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4章(1 / 2)

乾元五年初诏翰林医官使领翰林医官编纂校订医书,设立医学院招收学生,推行医学,于各路设立书院,扩招国子监三舍学士,取消限制,由诸州学院教授及州官举荐品学兼优者可入外舍,并将法学、武学与太学并重,十一月,拜清河郡开国公吕维为昭文馆大学士进开封仪同三司,进陈国公。

乾元六年上元,皇帝赐名长女如华,封福庆公主;六年初,将明法科等同进士科作为常考科,出身同等,法科出身一经录取即授司法官;四月,吏部选官,以越州通判王文甫政绩卓著改官诏归,以京试入馆阁,领史馆修撰,赐绯。

同年七月,幽州至杭州运河修通,于幽州筑坝阻拦河水作为运河畅通的储备水源,八月引河水入运河,南北水运通行。

乾元七年,诏工部侍郎刘书柏回京以政绩进参知政事,拜金紫光禄大夫,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方之彦兼监修国史进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章得兼集贤殿大学士进特进。

七年长夏,吴国长公主长女卫甄及笄,受封宜春县主。

一家米铺外挂着的长幡上用飞白写了一个大大的刘字,士庶争相买米。

别急别急,仓库里的米多着呢,这都是从杭州运来的上等米。自运河开通,京城的米价下跌,虽价格便宜,但买米的人也因此多了不少,米商也有薄利可赚。

京畿道至江南的运河上来往着一艘艘货船,西风吹着船帆顺流而下,年轻人立在船头,身上衣裳被风吹得紧紧贴住。

令尊仕途顺畅,郎君也从商贾摇身一变变成了衙内,何不也去考个功名,封侯拜相指日可待。

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刘怀瑾深吸了一口气感受着河面吹来的清风,名与利都是虚浮的东西,人世间能让人舒心快意的只有自在,我可不想像我爹那样左右逢源,日日都要找膝盖。

衙内倒是洒脱。

我若真的洒脱就好了,名是虚浮,利也是,可哪有商人不重利呢。

衙内引进南方的米将京城的米价降了一半,乃至各地接连降价,此举不知救活了多少穷苦百姓,于他们而言是大善。

书童拿着一件鹤氅从船舱内走出,轻轻披到刘怀瑾肩上,今儿十五相公去了大内上朝,郎君出远门也不与相公打声招呼,可别是看了那求婚的帖子堆积成山这才吓得想要逃离出走。

刘怀瑾旋即笑弯着腰,莫要埋汰我,我出来可是做生意的。

-------------------------

一辆马车拐进安州巷在刘宅门口停下,紫袍提着下摆跨进家门。

府中的家僮过来将幞头接过。

旋即有厮儿端着一摞帖子走近,家主,这是今日媒人新送来得草帖子,皆是紫衣上等媒人怕与前几日一样都是仕宦之家,男方女方都有。

刘书柏停下,侧头瞧了一眼,二娘呢?

二姑娘在后院。

刘书柏瞧了瞧左右,大郎呢?

郎君去了杭州。

他是怕我随意将他许了人家跑到杭州清净去了吧。

郎君说...是去看看沿海地区的行情。

算了,让二娘到书房来。

是。

刘书柏换了便服后坐在书桌前仔细的筛选着各家送来的草帖子。

爹爹,您叫我?

来,你瞧瞧这些,其中还有不少清是流出身的年轻官员...

爹爹,女儿不是说过此生都不会再嫁了么,而且哥哥都还未娶亲。

你哥哥我是管不了,我原先在工部又忙于运河之事便没有时间管你...

爹爹说话不算话,把这些退了吧,女儿不会嫁的,女儿不想和母亲一样在后宅抑郁终生。

可你不能真的就这样自己一个人过一生吧?

一个人有什么不好,不用看人脸色,不用替人操心,也没有人指指点点。

爹爹并不是要强迫你,刘书柏攥着一张帖子,之前御史中丞与我说...

御史中丞?刘氏挑起眉头,我听说中丞新婚不久郡君章氏就替他生了个儿子,他跟爹爹说什么了?

你是不是对官家有意?

刘氏愣住,旋即噗嗤笑道:御史中丞娶亲的时候,两家都是高门,姜氏当时亲迎的排场让多少女子为之羡慕,一年后章氏生了儿子,姜家的满月酒也是人尽皆知,可如今我却替她感到心寒。

女儿还听说是御史中丞亲自登门向集贤相求娶的章氏,这章氏还是朝中新贵的同胞妹妹。刘氏抽出一张章家递来的草帖子,上面写着女方的年令,笑道:集贤相这颗树还真的是枝繁叶茂,不仅渗透到了朝中各个角落,还有一堆贵媳,贵婿,比昭文相还要厉害呢。

作者有话要说:取名废,如华取自诗经(QAQ,我想不到卫这个姓比较好听的名了。)

越州就是绍兴,山阴也是,都是别称。官家的外祖父山阴伯之所以封山阴就祖籍的地名。

提示提示,注:贱籍制度与奴隶制有关,在中国古代是雍正时期废除的(但并不彻底,后面仍旧遗留)

架空架空,只以北宋为主背景(没说文章所有一定要按宋来,里面有少部分也参考过唐明的制度。)

还有那个运河(隋炀帝的京杭大运河是横向运河,在他之前是没有的,所以用时七年之久也算非常非常神速,当然是劳民伤财)官家这个只是在原有的基础上疏通,并且曾加了几段纵向。

明成祖的功劳里最大之一就是迁都后至杭州的纵向运河,七分朝天子,三分下江南。

剧情需要所以缩短了一下时间(实际运河不论是疏通还是修建,工程都是很大很大的,死亡率也很高。)

三相序,昭文馆、史馆、集贤殿(院)迁移的次序从低到高。

其实都觉得唐风开放,但实际她只针对上层社会,等级差异很大,下层百姓(可以说奴隶制仍旧存在)家里的佣人可以买卖,宋刑统是依照唐律修改的,但是比唐律注重人权,在这种律法上直接剔除,佣人的劳动合同最多与主人家签订十年,特别是底层,我写这章的时候两个朝代的律法都做了对比。(此为学渣言论,学历史的诸位学霸请不要喷我,我还是非常喜欢大唐的,版图看着就舒服,嘤~)

阶级划分哪个朝代都有,只是我感觉清朝一下就又倒退回了奴隶制,因为古代边境地区本来就相对要落后一些(QAQ,别喷我。)感谢在2020-06-09 18:30:33~2020-06-10 06:24:1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R.ILLYA? ?? ?? 50瓶;瑾、熊叔粉丝 10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213章 皇以间之

章得的幼子章厚娶了史相的女儿,女儿又嫁到了姜家,他这颗树可比首相扎得还要深,日后连根拔起来的时候...诸多麻烦呀。京城小报消息,集贤相章得庶子章厚迎娶史相方之彦嫡女,章得又将女儿嫁入姜家成为御史中丞姜洛川正妻。

官家也会怕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