样子,心中更气,冷呵一声,“夫人几十年的书便悟出这个道理,不知那一屋子的书可会觉得明珠暗投?”

郗瑶指指桌上的书册,冷声道,“书便不必了,道不同不相为谋,告辞!”

“……夫人?”青衣丫鬟上前。

吴夫人不动,目光定在虚空,不知想到什么,忽而轻笑出声,“收了吧。”

郗瑶怒气冲冲地往外走,海棠头一回见她气成这样,心下着急忙跟上去。

半个时辰后,海棠盯着面前门窗紧闭的屋子,满脸担忧。

逢春恨不得扒窗户上,“怎么一点声响也没有?郡主今儿去吴府到底发生什么了?”

海棠哪有心思和她细说,眼看着天色已晚,郡主午膳就没吃,这都几个时辰了!

夏芷挠挠头,“上回在开封府时,郡主便有过一回。”

海棠逢春扭头看她,夏芷回想了下,“当初李家人被判流放,郡主心里难受,便一个人闷在房里,后来……还是顾公子进去的……”

夏芷说着一着急,“顾公子后来特地叮嘱过,别再让郡主一个人待着!”

几个丫鬟也知道顾公子与自家郡主情谊深厚,可这天色已晚,这时去找顾公子,被大房瞧见,又是一番口舌。

海棠一跺脚,“去,派人去前院看看大人和长臻公子可回来了!”

屋内,郗瑶气得来回走。

医术低贱?哼,这是仗着自己身处特殊阶层,求不来太医,再不济也有城中各个老大夫,怎么就不想想底层百姓的情况?

还三从四德,女子典范?大燕好不容易因着新朝缘故,民风开放,对女子没那么严苛,她倒好,一本书硬生生要将女子都拉回闺房!

郗瑶越想越气,翻出药箱,摸出银针,撸起袖子,对着自己胳膊唰唰下针。

她一直有这么个破习惯,心里不顺就想动针。当初在学校,三个室友撞见过一回,哭着叫着让她珍惜生命。后来好不容易被爷爷纠正过来,拿假人练手,这一穿越,又犯了老毛病。

郗父才放衙,就见逢春满脸急色在门口张望,知晓是何事,他连官服都没来得及换,急匆匆赶到梧桐院。

“幺儿?幺儿?爹能进来吗?”

郗瑶手一抖,胳膊一麻,扎错穴位了。

“阿……爹……等等,等等……”

等郗父进来时,郗瑶已经一脸如常地坐在桌前,郗父悄悄打量,见她精神还好,正欲点头,瞥见后头没扣紧的针盒,眉心一跳。

“幺儿今日不太顺利?”

何止是不太顺利,还窝了一肚子火呢,郗瑶长叹一口气,闷闷道,“阿爹,吴夫人不愿意。”

“嗯?”

“她与我的想法完全不一样,不仅不愿意来医学院授课,甚至还反对我弄这个学院。”

“怎会如此?吴夫人从前颇为大胆,你阿娘还夸过她心怀壮志,不输吴氏子弟。”

“唉!”郗瑶摇摇头,“我都怀疑传闻中的吴夫人与我今日见到的是不是一个人了?”

郗父看她无精打采样,摸摸她的头,安慰道,“別泄气,做事总不能处处顺利,咱们慢慢来,医学院计在长远,不急于当下。”

郗瑶嗯嗯两声,兴致不高,郗父又道,“其实学院的老师为何一定要找女子?太医院、京中各家药铺,那么多大夫,难道还求不来一个愿意授课的?”

郗瑶眼神微亮,又垂下眼,“他们能愿意将自家医术传授出去吗?多得是敝帚自珍的人……”

郗父敲敲她,这话传出去,人家愿意给你授课才怪,他出了个主意,“宫里王太医医术高明,不拘小节,尤其爱研究各种药方。”

郗瑶别的都缺,唯独药方子多,只是,“王太医负责阿祖的身体,能出来吗?”

“又不是每日授课,三五不时圣上不会不允。”

第36章

郗瑶点点头, 收拾好心情,第二日便找个由头跑去了太医院。

王太医是个精瘦的小老头,头前见郡主在他面前晃还有些莫名其妙, 后头看郡主拿着不知从哪弄来的稀奇古怪的方子, 心下便有些痒痒。

郗瑶这回耐下性子慢慢来。只道自觉本事不足, 特来和他一道研究研究,今儿一个问题, 明儿一个疑问, 硬是将小老头的心勾起来。

研究了两回方子,第三回 开始吊人胃口了,研究到一半, 非说后面的方子不记得了。

这是人干的事儿?王太医看她鬼灵精的样儿,暗骂了声,憋着没开口,撑了五六天, 吃饭睡觉都在想后半段是什么。

第七天郗瑶没进宫,第八天进宫请安, 离开时便被王太医堵住了。

“郡主, 后面的方子可想起来了?”

郗瑶半真半假地叹气,“王太医真是对不住,不是我不想, 实在是最近遇到了事,待解决了, 我一定好好回想。”

等你事情解决了得猴年马月,老头子还不得急死, 王太医心知她这是撒勾呢,可谁让自己憋不住心思, 只好顺着道,“不知郡主所为何事?老夫……”

郗瑶心下一喜,绕着他打量一圈,“哎!说起来这事,还就缺您这样医术高超德高望重的大家。”

“别别别,”王太医摆手,“也别给老夫灌迷魂汤了,您就说您这一出究竟是要老夫做什么?先说明,不能做的事便是心痒一辈子老夫也绝不同意。”

“您放心绝不是让您为难的事!”郗瑶嘿嘿一笑,将人往亭子里让,“您请,听我给您细细分说。”

王太医没有什么医术不可外传的规矩,他没收过徒弟,完全是嫌麻烦。至于自己的医术,碰上合眼缘的就教上几手,碰不上就留几本医书让后人自己悟去吧。

是以对于郡主让他去授课的请求,王太医没怎么拒绝,只道,需得圣上同意。

郗瑶难免又去天乾宫歪缠一回,王太医隔两日去一趟的事便定下了。

学院如今不过三四十人,放到现代也不过一个班,王太医和她教医术,便足够了。

如今人还少,等这一批教出来,得力的又可教第二批,总不至于缺人。

九月初,一个秋高气爽的清晨,庄子里的孩子背着行李踏入常山医学院。

胡秀是西城胡大的小女儿,被推荐来小常山学医时,家里阿娘还有些担心这贵人说着是教授医术,收作学徒,实际上是不是变着法子买人作奴婢。

还是她爹在山上干过活,拍着胸脯道主家仁善,又有顾公子作保,才拎着包袱惴惴不安地上了山。

上山成为“常山医学院”一年级学生后,胡秀才发现原来竟真有这等好事!

住的是干净整洁的宿舍,两人一间,床铺衣柜皆齐全 ,穿得是院里统一定制的黛蓝白边院服,比她哥哥相看嫂子时备的衣裳还好,一日三餐更是少不了油水,上月回家,阿娘还说她胖了些。

更重要的是,院里招她们来可不是为了打杂,真有老师教识字,教医术!

她们如今已开始学习《汤头歌》了,郡主说了年里若是学得好便带她们出去义诊。

她也想跟着去义诊,早日学会医术,便能给阿娘诊治,也能去山下铺子帮忙,听说赵三哥他们每月月钱足有几百个大钱呢!

可惜她不像小七那么聪明,《汤头歌》已背了大半,不过青芜姑姑说勤能补拙,她多背多学,总不至于落下太多。

这日卯时过半,天刚亮,胡秀捂捂脸醒了神,揣着课本,轻轻地推开了宿舍的门。

在宿舍区前面便是一片药草园,她脚步轻快地找到自己照顾的一小片地,仔细查看过,给需要补水的几种草药浇了水,又看了看,确认几种草药长势良好,才放下心。

又取了帕子擦干净手,将怀中捂了一路的课本拿出来。昨日青芜姑姑教了十二个新字,有几个她还不大熟悉,趁着早饭前正好复习一遍。

郗瑶昨日也住在园子里,她站在二楼的廊下,伸了个懒腰,“咦,这么早便有人在背书?”

海棠朝远处看去,见一个小丫头捧着本书站在药园附近,笑了笑,“郡主不是说年底考核一次,若能通过便带着出去行医,都想跟您出去呢,这些小丫头可不是鼓着劲儿学!”

“也好,知道自己努力就好。”

今儿上午主要是王太医的课,郗瑶去旁听了一回,默默将分班的事提上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