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晋省,雁北地区,武灵县,后堡村人。
你以为看到这些百科似的介绍,就觉得这个人或许是个名人。
如果是这样,你。就错了。
至少,对目前的王海来说。
王海的知名度,仅仅流传在亲朋好友,以及这么多年过来的老师,同学,以及少部分后堡村人之间。
这还假设了这十几年后堡村经历的老师、同学拥有超强记忆力的情况下。
所以这就是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但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半个年,在后堡村,王海却是过得度日如年。
同样作为小山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被家长们当做榜样教育小孩的王海。
毕业后没有在大城市里,找到一份光鲜体面的工作,反而扛着行李灰溜溜回来了,实在是个新鲜事。
后堡村,村中心,有颗大槐树,两个成年人合抱粗,枝叶繁茂,是一块夏天遮阳避暑的胜地。
于是长久以来,这也成了村里那些闲懒婆娘们,互相扯些家长里短的聚集地。
此刻大槐树下正围坐着一群小媳妇大婆娘。有的婆娘手上拿着个鞋垫,边说话边扎上几针,偶尔抠抠耳朵。
有的脚边放着一篮子刚摘下的黄瓜,上面嫩黄色的细毛刺还在,看着新鲜。
其余几个女人,手里或忙着或闲着,还有个年轻的小媳妇,手里拿着新时的智能手机,屁股撅着,蹭着不远处村委会的免费WiFi,聚精会神的看电视剧。
最爱嚼舌头根的张三婆娘,从篮子里抽出一根黄瓜,在旁边水渠随便洗了洗,塞嘴里咔嚓咬了口,嘴里汁水四溅的说道。
“那娃子,就是个穷鬼的料,当年非要花大钱出去上什么学,现在好了,灰溜溜的回来了,啊,读那么多书有啥用,屁用都没有。
俺家娃子,十五岁就被老娘就撵出去打工去了,现在一个月大几千,这兔崽子,买个手机都花两三千,还不如买个液晶电视机。
说他两句糟蹋钱,他还说什么,什么最新的苹果,老娘还没见过个果子。
翅膀硬了,糊弄人都不长心了。”
看电视剧的年轻小媳妇,听到这话,回头鄙视道:“三婶,那个苹果不是咱们吃的那种,是手机品牌,国外的大牌子,不过好像最新款的要五六千吧。”
张三媳妇一听,吧唧,把吃了一半的黄瓜,扔回篮子里,怒气哄哄的道:“可不是说瞎话,一个打电话的玩意儿,能有那么贵?五六千,都能买个大三轮车了。”
张三媳妇实在不能想象,一个巴掌大的打电话的玩意儿,比农用三轮车都贵。
她觉得他儿子前几年给她买回来的诺什么亚的,就挺好用,个头不大,揣兜里去地里干活都不碍事,用了两年了,也不见有毛病。
哪像现在年轻人,手机端着个大手机,和砖头似的,看着就别扭。
年轻小媳妇叫何梅,外村嫁过来的,刚结婚不过两年,才二十四五岁,觉得实在难以和一个四十来岁的婆娘说清这个问题,撇撇嘴,扭过头,继续看她的电视剧去了。
张三媳妇见何梅瞧不起自己,将半截的黄瓜捡起来,重重咬了一口,嘟囔的骂道:“就真有那么贵,买的人才是傻驴蛋子!”
坐在旁边一个婆娘,年龄比张三媳妇稍微大些,不过打扮却新潮的多,烫着亚麻色方便面卷的发型,不过由于缺乏打理,看起来一缕一缕的。
“哎,他婶子,娃大了,你就别瞎管了,过两年给他娶个媳妇,让他媳妇管着他,那还不服服帖帖的。那用的着你操心。
要不我给你家山子介绍个闺女。
就咱邻村的,嗯,比你家山子小一岁,模样长得可俊俏了。”
张三媳妇一听顿时乐了,忙道:“好啊!老嫂子,你这事儿可给我多上上心,要是好事成了,我可得好好谢谢老嫂子你。哎,老婶子,你给我说说那闺女的情况。”
“这闺女在咱县城上过高中,这不才毕业么,也没考上大学,现在在家闲着,已经好几家上门去相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