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05章(1 / 2)

张友士当着人的面默默点头应了,对面看他并不那么热心,也就没有强求。

自从第二天开始,张友士便不断被这些富绅们请去家中饮宴,对方招待得相当殷勤,一般是到席面将将散去,才向张友士提出要求:

第一家是想延年益寿;第二家是想给看看小妾为什么长久不孕最近的一家是讨教房中术的。

张友士:

说来他真的有点儿怀念在桃源寨的日子在桃源寨他相当清贫,无名也无钱,平日的吃穿用度只靠潇湘书院发的那一点子教工津贴。

但这拦不住桃源寨的百姓们对他真心景仰,平日里无论在哪里见到,都会停住脚,恭恭敬敬地行个礼,叫一声张先生;三村食堂的大姐大娘们,见到他来,总是会把他那三文钱的一份饭自动升级成五文钱的,或者在饭上加一个鸡腿。

还有那位神秘的贾三爷他说出现就出现,不出现的时候谁也找不着他。

张友士第一次到桃源寨来的时候,着实没有想过这个年轻人会帮自己扬名。说真心话张友士对他着实有些愧疚:《血防报告》里那么多的内容,一大半源自贾三爷的指点,张友士自忖只是个出力的,如果没有贾三爷,他绝对写不出这样一份报告。

人家却依旧信守承诺,替他扬名了。

而且张友士至今都没能想通,贾三爷既然有那通天的本事,能够将自己那份报告递到御前的,为啥贾三爷自己肯不署名,把功劳都算在他张友士的头上。

他听说贾三爷只是京里某个国公府的小儿子,年纪又轻,被远远地发到这南边三千里外的封地上来照管封地。因此张友士对贾三爷的攀附巴结之心一直都不重,只是当个朋友交往。后来听说武元县县令相请,张友士便毅然决然地跑到武元县来。

前几日桃源寨与武元县之间的山塌了,最近听说桃源寨那边出工出力,又挖出来一条通路。张友士心想:那确实是桃源寨的作风,像是贾三爷的主意。

紧接着便是平南节度使从桃源寨来,进驻武元县县衙旁的文庙,在此设府署。

张友士又心热了,人家是京里来的二品大员,若是能搭上这条路子,或许能进京去开开眼界。

他的心思又活络起来,盘算着该怎么去谋划,能拜见节度使大人一面,是再去走一下早先被他拒绝了的李师爷那边的路子吗?

谁料想,节度使大人到了武元县的第二天,一大早就有幕僚来请:请张先生去见我们大人!

张友士哪里敢怠慢,穿了他最好的衣裳,紧跟着前头的那位郑先生前往文庙。他在偏厅候了稍许,里面便有请。

张友士进了花厅便一头拜下:学生张友士,拜见节度使大人。

对方却没有回答,只待他自己缓缓起身抬头张友士偷眼一瞅,只见到一张熟悉的面孔,少年人俊美无俦,一张脸帅死人不偿命,正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

贾贾三爷

张先生,好久不见啊!

贾放穿着官袍,张友士没有理由错认。他眼前这位年轻得令人发指,却又气度出众,官威十足的节度使大人,就是他当日辞别,头也不回离开的桃源寨封主贾放。

张友士额头上的汗涔涔地下,但是心里却又有种无比畅快的感觉,他再开口,竟觉得嗓子发痒,声音里带着一点儿哭腔:学生又见到您了。

贾放会客的花厅里还有一人,张友士认得,正是他离开桃源寨那天,来叫他的武元县县衙书办桂遐学。

贾放没理他,只管问桂遐学:听说张先生来武元县之后,赁了房子?

桂遐学摇摇头:听说不是赁的,只是旁人借的。

贾放便道:那这房子退起来,应该快的很?

桂遐学没有接口,反而向张友士挤眉弄眼,使了个眼色。

张友士就算是再愚钝也明白了,连忙道:回贾三贾大人的话,学生身无长物,无须收拾什么,只要大人一句话,学生马上跟大人上路。

贾放有点儿想笑,使劲儿忍住,当即意气风发地叫名字:张友士、桂遐学!你们两位,且跟我回桃源寨,去潇湘书院!

张友士惊愕不已,桂遐学已经大声接话:学生在这就随大人前往。说毕,桂遐学不停向张友士使眼色。

张友士将心一横,登时也大声回话:学生愿往!

贾放当即带人就走,也未向武元县令告辞,只是派幕僚前往去递了个消息以后这样的往来将成为常态,袁县令等人不是属官,也无法了解贾放的行踪,而他们必须习惯这一点。

一行人通过刚刚修通的道路,步行前往桃源寨。

张友士原本觉得贾放已经身为二品大员了,却连顶轿子都不坐,直接步行回桃源寨,连袁县令的官威都不如;但是他跟随贾放走了一段,突然察觉:这才是真正的官威。

贾放走到每一处,都有忙碌着的工人停下手中的活计,向贾放行礼。贾放不仅能够叫出他们绝大部分人的名字,甚至会停下脚来,随口指点他们几句,告诉他们如何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张友士听说这条道路是昨日才刚刚贯通的,开通的时候只有丈五宽。他们一路行往桃源寨时,这道路已经拓至两丈宽,地面平整,已经能通车辆了。

两个时辰之后,张友士已经出了正在修整的道路,来到桃源寨。他望着已经铺设到自己眼前的木轨,不断往来运输的车辆,热火朝天的施工现场,他心头真正生出感慨除了桃源寨,在他去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他再度将视线投向贾放,见这位正在向负责运输的工头解释怎样换轨,好让两辆车同时在木轨上运输,张友士禁不住心潮澎湃,他突然很庆幸自己刚才什么都没有多想,便直接跟着贾放回到了桃源寨。

张友士转向桂遐学,问:桂书办,你也跟着贾大人来了?

桂遐学笑嘻嘻地拒绝这个称呼:某已经不是书办了。

你张友士惊讶无比,你竟然竟然有人辞去了衙门的公职,跟着贾放来到这里?不过他很快就想通了,贾放既然已经是平南节度使,还抱着个县衙的公职做什么?

桂遐学继续向张友士解释:张先生,贾大人已经说了,咱俩来这桃源寨,这回会有正式的职称潇湘书院的研究员。

职称是啥?研究员又是啥?张友士正在思索,已经被贾放叫了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