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0章(1 / 2)

第五等,赐同进士出身。

至晌午,崇政殿唱名才结束,诸举人出宫,黜落者扫兴而出,登第者欢呼奔走相告。

皇帝回到坤宁殿连衣服都没换便向萧幼清讨了一壶茶喝,只字未提前朝事便将一大壶茶悉数饮尽。

你慢点,又没人抢你的茶喝。

被茶水呛住的皇帝覆手轻轻咳了几声,萧幼清便上前抚着她的背,都叫你慢点了,看,呛着了吧。

一千多人,整整一上午,朔望朝参都没这么累。

这还不是官家自己弄的。萧幼清将她腰间的革带解下,又将浅黄色的袍子释下。

皇帝穿着中单一把坐下,侧头笑眯眯道:我高兴。

官家就偷着乐吧,午膳备好了,许你喝一点酒。

那王文甫中了一甲第三,本来论文辞他应该是第一,不过我将他调到了第三,其实我并不确定是他,省试的文章立论他并没有这般露骨。

若臣妾说他是故意想引起官家注意呢?又或者是拿文章做试探,瞧瞧当今天子有没有那份雄心壮志。

皇帝不明所以,拿仕途与前程来试探我?

也许人家压根本来就不想入仕,又或者是不想辅佐无能之主。

若如姐姐所言,我倒还真是要欣喜了,欣喜被臣子认为是明主。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会要进入改革初期。

胪传:传唱皇帝的亲喧向下转达。(大概就是将皇帝亲口说的话大声从殿内传出。)

宋代基本上头几名的进士能够在十年内拜相,优秀人群里的顶尖者。

唱名,弥封,誊录,以及别头试使科举能够公平,但还是有作弊方法的。

比如吴越钱王的后人钱怀演(挺有才的,对有才的人也欣赏。)为知贡举的时候有学生跟他说在试卷的文章里写上特定的字,某行某列啥啥啥的,他没做声没答应。

然后阅卷的时候就有卷子上有这些特定的字(然后他们就都被录取了!!!)

这个是真事,不过是不是钱怀演(作者不太记得了,宋的文人太多了,有点混乱。)

感谢在2020-06-07 06:02:38~2020-06-07 18:09: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最爱吃火锅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南宫秋水 20瓶;JAN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08章 皇以间之

乾元三年三月二十二日,崇政殿唱名之后张皇榜于宣德门前,都进奏院关报吏部南曹、尚书省、御史台后由礼部贡院撰写登科名单。

内侍将一摞长五寸阔二寸半的涂金黄纸送至武成王庙的礼部贡院,由礼部官员在黄纸上大书登第进士姓名,旋即送往禁中交由两位知贡举用草书在帖子上签署姓名,最后套上以白纸作的大帖,上亦面书有登第进进士的姓名。

礼部先派差遣士卒将金花帖子一一分发给登科人,次日另宣恩榜及第者。

二月二十二日晌午,允诸登科士子从宣德门南门的宰相高官门出。

从皇榜张贴开始至士卒将金花帖子一一送到登科人的居住地,这一时段整个东京城都被锣鼓鞭炮声笼罩,至夜才散。

廷魁,是廷魁,衙内中您状元了,小的恭喜衙内。一直等候在宣德门外的家僮挤进皇榜,兴高采烈的声音引得围观的进士及举人与一众穿便服的官员投来目光。

有不少黜落的举人不相信唱名所排,便挤破了脑袋去看皇榜,挨个寻找试图找到自己的名字。

而已释褐穿上公服的状元郎却一直挑着眉头,从唱名到出宫见着皇榜上的名字,为什么是我?

衙内中了状元不高兴么?

不应该是我呀。

恭喜郎君进士及第,是探花郎。家僮将喜讯再次确认告知王文甫。

王兄,我...

恭喜子厚得中廷魁。

这次第会不会是他们弄错了?

及第者先后乃是弥封后由官家亲选,王文甫穿着绿袍朝章厚躬身,恭喜。

马车停在闹哄哄的人群旁,车内的便服男子将车帘掀起,这位状元郎如何?

举止儒雅,长得也还行,就是不知道人品如何,女子瞧了一眼后摇头,旋即又看向状元身侧还有一个看着年岁相近的绿袍,状元郎身侧的举子眉清目秀长得好生干净。

年长的男子便摸着胡须摇头道:那是同榜的探花郎,你读过他的词,青山居士。

女子听着父亲之言旋即趴到窗边瞪着眼睛,他是青山居士么?原来青山居士竟是这样美姿仪的年轻郎君。

他可不是什么郎君,他已娶妻生子,年岁上要比你大了十岁不止。

父亲的话让女子由欣喜转为惊讶与失落,惊的是青山居士的样貌仍旧保持在弱冠之龄,失落则是得知他已娶妻生子。

状元郎是上舍生,本可免省试殿试,但他却没有用品官子弟的特权。男子只与女儿说了状元郎的努力而未提及他与吕氏那般显赫的家世。

相公,用小的去将状元郎请过来么?候在车旁的家僮小声道。

爹爹。女子有些不好意思的扯着父亲衣袖。

你放心吧,你不愿嫁爹爹是不会强迫你的。

女儿只是觉得这样公然叫人过来不妥。

男子笑了笑,爹爹都依你,又朝车夫道:回去吧。

是。

炮仗声传入禁中,内侍站在宣德楼上观望了许久后回到内朝。

今年榜下捉婿的官员盛况胜过先帝朝任何一榜,小人还在皇榜附近瞧见了集贤相家的马车,不过只稍稍停留了一小会儿。

章相家的门槛怎么样?

从揭榜至现在已陆陆续续有不少紫衣媒人登门。

皇帝将卷子放回案牍,靠着椅子坐下,试卷上书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字体端正齐整,笔力浑厚。

陛下看着探花郎的卷子好几日了。祁六看着原卷上的褶皱。

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忧勤而国不强...皇帝盯着卷子喃喃自语。

官家既这般喜爱王进士,又为何不将他提为廷魁,这样一来本朝龙飞榜便有第三位国朝三元出现,日后破格提拔也有可寻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