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夫人,这——”
“怎么了?”
“少夫人,我的意思是,夫人既然安排了她住在这里,让我照看,少夫人要不要问过夫人的意思,再把人带走,不然我也不好向夫人交差。”
闻言黛玉眉头轻蹙,盯着香杏半晌,旁边的雪雁直接出声。
“香杏姑娘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少夫人把人带到自己的院子里去照看,还得要你允许?今日把人交给夫人的也是少夫人,若不是夫人,她能到你这里挨了一顿打?”
“你怎么血口喷人,你——!你哪只眼睛见我打她了?是她自己不长眼,竟然还敢觊觎少爷,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不知天高地厚!”香杏在李家本就少有人会和她置气,一是不愿意和她计较,二是常嬷嬷在府上的地位。
阮氏这个当家主母都礼遇三分,香杏是常嬷嬷的女儿,算是半个主子,她们倒也不想香杏搬弄一番是非后,惹得一身腥。
雪雁这一开口,可是当着西院里所有人的面打了她的脸,香杏怎么能忍得下这口气。
红了眼眶,一副委屈的样子看向黛玉:“少夫人,你身边的丫鬟好生厉害,竟然含血喷人,冤枉别人。”
“姑娘!”雪雁听她恶人先告状,更是气不过。
这都是什么人呐,竟然还恶人先告状不说,居然还颠倒黑白。
黛玉轻叹一声,看着香杏:“莺莺我带走了,还要劳烦你去母亲那里一趟,把这件事情告诉她,否则人不见了,她怪罪于你。”
“少夫人,你——”
“紫鹃,把莺莺带走。”
不愿意再和香杏多言,黛玉扫一眼满脸诧异的莺莺,转身便朝外走。
这府上,可真不少麻烦。
领着人,黛玉直接回了听风水榭,路上有撞见下人窃窃私语,见到她后,又急急忙忙离开的样子,便猜到了他们在说什么。
回到水榭,黛玉径直往房间走,只吩咐了紫鹃把人带去收拾干净再带过来。
这件事情已经瞒不住,怕不止李府上下知道,连外面都起了传言,可是——
她又能如何,难道还能堵住别人的嘴不让他们说吗?
为今之计,只有让莺莺自愿离开。
不管她说的事情是真是假,解决了,那就两讫了,往后生死都与李长安无关,与李家无关。
盯着桌上的杯子,黛玉垂下眼,忽地有些累。
“姑娘,喝这个,刚热的。”雪雁端来一碗甜汤,柔声道:“之前一直放在灶上温着,回来刚好。”
黛玉抬起头来看着面前的雪雁,见她面上笑容,接过碗后问道:“我还以为你回来便要生气,怎么?也学会收敛性子了。”
“平日里在这儿耍耍威风便罢了,真到了李家,人家可比我身份重,再有姑娘护着,我也不能给姑娘添乱。”雪雁说完,又有些气不过道:“一个嬷嬷的女儿,这么嚣张,不知道的还以为她是李家的小姐。”
话音刚落下,便听得门口传来王嬷嬷的声音。
黛玉抬头看去,见王嬷嬷气色比起前一阵好了许多,便放下碗,让雪雁给她抬了一张凳子。
“身子可好些了?”
“劳姑娘惦记,大好了。”王嬷嬷抬头,仔细打量着黛玉,忍不住问道:“听闻……姑娘带回来一个女子?”
“恩。”黛玉怔了怔才点头。
这一听,王嬷嬷哪里还坐得住。
左右看看,压低声音道:“这小丫头不知道什么来历,姑娘还得小心些才是,她嘴里的话有几分真,几分假,心里得有个数。”
黛玉不由轻笑,觉得这件事情王嬷嬷倒是提点她了。
可是,她相信李长安不是这样的人。
行事光明磊落的李长安,便是在外真有这么一个人,也决计不会等到这个时候才开口,更不会抛下人家再来娶她。
“嬷嬷放心,我心里自有定夺,相公他,若真有这件事,定不会耍赖不认。”
“姑娘,你——”
“好了好了,嬷嬷你不信姑爷还不信姑娘吗?咱们姑娘是什么样的人,难道连这点小把戏都看不明白?”
雪雁连忙把王嬷嬷拉住,听到门外传来声响,伸手便把王嬷嬷拉起来往外走,给进来的紫鹃递了个眼色,好说歹说,把人拉出了房间。
刚进门的紫鹃见黛玉的脸色便知道王嬷嬷是来做什么,心里不由暗暗埋汰,王嬷嬷一把年纪了,怎么还是叫人不省心,这些话,不是给黛玉添堵吗?
抬眼打量着面前收拾干净的莺莺,黛玉沉思片刻,才开了口。
“今年多大?”
“十五。”
“家中父母可在世?有无兄弟姐妹?”
“父母都在,还有一个弟弟。”
黛玉点点头,手放在杯子旁,无意识的去轻轻敲着,又想了一下:“你说,家中人要把你卖出去,可是为了你弟弟?”
家中父母在世,还有一个弟弟,不难想出这里面的原因。
无非是,想卖了女儿,换一家三口过上好些的日子。
运气差些,那拿了银两,往后这血脉便断了,从此再无这个女儿,要是运气好些,凭着模样得了贵人喜欢,那往后可就是一棵摇钱树。
倒是打得一手如意算盘。
作者有话要说:=3=更了~
☆、第三十五章
临近天黑, 李长安还为从前院回来,黛玉便知道,李长安这定是又被李重罚了,多半是在祠堂。
随便吃了两口东西, 让紫鹃和雪雁拿了一些点心, 便领着雪雁往祠堂去。
不让紫鹃跟着, 一是紫鹃比起雪雁来,更稳重些, 到底是多了一个人,紫鹃得照看着, 二是雪雁下午和香杏起了冲突, 黛玉怕她心里憋着气,不如同她一道去祠堂,怕是路上也会憋不住同她说。
刚走了不远, 雪雁便忍不住开了口。
她有些不明白, 黛玉为什么要把莺莺带回来, 带回来便罢了, 随便打发一些银两,不就好了,为什么一定要把人留在身边, 还要替别人申冤。
“姑娘,这位莺莺姑娘目的不纯,你把她带回来便罢了, 何必还要再管她的事,李家,可不见得愿意管。”
黛玉这样做,要是让李家人心里有了膈应怎么办?
一个来路不明的人, 在路上拦车,这分明是要借着看热闹的人为自己讨好处,在路上扔下,难道还真能闹到家门口来?
闻言黛玉笑了笑,继续朝祠堂去。
这件事情的确是有很多不把人带回来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可是,只有把人带来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否则,一直是个隐患。
黛玉可不想,隔一段时间,来一个人闹一回事,那她便是心胸开阔,也忍不下这些事。
“人已经跪在路上,拦住了车,你把人丢在路边,置之不理,百姓如何想?父亲是一地知府,若这姑娘想不开,寻死觅活,民间又该如何传扬?”
如何传?
不过是说些高门大院,欺负贫苦百姓,仗势欺人,生生把一个人给逼死了。
“可是——”
“总要为李家的名声想想,带回来一个姑娘,先不说到底是为何带回来,往后理由可以任意编一个出来,若不带回来,闹出人命,怕是李家上下都难辞其咎。”
“那姑娘就要这样忍着?”
“我忍着什么了?”黛玉笑着问道:“你几时见我忍着了?”
“可姑娘现在这般,府里上下都等着瞧你的笑话,尤其是那些心怀别的心思的人,更等着看你的笑话。”
黛玉抬眼看了一眼面前的门,扭头扫一眼雪雁。
直至今日,雪雁还是不明白这个道理。
想看她笑话的人,这不是的第一个,更不会是最后一个。
“别人愿意看戏,那是旁人的事,我们,倒也不必和他们纠缠,你若是纠缠了,还不只要怎么地。”
“那香杏都说得那么难听了,姑娘不气吗?”雪雁忽然觉得她家姑娘如今也太“大方”了,连这话都能当做没听见。
不过,从前黛玉好像也不曾和别人纠缠这些,顶多是自己生闷气。
走进祠堂,黛玉瞧见王叔已经坐在那里,见着她后,一副等着她来的表情,让黛玉面上微热,有些不好意思。
谁没事三天两头的往祠堂里来,这家里,除了李长安外,其余人上一次来这里,是放置李西京灵位的时候。
“王叔。”
“少夫人来了?”
“恩。”
黛玉点点头,交代了雪雁几句话才拎着食盒往里走。
推开门的瞬间,黛玉见到李长安跪在那里的背影,一时间竟是不知道该说什么,有一种……
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娘子这回应该是不气了?”
李长安一开口,黛玉便笑了。
真不知道李长安这人究竟平日里都在琢磨什么,分明看似什么都不放在心上,偏偏她的事情全都放在了心上。
走至李长安身边,弯腰把食盒放下,黛玉走至一边拿了一炷香,给李西京上了一炷新香。
“相公在这里闭门思过,可有想起什么?”
李长安已经盘腿坐着,正吃东西,听到这话,连忙把嘴里的点心咽下去答道:“毫无印象,我这记性,想要忘了这么一个人,那倒不容易。”
“那你说,为何选了你?”
“大概是名声在外,挑了一个,扬州城内,最好申冤的地方。”
闻言黛玉慢慢蹲下来,一双眼直勾勾盯着李长安,一句话也不说话。
四目相对,李长安一下后悔了。
他刚才不该那么说的。
伸手握住黛玉的手腕,认真道:“这件事,交给我来处理,不管这姑娘抱着什么心思来的,让你不高兴了,那就留不得。”
留在府上做个下人也不行,这心眼,迟早要真闹出事。
李长安说完不见黛玉回答,不由在心里叹了一声,拉着黛玉起身往外走,出了门才吩咐雪雁把还留在祠堂里的食盒收拾了。
“挨打了吗?”黛玉忽然问了一句:“爹下手重,你——”
话还未说完,李长安一下拽着她的手腕,把人揽在怀里:“我还真以为你不理我了。”
“你——!”
黛玉见李长安面上神情,便知道又被他给捉弄了。
“我已经让赵青去查了,不出意外,这个时辰应该是回来了。”
“什么?”
“这件事,既是他们家的纠纷,闹到我们面前来,那我只好从了她的意,让她和那狠心的爹娘对簿公堂。”
什么!
黛玉一脸惊讶,顾不得还被李长安揽着的事,急切道:“你的意思是,让他们对簿公堂,交给爹来处置?”
这简直是……
高明。
压在心里的大石瞬间消失,黛玉不由摇头,她还以为李长安尚未想到解决的办法,却忘了,这里是知府,惹上的是知府公子。
什么冤情、什么冤案,交给衙门不就一了百了了,何必要他们去亲自查。
“爹可知道?”
“要他不知道,我这背上的伤,怕是够你钓一晚上的泪珠子。”李长安松了手,转为牵着她往听风水榭去:“今天晚了,明天一早,带你去看热闹。”
黛玉哭笑不得,哪有人把对簿公堂的事当成是看热闹的。
不过,她还从未去过公堂外听审,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模样。
“能去吗?”
“有什么不能去,我打小就在衙门里长大,见我爹审的案子比衙役们见的都多,那可叫一个精彩,比那书上写的还厉害。”李长安瞥见黛玉脸上的好奇,不露声色笑了笑,故意道:“娘子明日和我一起去?”
难得黛玉想去,就算是再打一顿打,他也得陪着黛玉去。
正心痒痒的黛玉没发现李长安眼底狡黠的笑,点点头:“那明日,起早一些。”
“不必,我们在爹后面出门。”
“恩?”
“升堂麻烦得很,不急。”
黛玉点点头,乖乖让李长安牵着,一边听他说话一边问一些公堂上的见闻,心思全让李长安绘声绘色的描述吸引了去。
快到院子外时,听到里面传来的声音,才突然想起,她好像忘记和李长安说了。
“相公。”
“怎么了?”
“……那莺莺姑娘,我从西院带过来了。”
☆、第三十六章
小厨房里, 阵阵香味飘出,勾起人的口腹欲。
本该在房间里伺候的紫鹃和雪雁,挤在灶台前,小声的说着话, 不时留意着火上还炖着的东西。
半个时辰前, 黛玉和李长安从祠堂回来, 瞧着倒不像是起了争执,紫鹃心里好奇, 还不待她从雪雁嘴里问出些什么,便吩咐她们俩做些吃的。
“你真不知道?”
“我哪里知道, 姑娘和姑爷在里边, 我在外边和王老头大眼瞪小眼,等他们出来的时候,瞧着就和好了。”
雪雁一脸无辜, 这是她要是知道, 那还能不和紫鹃说吗?
紫鹃不由叹气, 回头朝外面看了一眼。
那位莺莺姑娘可还杵在这里, 外边都已经传开了,尤其是那个香杏,还不知道背地里会说些什么难听的话。
“姑娘那么聪明, 怎么也不会叫人欺负了去,要她真生了气,你瞧姑爷还能好过?”雪雁见紫鹃一脸担心, 忍不住劝道:“我瞧姑娘和姑爷那是一条心,一根绳,谁也别想从中作梗。”
“这你又知道了。”
“你想姑娘的脾气,是能忍得了的?从前——”
从前在大观园里, 脾气便叫那些下人们个个背后说道,不外乎就是黛玉娇养,嘴上说话刻薄,不招人喜欢。
不喜欢谁,当着谁的面都不留面子。
“咳,东西好像快好了,你看看。”紫鹃打断雪雁的话,免得她再说出些什么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