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的时候,杨庄村的改建终于开始,首先是先对村南边原来的住房全面拆除。
杨元在五月底的时候,经过多方协商,终于将拆迁补偿计划定下来。
每户人家,一间原来的旧房子,直接换一套新居,作为拆迁补偿标准,到时候从新建的住宅区里随即抽号。
家里的房子多的话,两种补偿方式,一种是按照这个比例,可以多分几套住房,另一个是按照新居的费用,折合成现金方式。
这个补偿方案,最终得到了全体村民的认同。
拆迁从来不是个简单的事情,尽快杨元已经将价码开到很高,但是有许多人借着这个机会,想要多捞点,做思想工作,就费了许多时间。
也幸好杨元之前在村里声誉好,即便是有些人想当钉子户,但是架不住村里很多人的口水,最终妥协。
最闲补偿的是原来在村南边区域居住的村民,因为最先动工的就是这个地区,只有将全村的住宅区域建起来,大家搬过去后,将村子腾出来,其他地方才能施工。
因为事先做好工作,村民很很快就搬离原来的住房,尽管有许多人家的房子是新建设的,这样拆掉有点舍不得。
但是村里已经贴出了新房的蓝图,比原来的房子简直好上几十倍。
而且在拆迁补偿中,新旧房屋的补偿标准也不一样。建设年份短的新房子,要比原来的旧房子要补偿的多。
所以大家并没有什么不满。
村南的这八十户人家,除了有部分在外居住,没有在村里的,其他人先搬过村北面,这些人在村北面有不少有老宅子,收拾一下,暂时还能住人。
没有房子的,由杨元补贴费用,和其他有多余房屋的人家租用。
村南的搬迁工作,持续了多半个月的时间,这才全部搬迁完毕,工程队马上进场,各种工程车辆停了半个村子,原来的旧房子,全部推倒,紧锣密鼓的开始建设工作。
杨向东的房子正好也在村南,前期的拆迁,将他的房子也推了,他老子虽然在村北面住着,但是只有一间房子住不下,把杨元家的南房收拾了一下,一家子住了进来。
杨向东将猪场搬进养殖基地后,张丽清闲了下来,苏眉的鞋垫工作室开了后,跟着学习刺绣,每天和杨妈在家里绣鞋垫。倒是半点不闲着。
今年杨庄村工程非常多,大棚,果园,手工鞋垫,工程建设。
整个村子热火朝天,根本不愁找不到营生,就连村里的妇女都有活干。
原来的大棚里里不少男性工人,村里的工程开张后,都跑到工地上干活了,大棚里的工作交给了家里的女人。因为工地上开的工资高,这样一家两口就有两份收入了。
不仅如此,连附近不少村子的村民都来找工作干活,每天晚上下班后,各种山轮车突突的拉着人回自己村子。杨庄村俨然成了一个大工地。
杨庄村的工程由省建设公司投建,进展很快,这批工程的工期很短,在年底前就要交付使用,到时候全村人要搬进来。
由于委托了代建公司,作为甲方的代表,所以倒是不用杨元这一方时刻盯着。
今年上半年,田园食品公司那边进展顺利,除了云州和京都的办事处,在苏眉的老家,并州也新增办事处。
这样一来,本来就销量非常大的大棚就供不应求了,不过杨元早有计划,经过商讨后,三月份在邻村后堡村,新建设了一个大棚种植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