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8章(1 / 2)

确实如此!贾放对漆器很熟悉,这种工艺在传统中式室内装饰中非常常见,也可以做成各种匣、盒、箱、盘、屏风等器物,装饰效果上佳,漆器手法也分为描金、点漆、钿螺、雕漆等很多种。

漆器的材料成本不算高,主要的成本在手工师傅花的功夫上。如此一来,只要找到合适的漆器工匠,就能按照不同的漆器手法,将普普通通的竹胎木胎外罩,分不同的档次,做成精美的口红包装。

多谢任掌柜,这真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贾放诚心诚意地道谢。

谁知任掌柜一点儿都不居功:三爷不需谢小人,这也是敝上的主意。

贾放:

这位连这个也懂?

任掌柜又说:敝上还说了,贾三爷有时也不必一味省钱,既然是好东西,便值得金贵一点。除了竹胎漆、木胎漆之类的材质之外,还可以考虑铜鎏金、银鎏金,甚至是纯金的材质,最好也请高手匠人在上面镌上精美的花样。

这口脂做成这副形状,自然是为了便于携带,出门在外的时候也可以轻松使用。出门在外使用,便少不了在人前取出来。因此贾三爷应当至少做出一种极其金贵的,宜贵不宜贱,宜雅不宜俗。

贾放忍不住用左拳捶捶右手:不愧是水宪啊!太熟悉消费者心理了,胭脂口红之类,在这个时空属于相当奢侈的奢侈品。既然开发出了可以随身携带,能够出门在外的时候使用的物品,自然要迎合一部分人的需求,材质能做多贵就做多贵。

这就好比他还在做建筑设计的时候,有一些客户从来不管预算,只管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对设计师唯一的要求就是:设计能落地就行,甭管多贵!

如果贾三爷一时腾不出手料理这些,敝上说了,尽可以交给胭脂坊,坊内的管事会酌情为贾三爷安排。任掌柜恭敬地交代。

贾放自己也觉得好笑:他确实是不擅长这个,看起来还是交给专业人士负责比较好。

当下他点了头,又取了一只匣子出来,递给任掌柜:既然掌柜来了,我就无须再让人多跑一趟,请将这个,转交贵上,说是我送给他的。京中天气干燥,可以此物保养一二。

任掌柜不明所以,只得点头把匣子收了,表示一定把话带到。

*

水宪则在北静王府收到了这只匣子,听任掌柜转述贾放说天气干燥云云,着实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打开匣子自己看。

只见匣中也有一支白铜打制的铜管,两寸来长,一指粗细。表面的白铜打磨得锃亮光洁,几乎能映出人影。

水宪将这铜管的外罩打开,忍不住笑了。

只见这里面也盛着一支口脂,只不过却不是红色的,而是半透明接近无色。水宪轻轻转动底座,让里面的口脂升起,凑近鼻端轻轻嗅一嗅,顿时一股清凉薄荷的气息在鼻端萦绕,果然清爽。

他试着将那铜管内盛着的口脂涂了一点在手背上,只觉得润泽而清凉,却一点都不油腻,很合水宪的心意。

好你个贾放,连男人用的口脂都做出来了。水宪心想,贾放这个家伙真是于生活中处处留心,从细节上得灵感,却又从来不落窠臼。这样看来,秋冬天气,京里家家户户都烧起地龙,笼起火盆的时候,这胭脂坊的生意,恐怕又会在京里火爆起来。

这枚口脂他却有点儿不舍得用,珍而重之地藏了起来。水宪随之取出纸笔,开始写信。

信是分别写给林如海和贾敏的。给林如海的信中,明言他送了一间铺子给他们夫妇,贺这两位缔结良缘,留给铺子的全部都是用惯了的伙计和掌柜,本钱充足,每日有相当的流水。林如海无须操心,只需要定时让掌柜上门报账送银子即可。

而给贾敏的那封信则是匿名的,只说是欣闻贾小姐订婚,特奉上订婚之礼,以资妆奁云云。但是这铺子最紧要的房地契,掌柜与伙计的佣契与身契,都是直接交到了贾敏手里。毕竟将来贾敏是林家主母,这些庶务理应由她来打理。

贾敏收到信,一时摸不着头脑,又不方便去信给林如海询问,便来寻贾放。

贾放一看房地契:打铜巷胭脂坊这个,额

他只得说:这看起来像是个朋友送的,应当是要还妹夫以前的人情。妹妹把这个收起来吧。

贾放几乎能想象水宪站在自己面前轻描淡写地说:既然我做了这个冰人,自然也要为新夫妇送上一份大礼。

贾敏却有点儿愁:可这是哪位朋友,既送了这份大礼,将来我又该如何还礼?

时下送礼讲究个礼尚往来,这份礼既然是作为贾敏的妆奁送给她的,贾敏将来就总得想办法还人情。偏生这边连个名都没留。

贾放只得硬着头皮说:妹妹无须烦扰这个,这边的人情,三哥都担着。

他这是一咬牙,把这份礼尚往来的人情担在了自己身上,却不知道水宪这份厚礼,其实就只是还贾放送他的那一支润唇膏。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贾放头一回认认真真送给水宪的私人礼品,水宪便还了千百倍价值的回报只不过是送给了贾放看重的妹妹,让她帮忙管着。

于是贾敏嘟起小嘴,道:这怎么好意思?三哥,你为我们做了这么多,我和林哥哥都感激无比,将来必定回报。这样,三哥,这个铺子,就当是我替你打理,铺子将来分出的红利,我都替你留着,留到哥哥要用的那一日。

贾放连忙摇手:不真不用。我只需要这胭脂坊能做我的生意渠道就行。

贾敏登时笑了,答:一句话。

*

贾放定下了与胭脂坊的生意往来,总算有机会能回自己的住处歇着喘口气了

而双文和孙氏她们正在忙着搬迁,把贾放的衣食起居整个儿搬到稻香村里去,早先迟迟未搬是因为大观园里的基础设施还未做得太完善。但现在该有的全都有了,贾放不搬也有点说不过去。

于是大家商定了将贾放的住处搬至稻香村,而孙氏、双文和福丫的住处搬迁至蘅芜苑。

这两处离得既近,可以相互照应,又保证了各自的隐私。贾放对这个安排觉得十分满意。

贾放正在稻香村自己的屋里整理,忽听外头有人拍着门板。贾放开门,却见是双文,这个姑娘此刻憋红了脸,却激动得一个字都说不出,手上紧紧地握着那幅卷轴。

贾放已经有一阵子没打开这幅卷轴看过缀锦楼还有最后一点点室内装饰亟待完工,他打算等那边弄完了一起看的。

但此刻双文急着找来,一定是卷轴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连忙打开卷轴,只见那卷轴上此前用水墨画成的红香圃与缀锦楼两处,都已经变成了水彩所绘除了水彩,贾放甚至觉得这一部分比他上次看到的水墨版本要放大了不少,颜色也更为鲜亮,红香圃和缀锦楼的种种细节在图上被描绘得淋漓尽致,除了这两处建筑以外,缀锦楼外,紫菱洲所属的水域也一并变成了彩色。

尤其是双文在那红香圃里亲手种植的芍药,不止绘得极为鲜活,那花瓣之中甚至可以看到细细的金线。

金带围?贾放也是又惊又喜,双文使劲儿点了点头。

贾放仔细看那花瓣上的金线,似乎是用极细的金粉绘上去的这还是前所未有的待遇,此前他修好了稻香村、潇湘馆、蘅芜苑、芦雪广、折带朱栏板桥,都是正常的水彩所绘,到红香圃和缀锦楼这里竟然用上了金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