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七零年代一家都是大佬》TXT全集下载_25(1 / 2)

她本来想着还不给她舀一坛子底儿,没想到给这么多,当即心里就暖乎乎的,大嫂也在实在了,一点都不整虚乎套,只是油是金贵东西,她脸再大也不能白拿这么多。

苗玉兰大度地说:“客气啥,等你有了再给我家不就得了。”

张巧巧更不好意思了,嫂子越大方她越不能白占便宜,她说:“大嫂,那我就先收下,等你家开始盖房,生产队不上工了,我和老二给你帮工去。”

苗玉兰说:“诶,行,开工了我叫你们俩,快做饭去吧。”

张巧巧特别感动,坚定了要紧跟老大家的决心,跟老大家交好,能时不时吃好的。

有了这么多花生油,肯定要做点好吃的,苗玉兰问林瑶和铁蛋:“晚上想吃点啥?”

铁蛋瞄着油坛子,花生油的味道浓郁,直窜到鼻孔里,刺激得嘴里口水加速分泌,他说:“妈,我喝点油行不?”闻着味儿都这么香,喝到嘴里该更香了。

苗玉兰还真给他盛了一碗底,让他慢慢喝。

铁蛋像只小猫样儿的小心翼翼舔着油碗,吧唧着嘴,特别满足。林瑶说:“等大姐回来,我让她做好吃的东西,比喝油更香。”

两人眼巴巴地等着林环,这功夫,来了一个公社中学的学生,是本生产队的,告诉林瑶,公社学校已经给林卫军做了安排,让他去上学,哪天去报到都可以,去了就去找教务处主任。

想不到刘赛男这么认真去处理她这个小请求,不到半天的功夫已经给安排好了,这个妇女主任真是个大好人。林瑶想等二哥回来就跟他说。

又过了没一会儿,林环从地质队回来了,林瑶开始指挥她做薯条,挑了几只大土豆,削皮,切成细长方条泡在水里,等都切完过水后把锅里放水烧开,土豆条放进去焯一分钟,用笊篱捞出来把水沥干。

在小锅里放油,烧到炸货用的油温,把薯条放进去,为防止把薯条炸面了,林瑶让她用复炸法,看薯条炸熟就麻利捞出来,等油再烧热一些重新倒进去,看薯条在油里面哗哗上下翻滚,马上捞出来。

林环一板一眼,妹妹怎么说就怎么做,总能做得特别棒。林瑶也就嘴上说说,她觉得自己一辈子都难学会烹饪,刚才怕油溅出来,往油锅里放薯条的时候她躲得老远。她会吃,也知道做法,让她上手费劲。

成品比预期的还好,薯条炸的金黄,根根挺括笔直,跟现代西餐店炸出来的一样。不顾烫,林瑶捏起一根放嘴里尝,又香又脆,土豆的清香和花生油的芳香同时在嘴里漾开,好吃得不得了。

林环也尝了一根,真是太好吃了,她跟妹妹真是好搭档,按照妹妹的方法做出的东西她都想象不到,这土豆条这么好吃,就连张胜利也不一定会做,她感觉又多了点自信。

林瑶从盐缸底下捏了最细小的盐粒洒在薯条上,端着一大盆子薯条上了餐桌。

一大家子人围着一大盆薯条跃跃欲试,铁蛋第一个伸出筷子去夹,放到嘴里嚼,天哪,他从来没吃过这样香香脆脆的东西,又赶忙夹了好几根,一下子塞到嘴里。

“铁蛋,好吃不?”林卫军问。

铁蛋嘴巴塞得满满的,呜呜说不出话,但他的表情告诉大家,特别好吃!你们再不吃就都给我留着!二姐太棒了,也就她能想出这样好吃的东西,跟着二姐吃香的喝辣的,以后要坚定不移拍二姐马屁。看着林瑶,铁蛋眼里全是小星星闪呀闪。

看他这馋样儿,大家赶紧开动,吃上就停不下来,很快如风卷残云,一大盆薯条一根不剩。

林环问:“这还是在姑奶奶家做菜书上看到的做法?”

林瑶说:“是啊!”哪里是,只不过是她穿越前刷视频看到的做法,她好美食,也爱看各类美食的做法,她知道做法,加上林环做饭手艺好,她们俩搭档就能做出来。

吃完一盆,家人还想吃,林环又去削土豆皮,重新炸了一盆,直到这盆也见底才觉得差不多饱了,开始喝玉米粥溜缝。

吃完超级满足的一顿晚饭,家人各忙各的,林瑶把林卫军叫来,把已经给他安排好旁听课程的事情说了。

听到妹妹说的,林卫军惊讶不已:“你说啥,都安排好了,我明天就可以去学校?”前几天还在跟他说自学的事儿,这才几天就给他安排上学校了!

林瑶肯定地点头,跟他说了一通学习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她说:“你多学点知识,以后在部队里学什么都比别人快。没有知识储备,学什么都费劲。”

林卫军头疼不已,当初不去上学去下地,他觉得不适应,现在告诉他说你不要下地了,去上学吧,他一时半会也适应不了。

他想参军,至于在军队里是往上走还是转业回来分配个工作,他没想过,怎么着都行,只要能穿上那身军绿色的特精神的军装就行,对未来他并没有计划。

本来,按照老林家的倒霉劲儿,他没那么好的运气去当兵,没想到妹妹跟社长求来了当兵名额,这让他觉得世界一下子就亮堂了。他对妹妹说不出的感激,现在让他去上学,他下意识觉得妹妹是对的。

只是他都习惯下地了,完全不想去上学!他咬着一根铅笔,内心这个纠结,把铅笔一头都咬烂了。

林瑶不逼他,给他点思考时间,自己去给他准备书包、课本和文具,还给他两块钱,让他买学习资料和文具。

看着忙忙碌碌的妹妹,林卫军觉得她像当妈的一样操心,有时候妹妹挺可爱,有时候小大人一样,根本不像十二岁的孩子。他觉得自己不该辜负妹妹的心意,只是重新去上学对他来说太难了,不过他有信心,再难他都能做到 。

好在林卫军跟林瑶一样,沾到炕就睡着,他也没想太多。第二天吃完早饭,跟爸妈打了声招呼,他背上书包,朝公社中学出发了。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在2020-08-06 01:52:34~2020-08-07 00:23:5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呆萌小小@ 20瓶;42049194 5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71章 诬赖铁蛋

少了林卫军这个壮劳力, 林瑶和大哥做勤劳的搬运工,除了蘑菇和草药,又从山上弄来不少黄豆和山楂。黄豆有两蛇皮袋, 做豆腐吃足够吃两年。

林卫国找来罐头瓶, 林环每天从地质队回来之后就去姑奶奶家做山楂罐头。在姑奶奶家的房子做罐头比在自家好,大门一关, 没人能看到。在自己家,总要防着张巧巧, 虽然两家关系缓和, 但还是不让她看到的好。

做山楂罐头比做梨和桃子麻烦,没有趁手工具, 林环用破旧的钢笔帽去核,钢笔帽封闭那头捅开, 成为一个空心圆筒,用着还可以。

往往要做到半夜, 可林环一点都不觉得辛苦,罐头好卖赚的钱也多。等罐头攒多了, 林卫国就拿去卖掉,批发给老黑, 到集市上卖, 到黑市卖,罐头受欢迎, 做出多少来都能卖掉。

全家分工合作,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苦累都不觉得。

等地里的红薯收完,小麦种完, 已经到了十月中旬,地里基本没活了,林瑶家的盖房子材料准备得差不多,开工建房。

新房基地地址离傅晋轩家挺近,不到一里地,就这片空地方多。石头、沙土堆在新地基上,砖瓦也码得整整齐齐,砍下来的木头已经在风干,等开春上房梁正好用。

这天早上,付大花三、四点钟就起来,端着泡好的豆子去生产队磨豆腐的石磨上磨豆子准备做豆腐,等她拎着两桶乳白色的豆浆回去,在大锅里煮开,林瑶把豆浆里放了白糖,美美地趁热喝了两碗,又舀了一大茶缸子,带上美滋滋地喝,去了建房现场。

来了好多社员围观,有人酸得要命,老林家在双龙生产队不是垫底的吗,咋人家还先盖上房子了,看这么多材料,还是五间大瓦房。

现在分家出去自己建房,很多人建土坯茅草房,用到的砖特别少,材料不花多少钱,看林得山这房子,肯定要花不少钱,老林家的钱哪里来的,又治病又盖房的,他们怎么挣不来这么多钱。

本来是领先的,结果被别人反超,而且以后极有可能更赶不上,这滋味可想而知。

大家都穷不怕,就怕有人比自己过得好。

有人好奇地问:“玉兰你们家盖房钱哪来的?”

他们不觉得这是别人家隐私不能乱打听,问得特别自然,就跟问人家吃了没一样。

苗玉兰说:“得山给人家做家具,明年才完活,预支的工资。”给老李家拼清朝家具的事情不能说,但给他家做家具可以说,毕竟整天出入他家,大家都能看到。

围观的社员更酸了,还是有手艺好,有手艺人的人家日子过得就是比别人好。眼红有啥用,谁叫他们没学门手艺呢,再说有人学也学不会,就拿建房子来说,有人能做大工,有人就只能做小工。

张巧巧和林得川都来帮工,有人看到张巧巧干得欢实,心想,这老林家的老大家和老二家关系咋这么好了,都来帮干活了,不爽,很不爽。就挑拨她:“老大家都盖房子了,你们家啥时候盖啊!都是老林家的,你们还跟老头老太太挤在旧房子。”

张巧巧本来心情挺好的,她家大春并没傻,各方面都挺正常,就是说话比以前少,这样她就放心了。那人的话破坏了她的好心情,敏锐地觉察到那人想挑事,就不客气地说:“旧房子咋了,老林家的旧房子还不是比你们家的房子强。你看看你们家的房子,又小又破住的人又多。”

那人本来想挑拨老林家兄弟的关系,结果被张巧巧怼的无话可说。

来找茬的是极少数,大部分人开始自发帮忙,帮着在地上挖打地基的深坑。看到这么多人帮忙,林瑶更深刻地认识到老林家再也不是社员们避之不及的人家了,现在人缘已经很好,都愿意不要工钱帮忙。

帮忙的人一多,连建房的小工都不用请了,只请大工就行。苗玉兰也很大方,乡亲们都来帮忙干活儿,总不能让人家饿肚子回家吃饭,中午做饭的时候就多做一些,请帮忙的乡亲吃饭。

新磨好的豆腐切块,跟土豆一起炖,再放点蘑菇和粉条,家里有油,苗玉兰舍得放油,这一道炖菜特别好吃,跟那些放油少的菜完全不是一个味儿。配上玉米饼子,这顿饭吃得特别香,下午,吃饱饭的乡亲们干劲特别足,比在生产队上工积极性都高。

老林家也省了工钱,加快了建房效率,在上冻之前,能多建点就多建点。乡亲们出了力,也不是白干活,吃了顿饱饭。老林家人仁义,不是白眼狼,以后他们家有活老林家也会帮忙,对双方都有好处。

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帮忙,苗玉兰好吃好喝的招待他们,很快房子地基就打好了,就等地基完全干燥,就可以砌墙。

这天,在建房现场,苗玉兰正跟来帮工的社员一起搬砖,有个小孩来找苗玉兰,说小学老师找她。苗玉兰赶紧问啥事,那小孩压根就说不清楚。

老师找家长,不就是铁蛋没写作业,或者考试没考好,要不就是在学校打架了呗。苗玉兰寻思着,哪个可能性都不大,铁蛋早上起床后先去割草喂兔子,拔野菜喂鸡,下午放学后先写作业,每次考试都考满分,不爱跟人打架,与上学相关的事情上从没让她操过心。

要不是猜测的这些,那会是什么事呢?肯定不是啥挨表扬的好事,要不不至于还上着学就找家长。她有点着急,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儿,跟林永旺说:“爸,你这儿照看着点,我去趟学校。”

林永旺答应后,苗玉兰赶紧往小学走。林瑶这时候正好也在建房现场,跟上苗玉兰说:“妈,我跟你一块去。”

苗玉兰回答:“诶,闺女跟妈一块去瞧瞧。”小闺女一向有主意,她跟着更安心一些。

两人很快到了小学,小学屋舍很陈旧,教室墙壁被冬天烧炉子的煤烟子熏得黑咕隆咚。一共四个年级,孩子有三十多个,一二年级一个教室,由一个老师来教,三四年级一个教室,由另外一个老师来教。

她们到的时候,孩子们正在操场上疯跑疯玩,扬起一阵阵尘土,还有一群孩子挤在最右边的老师办公室门口,透过门缝和窗玻璃往里看。

直觉告诉林瑶,铁蛋肯定遭遇了啥不好的事情。她们朝老师办公室走去,有的孩子看到两人,说:“铁蛋妈和姐来了。”说完,孩子们挺主动的分开,黑压压的小脑袋分成左右两堆,把路让开。

苗玉兰和林瑶进了屋,看到办公室里人还不少,有老师,低着头看起来特别沮丧的铁蛋,还有得意洋洋的栓柱,摆明了要找事的刘连枝和顾翠翠。

飞快扫视一圈,林瑶已经把众人的神情收在眼底。只听苗玉兰着急地问:“老师,这是咋了,铁蛋他犯错误了?”

老师是一名知青,比杜芳芳这批知青早几年来到双龙生产队,二十出头,叫何秋韵,上次林瑶在学校门口见过她,就是她给铁蛋办的插班读书。

何老师长相很有亲和力,有大城市姑娘的端庄、大气,再加上她招收铁蛋入学,林瑶对她的印象很好。

她说:“叫家长来是想让家长跟着一起弄清楚情况,在事实不明之前不要说孩子犯错。”

苗玉兰“诶、诶”地答应了两声。老师这样说还不是铁蛋犯事了的意思,到底啥事啊?她觉得很心慌。

看出老妈心虚,林瑶自然而然地站到她身前,苗玉兰也很自然地退到闺女身后,让闺女来应对这件事。

铁蛋看到林瑶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顿时有了勇气,抬起头,挺直了脊背,眼睛里的光像小星星一样闪亮,他觉得看到了希望,相信姐姐,姐姐一定可以帮助他。

何老师指着桌上的一摞小人书,说:“这些书到底是谁的?栓柱说是铁蛋拿了他的书,刚才我问过连枝婶子和翠翠,她们俩说这书是栓柱的,你们两个怎么说?”

林瑶翻看桌上的小人书,《大闹天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哪吒脑海》《鸡毛信》《红灯记》,这不是现在最流行的小人书吗,很多孩子手里都有。

诬陷铁蛋偷小人书,呵,真是自不量力,也不看看自己有没有诬陷的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