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37章(1 / 2)

*

裴栖动了胎气,赵疏桐不放心让他走动,和裴栖约定了明天再来接他,让裴栖留在了侍郎府。

晚饭时分随着侍郎夫人离开,裴栖屋子中的人都相继离开了。但裴栖还没有吃完晚饭多久,曹氏又过来了。

你怎么又来了。裴栖问曹氏。

小叔叔,我今晚来陪你。曹氏道。

裴栖果断拒绝,马上要睡觉了,我不用你陪。

那小叔叔,我想向你取取经,就算取不到经,能沾沾你的福气也行呀。曹氏瞅着裴栖的肚子道,小叔叔这才是好命,出嫁三月就有了喜信儿。

大嫂又说你了?裴栖问。

曹氏嫁进来好几年肚子都没个音信,光是裴栖知道的詹氏催促曹氏赶紧生孩子的就有两次,但裴晗一个月就回来待两天,还要访客会友,曹氏能怀上孩子除非撞大运了,大嫂整天唠叨你有什么用,让裴晗回来多陪你几天,你也马上就能有了。

大公子要考明年的恩科,正是要紧的时候,我不敢打扰他。小叔叔,你这么快就怀上了,是不是小叔父整夜整夜地缠着你呀。曹氏促狭地道。

说什么呢,长辈的房里事是一个侄媳妇该过问的?裴栖抬出长辈的身份压曹氏,但是也不能掩盖他恼羞成怒这个事实。

小叔叔,咱们谁跟谁呀。你就告诉我吧,还有呀,用那个动作比较容易受孕,怀孕前吃什么比较好,小叔叔你是怎么备孕的。

裴栖在自己羞死前,叫来浅荷把曹氏给赶了出去。这个没眼色的侄媳妇,亏他刚刚还为她抱不平,竟然问他这些不要脸的问题。

哼哼,曹氏为了孩子不要脸面了,但他这个小叔叔还是要的。

*

皇帝派了来喜公公去刘家观看收割玉米。

来喜公公回来后向皇帝禀告,回皇上,玉米确实是亩产一千斤。

嗯,玉米的习性还有种植的册子呢?

来喜公公迟疑地道,这个,刘大人没有交给奴才,或许,刘大人是要亲自交给皇上您吧。

不用给他们说好话了,抄人家的作业连精髓都没有抄到,就用一个亩产来糊弄朕,朕缺那一个亩产一千斤的粮食吗。有了红薯,皇帝的口气也大了起来。

来喜公公不敢回话。

刘家那边正等着皇上的赏赐呢,但是他看皇上的态度,似乎是不想赏。

不过这臣子有了功劳,皇上要是不赏,难免让人心里嘀咕。

来喜公公觉得还是会赏的,就是皇上赏的可能不会是柔妃娘家人想要的了。

两天后的朝堂上,轻车都尉奏请皇上允许向民间推广金玉米,并且由他负责此事。

裴侍郎皱眉,觉得这实在太冒进了。

但没等裴侍郎等人说话,一个六品的小官出来为西北百姓请命,请皇上让发现金玉米的刘景钊前往西北,帮助西北百姓重返土地,回归正常的耕种生活。

裴侍郎认得这人,是皇后娘娘娘家清平侯的手下人。

作者有话要说:又拖延到十二点了,咳咳。

柔妃娘家人,嗯,送一个到西北。

感谢在2020-05-26 16:19:55~2020-05-26 23:55: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牙很重要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不知名的小伏同学、抹茶、艾小宝 10瓶;冷 7瓶;暮色迟归、丫,小果子 5瓶;一棵小榕树 3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59章

轻车都尉刘珏听到对家想要把自己儿子送到西北去, 当即以自家儿子是个纨绔子弟给拒绝了。

皇后娘家阵营这边的人,继续拿大义还有西北旱情的事情给他施压。言说刘景钊为朝廷发现玉米已经是开始在上进了,浪子回头金不换,刘景钊如今又有了献玉米这样一个大功劳, 朝廷也该给他一个机会以示嘉奖云云。

轻车都尉说刘景钊没有经验, 无法照料西北百姓, 安排农桑,怕耽误了皇上在西北的大事, 请求皇上另选贤能之人。皇后娘家这边的人就说,皇上一定会给他配备足够的助手,还有人非常豁得出去主动请缨要和刘景钊一同前往西北, 为西北做贡献, 反正一定要刘景钊去西北就是了。

不管轻车都尉想出什么样的理由,皇后娘家这边的人都有相应的方法化解。

本来裴侍郎正乐滋滋地看着双方唇枪舌剑, 没想到这把火却烧到了他的头上了。

小儿发现的玉米亩产只有一千斤, 哪里比得上赵举人发现的红薯,赵举人出身农家精于农事, 更懂得百姓疾苦,比起我那个不成器的小儿子, 由赵举人前往西北带领西北百姓回归土地再合适不过了。轻车都尉道。

臣附议, 赵举人是前往西北的合适人选。周侍郎站出来附议。

和裴家的关系已经破裂的无法挽回, 周伯钧索性直接站了自家亲家的队。

刘珏、周伯钧,你们两个脑子都被屎糊住了,刘景钊一个从五品的礼部同知不派去西北, 让一个没有举官经验的小小举人去?西北百姓刚刚经受了大灾的创伤,又被贪官污吏蹂-躏了两年,西北局势又十分复杂,你们不说为君王分忧,反而将事情推到一个什么都不会的举人头上,是何居心。抢功劳的时候跑在前头,有事了就推给别人,朝廷养你们这样的官员有什么用,站在百姓头上拉屎吗。

裴侍郎紧紧地咬住了赵疏桐什么都不会应付不了西北的局面,指责刘家人推卸自己的责任。

虽然裴侍郎这番有味道的发言在朝堂上说不雅,但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刘家人可不就是抢别人功劳的时候抢在前头,该他们付出了,竟然还无耻地想要被抢了功劳的苦主出来顶岗。

脸皮这么厚,怎么不上天。

满朝大臣不满刘家这种小人行径的人众多,甚至连御史台都装糊涂没有出来指责裴侍郎御前失言的大不敬罪。御史台出身清流者多,也看不惯刘家做的下作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