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清穿七阿哥日常》TXT全集下载_3(1 / 2)

永琮被打扮得喜庆喜庆的,他剃了胎发,成了小光头,窝在乾隆的怀里。皇后终于出了月子,淡淡地铺了一层妆,眉眼雍容,容光焕发的,和怀孕前的状态差不了多少。

帝后二人坐在皇太后的右侧,台阶之下是王公大臣与后妃福晋们,他们举杯斟酒,共同说着祝福的话语,一个说七阿哥健康活泼,一个说七阿哥与万岁爷相似,总之怎么夸怎么来。

乾隆哈哈大笑,与吴书来说:“赏!”

皇后见他一杯一杯地喝着酒,右手轻轻端走玉杯,“皇上,喝酒伤身,永琮可不喜欢全身酒气的皇阿玛。”

乾隆有了些醉意,眼神还是清明的,闻言笑道:“听你的,朕不喝了。”

永琮早就被太后抱了去,眨巴着眼睛,看着面前慈祥的老太太。

“永琮真是乖巧,不哭不闹的,连小时候的永琏都比不得……”太后乐呵呵地跟桂嬷嬷道。

话音刚落,永琮哼唧一声,小爷都经历了三世的人了,哭哭闹闹的他做不到啊!

饿了嚎一声,尿了嚎一声,永琮已经够羞耻的了。

等过几天,他一定要断了奶。男子汉大丈夫的,怎么能被奶娘天天抱在怀里?

太后把他搂在怀里,永琮面对着台阶,下面一溜盯着他的视线。小孩子对恶意善意很是敏感,他发觉了几道不善的眼神,他转动眼珠子看去,看不清……

不过瞧那旗服花花绿绿的,是皇阿玛的妃嫔没跑了!

永琮也瞪了回去,看什么看?没见过小娃娃?

他做不出瞪眼的动作,不过眼睛大了一些,又被太后夸奖了,“永琮的眼睛水汪汪的,真是灵动!”

下面人看去,他们就像一家四口,哦,还要加上和敬公主和端贝勒。

嘉妃拧紧帕子,看帝后二人伉俪情深,祖孙两个其乐融融,心里着实不是滋味。

皇子阿哥们坐在一处,大阿哥永璜默默地喝酒,眼不见心不烦;永琏含笑着,不时望望上头。

十一岁的三阿哥永璋从来都是永琏的小跟班,他凑过脑袋来兴奋地和二哥说话,四阿哥五阿哥和六阿哥就羡慕地看着太后怀里的永琮。

他们还小,不懂得掩藏情绪,七岁的四阿哥永珹想,皇阿玛好久没来看他了,原来是为了刚出生的七弟吗?

五阿哥永琪从小聪明,生母还是满人,在永琮没出生之前,一直是第二受宠的皇子,受到的重视仅在端贝勒永琏之下。

他搅动着手指,额娘说七弟会抢走他的宠爱,不会是真的吧……

六阿哥永瑢羡慕了一会儿就把情绪抛在脑后,只盯着宴席上的瓜果点心,伸出小手去抓——然后被三阿哥一把抱起,“小六,你已经吃得够多了,回头额娘要骂你了!”

六阿哥小嘴一扁,不理自己的亲哥,转头望向二哥永琏,眼神巴巴的,可怜极了。

永琏忍笑道:“我数了一数,他吃了三块点心,不算多。”接着拿起了一块栗子糕,“来,二哥喂你!”

三阿哥和六阿哥都是纯贵妃的儿子,永琏对他们一直很是不错。瞧着兄友弟恭的一幕,永璜心里更不舒服了,暗暗骂了一声,作秀。

乾隆得了空就在观察诸位皇子,他笑着和皇后说:“琏儿关爱幼弟,是皇后教得好……朕也教的好。”

还有上书房的师傅呢!

皇后好笑,万岁爷这自傲的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永璜,还是差了点儿。”乾隆叹了口气,摇摇头,“朕都看在眼里!”

“大阿哥年纪轻轻的,总会稳重起来。”皇后柔声道。

“年轻?都二十的人了,明年就要出宫开府,还年轻!”说到这个,乾隆就满心不豫,“朕对他太好了,想进户部就让他进,你看看,干出了什么成绩来?”

“整日想着有的没的,还和娴贵妃亲近。”

皇后是他最爱最信任的人,什么心里话他都会和她说。

闻言,皇后抚了抚乾隆的背脊,“都是您对永琏太过看重……”

“永琏是朕的嫡长子,朕不看重他看重谁?”乾隆沉声道,“……立太子之事,也该提上议程了。”

作者有话要说:永琮:听说要立太子了!!!我要躺赢了???逐渐兴奋.jpg

第8章 宠爱

娴贵妃到底没有在满月宴上为侄子求情。

估摸着皇上的气也消了,几日后,她指挥厨子做了一碗白果薏米汤,亲自端了去养心殿。

晌午刚过一会,乾隆在长春宫用过午膳后回了养心殿批折子,怀里还揣着个白白嫩嫩的小娃娃。永琮津津有味地吃着手指头,眨眼看着碧蓝的天空。

皇阿玛稳稳地抱着他,微风拂过,带着暖意,正是春日里最舒服的天气。永琮打了个哈欠,满是坑坑的右手抵在嘴边,吧唧了几声沉入梦乡。

不知过了多久,永琮饿了。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啊啊了一声,侍立在旁的吴书来立刻道:“皇上,墨书姑娘,七阿哥醒了。”

他躺在御桌旁的摇车里,批折子的乾隆一眼就能看见。因为皇后不放心,特意派遣了墨书来照料永琮,随身备好了尿布、帕子等物,饿了好给他准备羊奶。

满月宴之后,七阿哥就不肯喝奶娘的乳汁了,无论怎么哄都没用。皇后无法,只得让小厨房调配了些去腥的羊奶,七阿哥终于赏脸喝了起来。

乾隆听说后大力夸奖了永琮一顿,夸他不落窠臼,不愧是朕的儿子等等等等,夸得永琮都要冒烟了,皇后唇边的笑也僵硬了一瞬。

这也能夸?

再然后,永琮就被他皇阿玛给捎上了。

乾隆拿过瓷碗,一小勺一小勺地喂他,那架势熟练极了,许多宫人们惊骇地垂下了眼。

吴书来却是淡定异常,这有什么?当年万岁爷还是皇子的时候,也喂过和敬公主和端贝勒的!

所以要他说,大阿哥完全没有胜出的可能。这宠爱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怎么比?

永琮唇边溢出羊奶,小小的打了个饱嗝,乾隆摸了摸他圆滚滚的肚子,把剩下小半碗的羊奶给了墨书,放在膝盖上轻轻颠了起来。

轻柔舒适的程度,永琮闭着眼哼哼两声,像一个吃饱了就睡的小猪。

乾隆抱着他,右手刚拿起朱笔,外面就通传娴贵妃求见。

这么久了,也该来了。乾隆柔软的神色淡漠了下去,吩咐道:“让她进来。”

娴贵妃拎着食盒低眉顺眼地走来,她明显是精心打扮过的,一身素雅却精致无比,发间簪了一支玉兰的流苏,随着步履微微荡漾。

“皇上,这是臣妾亲手做的白果薏米汤……”她行完礼,抬起头,话语就卡在了喉间。

皇上抱着的……不就是七阿哥永琮吗?!

她震惊地垂下了眸,掩住内心的惊涛骇浪,指尖稍稍一颤。

七阿哥竟受宠到如此地步,皇上批阅奏折也不忘带上他?

乾隆在娴贵妃的心目中就是威严和冷淡的代名词,这样的场景,这样的场景,怎么会出现在自己的眼前?!

乾隆瞥了她一眼,对汤品不可置否,“说吧。”

娴贵妃堪堪回过神来,努力忽略了小娃娃看向自己的单纯的目光,一咬唇,跪下磕头说:“臣妾……知错,良赫他也知错了,求皇上体恤乌拉那拉家,臣妾日后一定谨言慎行……”

永琮咬着手想,历史上继后乌拉那拉氏是个重规矩的,甚至有些古板,十分敢于劝谏,也是天下人的表率。若不是后来下江南的时候剪了发……

原来她还是娴贵妃的时候也犯过错吗?

他觉得,娴贵妃这时候是渴望皇阿玛的宠爱的。

乾隆看她一眼,“朕知晓了。”

皇上没有给个准话,娴贵妃有些焦急,却也不敢再开口。

乾隆执起朱笔,翻起了奏折,上面有一封是江苏巡抚的加急折子,说江宁的白莲教余孽已经清剿完毕,据点已拔除,全赖端贝勒的功劳……

看着看着,乾隆心情大畅,余光见娴贵妃僵硬地站在原地,态度也变好了些,“良赫那小子,朕确实惩罚过了。他不是在咸安宫读书么?进宫做永琏的伴读吧。”

色布腾封了辅国公的爵位,最近已经领了二等侍卫的差事,永琏的伴读就差了一个,良赫正好顶上。

娴贵妃脚步恍惚地出了养心殿,她甚至没心思去想皇上用没用白果汤了。

皇上这是……把乌拉那拉家和端贝勒绑了起来?

明明是天大的好事,自家阿玛额娘听见了不知会有多欢喜。

但娴贵妃笑不出来。

皇上为什么这么做?

*

若是娴贵妃膝下有子,乾隆不可能这么干。

他随意地扫过白果汤,汤品已经凉了,“吴书来,赏你了。”

“是。”吴书来躬着身子,暗啧了一声,我的贵妃娘娘啊,万岁爷这是为你好啊!

日后端贝勒登基,凭借着良赫少爷的情分,乌拉那拉家怎么说也能兴盛个十几年。

又过了一刻钟时间——

“万岁爷,张尚书请见。”

礼部尚书张若霭远远看见乾隆怀中的襁褓,只惊诧了一瞬便淡定自如,“万岁爷,这是礼部撰写的殿试名单,微臣整理完毕……”

想必那就是传闻中的七阿哥永琮。

张若霭是张廷玉的爱子,乾隆看重的大臣,他笑着颔首道:“爱卿辛苦了。”

吴书来搬来一个绣墩,斟了上好的热茶,张若霭便知晓万岁爷有事和他聊。身为圣上的心腹,皇上偶尔会和他拉拉家常,张若霭嘴上不说,心里却以此为豪。

乾隆把永琮递给墨书,“时辰不早了,皇后再不见永琮就要怪朕了。”

皇阿玛要和张尚书聊什么?

回长春宫的路上,永琮挠心挠肺地吐了个泡泡。

“……这是朕描摹董师的《白衣大悲五印陀罗尼》。”乾隆假装不经意地抽出一卷经文,将奏折推开放在一边,“张爱卿,此卷经书,朕赐予你了。”

张若霭接过经书,被从天而降的惊喜砸懵了。

惊喜的同时,他又有些疑惑。

不会揣测上意的大臣不是好大臣,算算日子,今天没什么特殊的含义,万岁爷把这卷经书赐给自己……代表了什么?

他徐徐翻开,映入眼帘的就是董其昌体,上有一副观世音菩萨的画像,怜爱世人,普度众生。

观音,佛经……

还有刚过不久的满月宴……

张若霭一个机灵,忽然了悟了。

他小心翼翼地把经文卷入怀中,回府之后和夫人亢奋地道:“快,和我说说七阿哥满月时的样貌……”

满月宴之时,张若霭恰好远赴山西办事,故而没有出席。

夫人诧异地望着他,“这是做什么?”

张若霭:“大事!”

皇上要我夸七阿哥!

第9章 贺文

夜灯如豆,烛火幽幽。

张若霭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一边想着夫人说的话——

“七阿哥机灵着呢,太后当着众人的面夸了又夸……我瞧着像皇后娘娘更多一些,特别那双眼睛,哎哟,又黑又亮的,万岁爷别提多疼爱了。”

唰唰唰,颂词很快跃然呈现。

一段话大致意思是:

“乾隆十一年五月,万岁爷赐御笔经书,臣感激涕零,不胜荣幸。不眠不休地拜读了一天一夜,承蒙恩宠,有所了悟,念及七阿哥生于佛诞,天降甘霖,激动不已……特撰写以上贺文,恭贺万岁得子。臣写迟一步,无法赶上满月之宴,惭愧不已,以拙作报答万岁赏赐之恩……”

想了想,还不够,得花费更多笔墨夸奖七阿哥。

于是把什么“钟灵毓秀”“天资过人”,全都加上了。

张若霭把笔搁在旁边,满意地浏览了一遍贺文,笑眯眯地想,正好赶得上三日后的大朝会。

第二日休沐,张若霭早早地起了身,应邀去了户部尚书梁诗正的府邸。他们共为汉臣,还是同僚,关系向来亲密,性子也合得来,算是密友了。

“张大人!”亭子里喝茶赏花的人远远望见张若霭,拱了拱手,互相回礼完毕后,他们聊着近日的朝中大事。

在座的都是当朝重臣及名仕,汉臣居多,算是一个圈里的大人物,交情很是不错。

聊了聊今年的科举,就有人打趣张若霭:“张大人昨日进宫,可得了什么好赏赐?”

张大人圣眷优渥,时常进宫伴驾,还是教导端贝勒的师傅之一,很是得他们尊敬。张若霭就笑呵呵地摸了摸胡子,神秘道:“老夫还真得了个宝物!”

一众人来了好奇心,户部尚书梁诗正点了点他,“不老实!”

张若霭正襟危坐了起来,压低声音,“……前几月江南乱象,又接着京畿干旱,万岁爷不舒心啊。”

“这话说的不错……喜得麟儿之后,皇上肉眼可见地心情好了。”

张若霭点点头,“这不,万岁爷赐我御笔经书,我想着,正是洗去乱象,和乐朝堂的好机会啊!”

侍读学士董邦达直愣愣,“这是何意?”

“我当晚撰写贺文,夸赞了七阿哥……”张若霭说,“预备大朝会的时候谢恩。一个人不够气势啊,这不就找上了你们?”

一群人沉默了。

沉默着沉默着,他们的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你说的不错,此举妙哉!”

汉人重视嫡庶,他们都是支持端贝勒的正统。夸奖七阿哥,不也给端贝勒造势嘛!

若是兄弟俩岁数相差不多,过多地捧着七阿哥,还可能造成嫡子间的争端。可十六岁的差距完全避免了这些。

关键是还能获得圣眷,何乐而不为?

还有。

现在汉学兴起,却还缺少了影响力。若能因为贺文推动汉学的发展……

一箭三雕之举!

大臣们兴奋地回了府,开始闭门深造。

*

大朝会如期而至,天色还暗着,他们在宫门前碰了头。

“我擅长隶书……”

“我临摹了董体……”

笑呵呵地说了几句,其余的大臣满头雾水,这是在说什么呢?

很快他们就明白了。

一项一项的议程过后,大朝会渐渐行至尾声。吴书来拉长嗓音:“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张若霭与梁诗正眼神一碰,前者拍拍袖子出了列,清了清喉咙,“臣有事启奏。”

乾隆见是张若霭,慢慢地直起了身子,抬了抬手,神色明显是期待的。

满朝皆静。

大臣们想着,殿试的流程皇上刚刚阅览了,礼部还有什么大事?

众目睽睽之下,张若霭掏出怀里的长卷,开始念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