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谢谢兄提醒,我恐怕要辜负王兄美意了。赵疏桐道。
仅仅是土地兼并一项问题,就会得罪全国的权贵和富贵之家,而荫官问题更严重,得罪的会是这个社会的最顶尖的这批人,甚至包括一些消散的宗室。赵疏桐就算是末世来的,艺高人胆大,也没有那个自信自己能在天天刺杀中护住家人。
而大齐没有弱到迫切需要变法自救的程度,赵疏桐也没有从皇帝的政策中发现他有变法的想法,变法的事情如果不能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没有强权的维护新法不可能施行下去,也就是一场一厢情愿,害了自己的性命不说,对百姓来说说不定又是一场折腾。
如此,赵兄还是远着王兄一些好。谢启从不在人背后说人坏话的,但却忍不住提醒赵疏桐一句。
赵疏桐感念谢启的好意,向谢启道谢。
末世让他惜命,他也过了血气方刚的年纪,不会因为别人几句话就去做这些流血流汗又流泪的事情。
朝代兴兴亡亡,土地兼并一直存在,官员一直在贪,这已经是刻在封建社会血液里的毒瘤,随着王朝交替周期性地从轻微到眼中,从清廉到贪腐,然后被人推翻再重建。没有人看到这个弊端吗,必定是有人看到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雍正皇帝为了推行官民一体当差,就招来无数骂名讽刺,赵疏桐不觉得当今皇上有那个魄力做这些事。
赵疏桐觉得他岳父能看出他行为下的不安分赵疏桐不奇怪,但如今都有人凭着一点蛛丝马迹猜测他心中是不是有变法的苗头了,赵疏桐觉得自己还是谨言慎行低调做人吧。
他没想过变法,但是他的想法反动,而且和这个时代不可和解。赵疏桐权利心不重,他觉得自己能装模作样过完这一生,再做出一些实事就可以了。
一日,给他们庶吉士讲课的侍讲学士单独叫了赵疏桐,说皇上点了赵疏桐三日后侍讲,让赵疏桐做好准备。
侍讲都是正式的翰林轮流担任,很少有选庶吉士的,皇帝这一点名,赵疏桐又出了一些风头。
好几个同窗都在私下说起赵疏桐的坏话。
有些人真是好命,发现个红薯就能让皇上记在心里,什么好事都想着他。
他连自己的学生都能勾引,说不得使用了什么妖法欺骗了皇上呢。
见这几个人犯蠢,周围的庶吉士同窗都纷纷开始疏远他们,连劝都懒得劝他们一声。
发现红薯是多大的功劳,这些蠢货心里没点数吗。
不光赵疏桐和他夫郎的事情是怎么回事,皇上给赐了婚,这就是金玉良缘,你就算心里看不惯,嘴上也得夸他们天作之合。
红薯娘娘的名声在民间已经十分广,要是让百姓知道你们诋毁红薯娘娘,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淹死你们。
这样的眼界心性,将来肯定也走不远。
还是早点远了他们吧。
赵疏桐不知道发生在他的这群同学之间的事情,正在准备这次的侍讲。
皇帝上上上次选了本届的状元郎给他讲了党争的事情,上次点了裴晗这个探花郎讲了外戚干政的事,如今轮到他,让他从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开始梳理农业的发展。
赵疏桐为此翻了不少农业方面的书,连熬了两个通宵才梳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来。
赵疏桐是在当天下午的时候被宫里的公公引去见皇帝的。
臣拜见皇上。
起。
赵爱卿善于发现良种,对大齐如今粮食种植的优缺点了解多少。
皇帝虽然没有按照草稿来,但赵疏桐这两天还是大致理了一遍大齐的农业种植的,皇帝此刻问起来他也不怯场。
赵疏桐先是说了一下农业种植的现状,然后提出了兴修水利尽量减少农业对天气的依赖,派人研究作物病害,朝廷组织人手选育抗虫抗病的良种,再在百姓中间推广。赵疏桐说的这些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
但皇帝还是认真听了赵疏桐讲解。
等到赵疏桐讲完,爱卿对农事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甚好。司农司的陈司长想要和你商讨一下红薯玉米的种植求到了朕这里。朕招爱卿来,也是想要试一试爱卿,发现良种高产粮食是有真才实学,还是纯属偶然。过两日,陈司长会找你去司农司那边,若是能尽快研究出玉米的各方面的习性,朕到时候必定会有重赏,还请爱卿对陈司长务必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其实真实情况是,陈司长是想求皇上把赵疏桐给他分过去种地。
但是皇帝觉得赵疏桐的才能不光在种地上,为他赚银子也是一把好手,就只同意了把赵疏桐借给他几日。
还提醒赵疏桐,事情做好了,他会给赏赐的,让赵疏桐别因为功劳的问题藏私。
微臣遵旨。
有爱卿们在,朕在位时就能实现天下百姓再无饥馑了。
赵疏桐感受到了这位帝王的雄心壮志。皇上如此挂念百姓,百姓也会一起用力,让这一日早点到来。赵疏桐奉承道,臣斗胆问一句,天下再无饥馑后,皇上又要如何做。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然是教化百姓。皇帝道。
歌舞升平?夜夜笙歌?酒池肉林?
这都是不可能的。
一日为皇帝,就要兢兢业业为江山社稷做牛做马,不可贪恋享受。
皇上能如此想是大齐之福。赵疏桐夸赞了皇帝一番。
行了,别拍马屁了,协助陈司长将红薯玉米给朕研究好了才是正事。其他人拍自己的马屁皇帝不觉得怎么,还很乐意听人想尽办法夸自己,但是这赵爱卿拍他马屁,皇帝总觉得他说的是违心话。
他很挑食的,不是真心的马屁,懒得听。
作者有话要说:一更,二更先欠着,咳咳。
明天我们这里维修电路停电断网,更新在晚上。
感谢在2020-06-06 12:06:02~2020-06-06 23:57:54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平生不相思 8瓶;却道天凉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5章
从宫里出来后, 赵疏桐去侍郎府找裴侍郎商议了这件事。
裴侍郎对皇帝让赵疏桐协助司农司的陈大人研究红薯玉米种植的事情,并不感到意外。红薯虽然在西北推广了, 但这只是安抚西北的权宜之计。红薯毕竟是外来的东西,是否适应本土的水土, 是否有未曾发现的隐患问题, 都是未可知的,势必要研究清楚。
一个国家不可能因为一个红薯高枕无忧, 玉米的产量虽然比红薯差一些,但这也是高产作物, 口感也不错,能折腾出的花样不比红薯少。皇家不可能因为玉米种植起来比红薯的风险高, 就将这样高产的作物闲置不利用。
交给司农司的人研究实在再正常不过。
赵疏桐接连两次发现高产良种, 这已经不是单纯用运气好就可以解释了。皇帝认为他在发现良种上有别人没有的大福运, 因而想在农事上重用他。就算赵疏桐不能改良出更好的作物品种,作为福星摆在司农司, 说不定也能罩着司农司的人研究出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