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4章(1 / 2)

但是呢,俺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提醒大家一句,终身大事,千万别急着下定论啊!

这位大姐正是三村食堂那位老邢家的,她说话风趣,底下的乡亲登时一片笑声。

另外就是贾三爷拜托我在这儿宣布几条新规矩也不能算是规矩吧,用贾三爷的话来说,就是新风尚。他盼着寨子里面的年轻人,听了这几条之后,能够少些烦恼。

第一条,所有各自相中的伢子和闺女,你们决定成亲之后,要一起到档案办公室去登记,领取结婚证。父母代领是不行的啊!

毕竟这成亲过日子,是你们两口子自己成亲过日子,没有旁人能代替你们决定。听一下家老们的意见是没错,但是决定还是要自己做。

底下田友明登时握着拳头,他一时有了冲动,想要直接去找鞠三娘,跟她家里好好说说,若是说不通,就半夜摸到三娘的闺房里带人私奔!

这边田友明连私奔二字都想到了,老邢家的话锋一转,说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第二条,贾三爷说了,来到桃源寨,就是桃源寨的人,移风易俗好,别再抱着以前乡里那些陈芝麻烂谷子的规矩不放桃源寨,不兴收大额的彩礼,更不兴借嫁女的机会,打着幌子卖闺女!

底下一排倒吸气的声音。

这彩礼下聘,数百年的规矩,没想到到了这桃源寨,说不许就不许了。

田友明一听这消息,心头大震,目光在人群中搜索,真给他找到了鞠三娘。女孩子目光幽怨望着他,田友明觉得心头好似有无数把小刀在这来回扎着。

这贾三爷不许人收彩礼,他就真的能娶上鞠三娘吗?

谁知这时老邢家的说出了一句更加石破天惊的:第三条,鼓励新成婚的夫妇,从家里搬出来,小两口独个儿住。

这不是分家吗?这下乡民们更加不能接受了,父母在,不分家,这是自古就有的道理!

谁知老邢家的笑了笑,又追加一句:搬出来的小两口,寨子里给分宅基地。

这一下,相亲大会的现场,彻底炸锅了。

等等呀,俺这还没说完,非得犟着要收大额彩礼的那些人家,可是分不到宅基地的啊!

第104章

贾三爷, 您突然宣布的这三条,这真是

办公室里,秦村长望着贾放, 实在是有些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真是什么?

贾放斜靠在椅背上,用一个很舒服的姿势坐着。

相亲大会他就在现场, 所有人的反应他都一一看在眼里, 老一辈人的不解, 甚至震怒, 年轻人的迷茫, 渐渐至狂喜, 他都看在眼里。

秦村长瞅瞅坐在身边的其他几个村长, 登时也不敢直接批评贾放那三条移风易俗的新政究竟有什么问题。他只能搓了半天的手,然后小心翼翼地说:好些人都觉得不合规矩。

贾放随口问:秦村长,那你觉得呢?

秦铁树根骨里还是一个很容易向恶势力屈服的人, 登时脸上挂笑, 柔声道:贾三爷, 在这桃源寨,您就是规矩。

其他四个村长:

贾放登时坐正了,双手支着桌面,道:这是我为了消弭两边传统观念之间的冲突,促进各村之间的融合,能够想到的最好办法。

他伸手一指陶村长, 朗声说:桃源村这边,沿袭千年以前的风俗, 以母为尊,女子血脉的沿袭传承相对重要,女子出嫁, 随身带着大量的银器,也就是将家中相当数量的财富带去了新的家庭。

新余诸村,却沿袭父系宗族传承,女子出嫁,娘家往往索取大额数量的彩礼,以贴补家中兄弟们娶妇时的资金缺口。贾放说话用的名词都很新鲜,但是面前几个村长都能还听得懂。

今天我在相亲大会的现场,让人稍稍统计了一下,大约十对里面,能有八对因为彩礼谈不拢而无法联姻。也就是说,这八对小儿女虽然情投意合,却因为家中的利益纠纷而无法结亲。

这样他的相亲大会岂不就白办了?

所以我就干脆一刀切,女方不得向男方索要大额彩礼。贾放阐述了他的理由,但是也有留了一个口子,如果亲家双方你情我愿,相互往来送送礼,那也没啥不可以的。

秦村长:可是

他想说:这样女方家里岂不是亏了,好容易养了十几年的闺女,拱手送给了人家。

各位,你们要这样想,这小两口往后是成立一个自己的家庭,而不是成为男方家庭的附庸,因此既谈不上男方家长应当补偿女方,也谈不上女方家长是不是在卖女儿。

几个村长都无力反驳,只能闭着嘴不说话。但他们多数都在心里暗暗吐槽:贾放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却张口闭口小两口,这也太老成了吧!

陶村长斟酌半天也开了口,他是极其赞成废除大额彩礼的,因为这对桃源村的儿郎们娶媳妇有利。

但是他也反对贾放的一项动议:那您为啥希望小两口成亲之后,搬离自家,还要发给他们宅基地呢?

时下人们的习俗是:父母在,不分家。如果小两口一结亲就要搬出去,那不就是分家了?

各位,首先要澄清一点,小两口搬离自家,自建新居,与分家并无关系。他们不会因此从父母那里分得任何财产,只是在外居住。当然了,父母心甘情愿分予家产的除外。

有句俗话大家都听过吧,远香近臭。新媳妇娶进门,难免和家里磕磕碰碰的。但如果住得很近,能够互相照应,但又不是住在同一个屋檐下,牙齿和舌头打架的机会就会少很多。

各位,我都承诺给新人发宅基地了,怎么也没见新人踊跃地去登记成婚,也没见砖瓦厂的老板来感激我,就只见你们这几位坐在这里发愁?贾放开起了几位村长的玩笑。

他说得很简单,但是以分发宅基地的方式,诱导年轻一代从大宗族、大家庭里搬出来,是他一直在盘算的事,而这次相亲大会上产生的各种矛盾,则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

他并不是对乡村中普遍的宗族式管理社会的方式有多憎恶,但他的确认为,社会最高效的运行单元是核心家庭也就是父母与直系子女居住在一起。

大宗族自然有大宗族的好处,它为其中的小家庭提供了很多便利,例如对幼小子女的照顾和教育,往往都是由大宗族帮助完成的。它也为宗族中的人提供了各种道德约束,有些是正面、积极、向上的,但也有些直接约束了人性,造成了很多家庭矛盾与悲剧。

贾放想要打破由余江移民带来的宗族管理框架,建立起高效运转的核心家庭社会组织方式,最终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先组建一批核心家庭,让他们从原有的大家族内搬迁出来,同时又让他们保存着与原家族的联系,这样这一代人反过来也能对家族内部事务产生影响力。

在这一批独立的核心家庭成立之后,贾放还会进一步让这个社会为这些家庭提供服务,比如帮助他们更好地创业,为他们照顾子女(开办育儿班,托儿所之类),并为他们的子女提供教育。

贾放相信,到时就绝不会有读书无用论的争论了,这些家庭会心甘情愿地让他亲手办起的教育机构,而不是这些孩子的祖辈,来教育他们的子女。成人教育和青少年义务教育的共同推行,会让这桃源寨,一代强过一代。

他一挥衣袖,道:我都已经这样承诺了,总不可能食言而肥,收回成命。

不过我这边虽然已经决定,寨子里的年轻人们是个什么反应还未可知。万一他们和你们一样,不乐意接受我的好意呢?贾放故意开起面前五个村长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