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人和——它是季小冬种的啊!
季小冬在这里, 还有什么搞不定的!
讲一个关于草莓的故事。
季小冬想着“后世”的平安果, 平安夜吃“苹果”,这是多么天才的炒作!
那么多苹果,穿上件透明装,扎上朵蝴蝶结,分分钟身价倍增。
她那时候可不缺苹果,也不缺水果,供应量极其充足的情况下,平安夜一个包装好的普通苹果都能卖10块钱,我这么稀罕的小草莓, 全市今年一年还没有1000个,我一个卖10块钱有错吗,有没有错,太合适了!
对,按个卖。“奸商”季小冬准备把她的小草莓一个个的按个卖出去!
她一点儿也不考虑,苹果一个得吃好几口,她的小草莓一口好几个。
货卖识家,没有我他们有钱也买不到。正在编故事的季小冬良心一点儿也不痛。
草莓找谐音,“草”是坚决不行的,找不到,不要想!所以要在“莓”字上下功夫。季小冬这时候太感谢宁泽地区的方言了,让这个“莓”跟“美”谐音。
现在春节过完没多久,正月十五还没过!
多好的机会!“莓好,美好”,草莓又红又圆,象征生活红红火火团团圆圆。上面的籽那么那么多,多子多福,你瞧瞧是不是多子多福!跟正月十五简直是绝配!那些白不拉几的小元宵怎么能配得上红红火火的正月十五!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只要炒得好,挤掉小元宵!
季小冬对未来野心勃勃。凡事都有个开始,炒作的开始在哪里呢?当然在传播途径,得先打个广告,把这个故事讲给人听。
在哪里讲呢?
季小冬叫出系统小笨蛋,问了一下宁泽地区各种传播途径的覆盖面积和广告价格。在宁泽市,宁泽广播覆盖面最广,宁泽日报次之,宁泽电视塔覆盖面最少。而广告价格却反过来,宁泽广播最便宜,宁泽电视台价格最高。
选哪个,当然选覆盖面最少价格最高的宁泽电视台!
很简单,因为有电视机的人里面,才有她的目标客户。
不然像牌坊村里的乡亲们,让他们拿10块钱去买个小草莓,他们只会觉得你脑子进水。
时间不等人,现在草莓已经进入盛果期,离大批量的采摘没有几天了。
第二天一大早,季小冬兜里揣上张大团结准备上城。
万里长征第一步,还没出门,差点被季海明“围剿”在自家小院里。
“不能去!”季海明一听季小冬去市里,立马反对:“大年节下的,让人拐走怎么办!”
爹你能不能盼我点好。
季小冬无语:“放心,我机灵着呢。你闺女不拐别人就是好的。”
“这是你机灵不机灵的事儿吗。”王荣花也在一旁帮腔:“一个麻袋把你套上,再机灵也没用。”
“不上城草莓怎么卖?”
季海明诧异:“你还真打算卖?总共摘不了一筐。”
“爹,这不是论筐卖的。”
“那论啥卖,论斤?论两?”
要知道,宁泽市位于……大葱一人高白菜按车买的北方地区,到“两”这个重量单位,已经是季海明想象力的上限了。
“论个。”
“噗!”季海明一口水喷出来:“论个,一个多少钱?”
“十块。”
“啥玩意儿?多少?!”季海明抬头看看天,明晃晃的大太阳挂在天上,再看看季小冬,这不醒着吗。大白天发什么梦?
“十块啊。”
季小冬又说了一遍,说得理所当然。
十块钱一个是什么概念。他们家地里的麦子,一亩地一年能收不到400斤,一斤能卖两毛钱左右,也就是说,一亩地小麦一年,不算人工化肥农药浇水,毛收入不到80元,买不了她8个小草莓。
“你知道十块钱是多少吗。”
季海明觉得小孩子嘛,自己喜欢的东西,总觉得值很多很多钱,她自己种出来的草莓,肯定心里喜欢的紧。理解,能理解。
化身“李姐”的季海明,当然不会把小孩子瞎胡闹放在心上,他现在一心扑在村里的工作上,说着就要出门。
“你等会儿!”季小冬知道,她想上城必须得过季海明这一关,季海明不同意,王荣花必定会把自己看的死死的。
季小冬拉住季海明,跟他算了笔“经济账”,种粮食一年多少钱季小冬心里门儿清。种菜都远比种粮食挣的钱多,不然蔬菜瓜果能叫“经济作物”吗,能带来经济效益的作物啊!
季小冬一番话把季海明震惊了!
季小冬看着季海明越来越吃惊的眼神,心里得意:是不是我的主角气场全开,快快快,拜倒在我的王霸之气下吧!
震惊的季海明说了句话:“你想钱想疯了吧!”
季小冬:???
怎么跟说好的不一样。
在季海明看来,小孩子不知道钱多值钱,是能理解的。但你季小冬现在粮食、蔬菜、肉禽蛋奶油盐酱醋价格门儿清,你特么还跟我说你一个小草莓问人要十块,是你疯了还是我疯了。
季海明认为自己活了四十多年,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凭吃苦耐劳,省吃俭用给家里盖上两间大屋,肯定不是疯的那一个。
“你是觉得十块钱太多?”季小冬明白了结症所在:“那你觉得咱得要多少钱?”
“卖啥卖。”季海明不赞同卖:“给邻居百舍的分分吃得了。”
“不行!我一定得卖!”
硬的不行来软的,反正小孩子是有权力使小性子的。
季小冬转过身去撅着嘴,头上的小辫子都气得一颤一颤的。
刚刚还跟自己针尖对麦芒小嘴吧啦吧啦的闺女一下子眼眶都快红了,季海明瞬间服了软:“好好好,卖。等忙完这两天,我带你上城。”
“不要。”季小冬依旧气鼓鼓的。
“你爹也是担心你。”王荣花赶紧过来劝和:“我跟你爹刚进村部,这两天太忙,等忙完这两天,咱家一块儿上城怎么样。再顺道买点你喜欢的东西。”
不要。
季小冬眼泪啪嗒啪嗒下来了,做点儿事咋就这么难呢!什么什么都想好了,咋能想到一开始就有个坑。
“哭啥,你别哭啊。”
季小冬抽噎了一下:“我想上城。”
“她爹,不然让她去吧。”王荣花给季小冬讲情:“去玩玩也好,省得天天在家憋着。”
“去也行。”季海明终于点了头:“不过你不能一个人去,一个人去我跟你娘都不放心。你再多约几个伴,约到了就去,约不到就不去。”
“常松年肯定去!”季小冬跟季海明说:“我们到区里转车的时候再去喊颜颂,我们市里还有好几个同学。”
王荣花听了,笑着说:“这是想同学了啊,你早说,还能不让你去。”
季小冬不置可否。
王荣花更以为自己猜对了,打趣埋怨季小冬:“还说上城卖草莓,10块钱一个,咋想的。早说实话不早让你去了。”
“就是。”季海明也在一旁帮腔:“有伴我们就放心了。你早点去吧,别让同学等太久。”
季小冬擦擦眼泪,你瞧,说真话没人信,大家信的都是自己觉得合理的事情,世界是不是有点荒诞。
管它真真假假,能达成自己的目的就好。
季小冬怕他们待会儿又反悔,万里长征第一步被“围剿”到小院里,得是多么吐血的一件事。
“别忙。”
要出门的时候又被王荣花叫住了,季小冬吓的心里一哆嗦:“咋啦?”
“我去村部顺路,跟你一起去常松年家。”
知女莫若母,王荣花知道自己闺女鬼点子多,是不是会阳奉阴违自己跑了上城难说的很,必须亲自看着她去找到小伙伴才能放心。
两人一起出门,到了常松年家的时候,常松年果然一脸懵逼。
季小冬拼命的给常松年使眼色。
“啊……哦哦哦,是。我们约好了上城找同学玩。”常松年经过了短暂的卡壳,恢复正常神态,脸不红心不跳对王荣花说:“我们放假前约好的,嗯……约好时间,大家一起上城玩。”
常松年接收到季小冬传递的消息,虽然不知道前因后果,还是“幸不辱命”的完成了任务。
等王荣花走了,常松年问:“咋,你想上城?咋还说找同学。”
“唉。”季小冬叹了口气:“不这么说不让去。”
“那你上城想干什么?”
常松年知道以季小冬的性子,哭着闹着要上城,必然有“大事儿”。
“该不会……”
常松年忽然想到学校里的风言风语,“葱嫂”啥啥啥的,又有点犹疑,季小冬上城,该不会是去找齐北辰吧。不然怎么不给家里说实话,再说,去找齐北辰也是“找同学”。
“我上城去看看市场。”
“什么?”
常松年听不懂季小冬的词儿,市场是什么?
“小常。”季小冬拍拍常松年肩膀:“咱们要发财了。跟我干,有肉吃。”
第34章
季小冬到宁泽电视台打广告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
她进城后先去银行取了钱, 把放假时存的所有稿费全部取了出来,本金加上利息,一共有七百多块钱。她的存折一直自己贴身带着,放假回家也没有跟季海明和王荣花说过这事儿, 毕竟手里有钱, 心里不慌。
取了这么多钱, 常松年出银行的时候, 看谁都像坏人。
“去。”季小冬拍他一下:“你这样更像鬼鬼祟祟的坏人好吗, 放轻松, 问问人家电视台在哪儿。”
电视台的电视塔是宁泽市的地标建筑, 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很容易问了出来。离银行不远, 季小冬担心中午赶不到, 拉着常松年一路小跑。
到了电视台挨着宁泽日报社,两家单位共用一个院子。两扇铁大门紧紧关着, 仅在旁边开了个侧门。
常松年心里有点发虚,问季小冬:“咱能进去吗?”
“怎么不能进。”季小冬理直气壮:“记住了, 我们是来谈生意的, 挺起胸膛理直气壮走进去。”
“目不斜视知道吗。”
季小冬笑声指点常松年:“你心里把这当成常来的地方。不要乱瞟,你无视看门大爷的存在,大爷更会无视你的存在。”
嗯。常松年咽了咽唾沫,看门大爷在小门的左边,他往季小冬右边绕了绕。又觉得让季小冬一个女孩儿接受看门大爷审视的目光,不像个男人干的事儿,走了两步又回到季小冬左边。
看门大爷翻了翻眼皮,常松年紧张的心都快跳出来,结果那大爷浑身上下也只动了一下眼皮。
“吁——”常松年松了口气:“那老头一抬眼皮, 吓我一跳。”
“哈哈。你怕啥。”
“当然怕他拦住我们不让进啊。”常松年问:“你不怕?”
“拦住了就说找家长的,在管电视广告的部门上班。”季小冬笑着说:“说不定直接把人叫下来,咱都不用进来找门了。”
啊?这也行???
常松年对季小冬的脑回路叹为观止:\"是不是就没能难倒你的事儿?\"
“我这人笨。”季小冬说:“临时想不出办法,只好提前把可能遇到的情况都想好喽。”
常松年:……
过分的谦虚就是骄傲你知道吗。
常松年坐在季小冬旁边,安安静静当好一个小跟班,看着季小冬定神闲的和电视台广告部的杨科长谈生意,努力跟上他俩的脑回路。
杨科长打季小冬一推门,就觉得这丫头有点儿眼熟。
等季小冬做完自我介绍表明来意,他杯子里的水已经倒上了。
季小冬搞出多大的事情,别人不明白,他们电视台还能不明白吗!上面来了多少人检查工作,他们做了多少跟踪报道,给他们添这么多工作量的罪魁祸首,他能不认识吗。
不过他从前都是在报纸上看季小冬的照片,乍一见真人,有点儿没认出来。
真人比报纸上的照片多了一股子灵气,神态气度完全不像十二岁的小孩子。杨科长在电视台跟形形色色的人打过交道,这样的人,他哪里能只把她当成普普通通的初中小姑娘看待。
所以季小冬说她想在电视台打广告的时候他一点儿也不惊讶,甚至思索起背后的深意,琢磨来琢磨去,给了季小冬一个成本价。
普通时段,30秒600块钱。
啥?!常松年在旁边听着眼睛都快瞪出来,抢钱吗这是?!
季小冬一口答应下来。
???!!!
常松年拼命拉季小冬的衣角,慎重考虑!!你再有钱也不能这么花啊!
“别闹。”季小冬转头打掉他的手:“杨科长给的我们成本价。”
“呵呵。”姓杨的科长呵呵笑了,这丫头,也太上道了。自己刚刚还担心,别小丫头片子啥也不懂,自己做了好人她看不出来,把抛媚眼给了瞎子。现在他放心了,这小丫头,不是自己有本事,就是背后指点的人有本事。
农村来的丫头,环境所限,年龄、眼界、见识都在那里搁着,再有本事,又能有本事到哪里去。除非有什么特别的缘故。
不管什么缘故,背后绝对有一个能量巨大的人物或者靠山。甭管是谁,示好总是没错的。
杨科长猜错了因,却做对了果,对季小冬的态度越发和善。
听说季小冬时间紧,当即拍胸脯表示,放心,我们加班加点做出来。
季小冬要求并不高,以八十年代的水平,她想高也高不到哪里去。
毕竟这时候没电脑,以她那个世界的工期要求八十年代是耍流氓。季小冬说自己对广告的设计:“坐张图,在正中间放个草莓,四周……四周空白的地方把玉皇大帝的画像能安排上吗?”
“不行。”杨科长说:“我们电视塔不能宣扬封建迷信。”
“咋是迷信呢。”季小冬说:“民俗,这是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