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71章(1 / 2)

太子是储君,臣不敢!萧显符弯腰下。

皇帝便阴险的笑了笑,可除了太子,朕心中所疑,还有一人呢!

萧显符吃惊的抬起头。

若有一日,朕要你大义灭亲,你会如何选?

萧显符看着皇帝深邃的眸子,跪下俯首道:自古忠孝两难全,臣身为陛下的臣子,侍奉陛下近五十载,即便杀妻灭子,也不敢行大逆不道忤逆君王之事!

皇帝没有去扶萧显符,只是转身背对着他,好一句,杀妻灭子!皇帝走回座上坐下,合起双手放在桌上冷冷道:你的忠心,朕看的见,愿卿,永远记住这句话!

是!

下一刻,皇帝态度大变,语速极快道:你怀疑太子,你们萧家人,皇帝抬起头吼道:就真的这般想要置太子于死地吗?

萧显符吓惊抬头,看着满脸怒火的皇帝,想到了楚王妃与他说过的话,天锡皇帝,为天下主,亿载万年,敢有违者。

皇帝沉着一口气,你先下去吧,不用查了,朕,凝起深幽的双目微视,什么都知道!

几日后,东京城渐渐宁静。

当日街上乱做一锅粥,人又多又杂,所以并未查出什么,街道司那边毕竟也不是管城防的,挟弹的力量与弓箭相差无几,能够刺入皮肤的力度,非肉眼可见!

侍从弯腰拱手,属下办事不力,还请王爷责罚!

赵王摇头道:能够避开城防,且藏得这么深,这个人在东京定然不容小觑,与本王有梁子的,还不就那几个人么!

王爷是怀疑太子么?

还用怀疑么?知我赵王府有金丸的人有几个,敢监视我赵王府的又有几人?赵王回过头,即便没有这颗金丸,本王也能够知道!

王爷要用那个人了么?

赵王轻抬手,还不急,先生说的,要审时度势,不能太过急躁,否则只会功亏一篑,立后的诏书虽然下达,但大典仍未举行,母亲没有受册,便还不是真正的圣人,待到大典结束之后,新账旧账一起算!

王爷高见。

建平九年初一,正旦大庆,宫中设大宴于大庆殿,天子下诏,立后大典于上元七日之后在大庆殿举行。

窗外下着漫天大雪,脚下的炭盆烧滋滋作响,屋子里坐着两个女子,每次让你去东宫,你虽应答却总也瞧不见人影,和他一个样,本以为这次正旦大宴你应该会来,太子妃低头浅浅笑道:是了,今年他不在,这大宴对你来说也就无关紧要了。

未能去拜访还让太子妃殿下亲自登门,是幼清的不是,只是幼清实不敢去东宫叨扰殿下。

他出去也有小半年了,元辰可有写信回来给你?

萧幼清摇头,州县虽不弱京城,但是事务堆积起来也足够忙的,想她是有事去了吧。

为他开脱做什么,就算再忙,这抽空写信能要得了几个时辰?

萧幼清侧头看着窗外的大雪,有的时候,她的心思,就连我也猜不到啊。

太子妃瞧着她的模样轻轻摇头道:算了,我今日是来寻你的,提他作甚。

又道:乞巧节那日你送的礼太重,我想了许久也没有想到能送你些什么可以当做回礼的,东宫出了那档子事我便忙到了现在才得空。

说罢,太子妃朝身后的内侍招手,他们便捧着两个匣子上前,一点点心意,就当是新年礼吧。

萧幼清回过头,殿下...

你可不许拒收。

萧幼清便也不再说什么了,轻轻点头让人将东西收下。

太子妃又挥手让左右退下,只是上回你送我的佛像正巧被...被宗宁的生母瞧见了,她见着心生欢喜,便向我要了去,谁知道她终究也没能过去这一关,宫人收拾遗物之时觉得是贵重之物,便来询问了我的意思,我让她按照惯例将人生前的东西烧毁,后来心想那是你送的,就这样烧毁过意不去,便来与你说一声。

萧幼清摇摇头,能用钱买回来的物事,再值钱也抵不过人死,死者为大,萧幼清起身朝太子妃微微福身,殿下心慈。

太子妃起身,缓缓走到窗前,看着庭院里的红梅,盛开在大雪之中,睁着透彻的眸子,心慈吗?

建平九年正月十四,上元前夕,宣德楼前搭起无数座山棚,上面彩绘着各种人物与神仙的绘画,山棚的前面还横向排着三道彩门,正门头上还挂着一面用金泥书写的大牌匾,上面写着,建平与民同乐。

通事舍人登上宣德楼,手持诏书,高声向下宣道:建平九年初,正月上元至,举国大庆,开关扑三日,城门不闭,金吾不禁夜,天子与民同乐,祈保大宋,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于是十四日晚,上元前夕东京城的城门不再关闭,而是增派了城中防守的军士。

今年隆德开国公并未归京,但上元还和往常一样,只是宣德楼前没有了楚王府的帷帐,楚王妃以身体抱恙待在开国公府内。

建平九年正月二十七,大内于大庆殿举行立后大典,从臣奉旨前往景灵宫,奏告天地,宗祖,大典当日,帝后携手受文武百官以及万民的跪拜,并且大赦天下。

时隔七年,中宫又迎来新主,至二月春,位于大内后苑的亲蚕宫被重新打扫出来,皇后在亲蚕宫领内宫众妃嫔举行亲蚕仪式。

成王府。

炉子里烧着滚烫的茶水,叔侄对坐,成王笑道:亲蚕仪式刚过,三王怎么不去陪圣人,反倒来我这儿了?

赵王也回笑,娘娘亲蚕辛苦,我这做儿子的不忍打搅,近日春寒,便想到四叔这儿讨杯茶喝。

成王便轻轻抬手屏退左右,三王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这儿没有外人了。

赵王端起成王递来的茶,浅笑道:侄儿知道四叔跟随官家多年,朝堂根基稳固,所以侄儿这次来,是有事要求四叔的。

成王微微低下头,捣腾着手里的茶壶,小女已嫁入韩宅,三王但说无妨。

侄儿有份东西,想请这一任的御史中丞瞧瞧。赵王将两封书信从怀中取出,轻轻推移到成王坐前。

成王顿下手,将视线转去,这是什么?

四叔见了便知。

成王抬眼看着赵王,旋即伸手将其打开,大惊失色道:这...

四叔不必惊慌,其实沅陵嫁给谁都是一样的,她是本王的妹妹,本王自然会护她周全。

三王想让御史台借此弹劾太子么?

赵王点头,不仅如此,还要由三司会审,甚至是陛下亲鞫,届时...赵王极为阴险的笑道:还是四叔眼光锐利的,倘若事成,我会让韩汜为相,继任中书,不过,赵王俯身凑上前,是中书令,而不是判中书省事加兼的同平章事!

成王将握杯的手收回,旋即起身抻了抻广袖,朝赵王弯腰拱手道:若是三王能庇佑小女一生,臣,任凭差遣,万死不辞!

赵王听后大笑的起身,很是客气的托扶着成王,四叔与我是一家人,四叔又是我的长辈,如此岂不是乱了辈分,侄儿受不起。

成王微微抬头,三大王是官家的嫡子,受臣子之礼,理所当然。

赵王便开怀大笑道:那就,让御史台三院联名上书弹劾储君吧,四叔只要做好这一件事,剩下的,交由本王。

就在成王准备应答时,书房的门被女使敲响。

王爷,姚相公求见。

师父来了,本王正巧要去找他说这件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