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章(1 / 2)

全安。

奴才在。

传旨,封右相之女为德妃。

全安悚然一惊,封右相之女为德妃右相之女不是先皇赐婚的云王妃吗!?

眼看云王世子即将及冠,承继王位就要大婚封妃,主子怎么会你没听到朕的话?年轻的帝王猛然抬起头来,神色漠然的看着他。

全安怔愣得一个哆嗦,直接扑跪在地,奴才不敢!

砰兜头砸下的折子落在他面前,即刻去办。

是,奴才遵旨。全安不敢有丝毫懈怠,捧起折子就忙不迭的退了出去。

一出殿门,全安脚下一个趟趄,差点栽倒,一旁机灵的小太监赶紧伸手扶着他,公公小心

全安摇摇头,用力的吐出胸口积压的那口浊气,捧着那几乎烫手的折子,他眉心都朽:成了川。

这道旨意一旦颁下,那会是何等的天翻地覆主子到底在想什么?

第3章 册封

圣旨到凌冽寒冬的平旦时分,刚过寅时三刻,在内侍宫人那尖细拔高的一声呼喝中,当朝右相张青榆的府邸顿时陷入一片鸡飞狗跳。

全安手持明黄圣旨,从大开的府门疾步而入,身后的内廷带刀侍卫一字排开,随他鱼贯而入。府门外,一干手持火把的内廷侍卫腰垮佩刀,个个目光如炬。

代宣天子旨意,自然非同一般。

相府外屋内庭一片混乱,但当手持圣旨的大内总管踏入府门,张青榆早以携家眷在前庭院中跪迎圣旨了。

圣旨到!全安边走边高声呼喝,丞相张青榆接旨!

臣张青榆接旨。

张青榆战战兢兢的躬身伏地,事出突然,他甚至来不及整理好衣冠,棉袍里面就只有一件单薄的寝衣,可他背上的冷汗却几欲浸湿寝衣外罩着的棉袍。

在这个时辰,皇帝身边的大内总管亲自来他府中宣旨张青榆觉得,他的脖子一阵一阵的发凉,难道这就是要掉脑袋前的贴切感受?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尔当朝丞相张青榆之女张氏若兰,誉重椒闱,德光兰掖,少而婉顺,长而贤明,行合礼经,言应图史。承戚里之华胄,升后庭之峻秩,贵而不恃,谦而益光,德蕴温柔,性娴礼教,故册封张氏若兰为德妃,钦此!

旨意一宣,张青榆脑袋嗡的一声,瞬间懵了。跪在他身后的府内家眷更是惊惶失态,惊呼声此起彼伏。

看着府内众人的失态,全安倒也没有呵斥怪罪,只是低声提醒道,张大人,接旨吧。

张青榆缓过神来,颤抖着伸手,声音嘶哑,臣张青榆,接旨。

全安将手中的明黄圣旨放入张青榆手中,微一俯身抬手将人扶起。张青榆诚惶诚恐的顺势起身,刚一站起,脚下趔趄,几欲栽倒。

全安眼明手快,及时伸手扶住他。

张大人,陛下有言,旨意下达之时,即令德妃娘娘入宫伴驾,还望张大人早些打点安排,咱家也好交差。

张青榆双手捧着圣旨,身子一个劲儿的哆嗦,极端的惊吓,让这历经两朝的老滑头根本缓过神来。

全公公,请恕下官愚钝,陛下陛下怎会突然册封小女?!小女的婚事先皇早有旨意了啊

全安微一敛眉,声音微沉,张大人,您是两朝老臣了,妄自揣测圣意,您应该比咱家更清楚会是什么后果。更何况,当今这位主子可不比先皇仁善啊。

张青榆听到全安的话,犹如当头棒喝,脸色更是青白交加。

下官愚昧!

张青榆一惊,忙打起精神躬身赔罪。

当今圣上,杀伐果决,可从来都不是心慈手软的仁善之辈啊!

他历经两朝,趟过风雨飘摇的乱政,到如今的一品宰辅早已不是那让人毫无诟病的清吏,哪有悍当无畏的本事啊!

从见识到当今那位心思深沉的雷霆手段之后,他几度想要辞官归田都被压下,只得战战兢兢压着尾巴做人,本以为小心谨慎的混过这几年,那位会网开一面,恩准他告老还乡,没想到,临了临了,居然还是逃不过吗?

早知是如此结果,他怎会上了那道催命的折子?!

糊涂啊!糊涂!

他精明了一辈子,没想到临了却自己把自己亲手送上了死路全安摆摆手,张大人,您尽早安排,咱家还要回宫伺候陛下,宫轿已预备妥当,请务必在今日酉时之前将德妃娘娘送进宫,咱家就先回宫了^全公公慢走张青榆跌跌撞撞的躬身恭送全安。

全安折身,疾步而出。

目送全安离去,府门合上那一瞬间,张青榆踉跄跌倒在地。

老爷老爷

早因这道从天而降的圣旨而纷乱不堪的府内家眷顿时乱成一片,喧哗声,哭喊声,惊呼声,杂乱交织。

*

宣完旨意,全安马不停蹄的赶回宫中交差。

高座金銮宝座上的皇帝,手疾如飞的批着龙案上堆砌如山的奏折,熬了一宿,眉眼间略见倦意,神气神却还好。

全安接过宫女备上的参茶,悄声躬身入殿。

陛下,已经卯初了,您歇歇眼,一会儿就要早朝了。用参茶替换了龙案上提神的浓茶,全安低声提醒忙碌的主子。

手里提着朱笔聚精会神看着折子的皇帝眼睛都没有抬一下,一目十行的扫过奏折上的内容,然后提笔在折子上著了朱批,批完之后反手仍在一侧,旨意宣了?

宣了。全安颔首,将案上批好的折子整理好,放在一旁的朱漆盘上,德妃进宫的事宜奴才也打点妥善了。

皇帝丟下手里的朱笔,神色不显不露,丝毫看不出喜怒,端起一旁的茶杯喝了一口。

全安看自家主子这完全没有下文的打算,顿了一下,到嘴边的话,悄悄咽了回去。

今儿的早朝,看来会炸了锅了。

平旦夜里寅时

第4章 同理

果不其然,皇帝陛下三更半夜颁下的那道旨意一石激起千层浪,早朝距圣旨颁下也不过短短一个时辰,消息灵通的朝臣却比比皆是。

作为当事人的右相张青榆青着一张脸,脚步虚乏,看着龙椅上的皇帝波澜不兴的神色,话到嘴边几回,却又胆怯的回回咽了回去。

他反反复复斟酌,却始终无法参透皇帝陛下这么做的深意!

可尽管他没有猜透天子这么做的深意,但是他这条性命却是实实在在折进去一半了。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怎么就糊涂到上了那道催命的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