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比起我的陪伴,元孟也更渴望你的陪伴一样。
所以这一世,我希望你能长命百岁,不要再为彼此留下那么多的遗憾。
宋灯在佛前诚挚叩首。
第10章 普照逢
宋灯跪的久了,站起来时竟有些晕眩,眼前一黑,腿上一软,险些又跪回去。
“小心!”
云心水岫自然是第一个冲上来搀扶她的,只是奇怪,那一声却不是她们喊的。
宋灯半靠在水岫身上,眼前还有些发黑,可不用看,她都知道那声音是谁的。
是元孟。
她听见元孟对她的两个侍女道:“还不扶你家小姐到一旁坐下?”
声音中带着一丝克制过的冷意。
宋灯很熟悉这样的口吻,每当他说起那些互相推诿的贪官污吏时,语气中总不免带出几分这样的情绪。他在生气,为什么?
那股晕眩之感终于缓了过来,她睁眼,看见站在佛殿门前的元孟。因为逆着光,宋灯看不大清元孟的神情,一时也无法猜测他为何发怒。
佛殿外不远处便有一座凉亭,宋灯被扶着到那坐下。既撞见了宋灯险些晕倒,便是出于礼仪,元孟也不能袖手旁观。于是元孟与宋灯一同相对而坐,在这小小的亭中隔了最远的距离。这凉亭又毫无遮挡,旁人一眼便能看见,也算清清白白。况且普照寺香客虽多,能入后殿佛堂的却也只有一些王公贵族,平日里这等贵重的香客也少见,今日能有这么两位,也算是人多了。
元孟问道:“宋姑娘,你怎么样?是否需要我派人先送你回府?”
宋灯摇头,道:“不妨事,只是方才跪的太久,起的又太急,一时才有些头晕目眩。如今坐了一会儿,已经没什么不适了。”
她抬眼,不着痕迹地观察了元孟一番,见他神色微缓,似乎又不像方才那么沉郁了。
元孟道:“没想到宋姑娘竟也是这般虔诚的信徒。”
他依稀记得,她后来是不信这些神佛的。
宋灯有些恍惚,前世的时候,她确实是不大信的。她跟着元孟,见他受了太多苦,难免会想,如果世上真有神佛,为何会让元孟遭受那么些生离死别与求而不得。他或许不是个君子,可他实实在在是个英明的君王,自他继位以来,流离失所,横死街头的百姓不知少了几何,如果连这都不能化作他的福报,那么她不知道简单的祈求几句又有何用。
但如今,重活一世的她多多少少有些改变,至少她相信,冥冥之中是有一种注定的。
宋灯道:“……我如今求神拜佛,其实也不是真的想要求来什么,想要得到的东西我会自己去取,想要做成的事我会自己去努力。我只是希望上天能够有所垂怜,纵使不给我时来运转的机会,也不要让我太时运不济,一腔心血都付诸东流。”
宋灯忍不住看向他。
元孟对上她的眼神,微怔,率先移开了目光。面上虽还是那副笑意吟吟的模样,宋灯却看出来,他走神了。
宋灯在心中微微叹了口气。
在元孟无心睡眠,只能埋头于小山一样奏章的漫漫长夜里,她也曾避开耳目悄悄地守着他到天明。金碧辉煌却又静谧封闭的宽广宫殿里,年轻的帝王偶尔也会同她说起他年少的时候。
那时,他对她道:“我年少的时候,早早出了宫,独自开府,虽说门庭冷落,却是难得自由。闲来无事的时候便喜欢去普照寺,同慧献大师手谈一局,现在想来,竟也是恍如隔世。”
慧献大师是他的忘年交,他们相识时他便年事已高,元孟提起这事时慧献大师已经圆寂数年了。
宋灯之所以这么频繁地来普照寺,礼敬神佛是其一,想见元孟是其二。只是不知是她运道不好,还是元孟记岔了,他其实来得没那么频繁,宋灯这两个月下来,竟是头一次遇见他。
元孟对她道:“你这样也没什么不好,命运终归要掌握在自己手里,神佛可以拜,也可以求,却不能全心全意地去依靠。”
他说这话时思绪万千,分明也是确有所指。
按照他们明面上只见了一次的关系,两人的这两句话实在有些交浅言深。
可宋灯既控制不了自己,也猜不透元孟出乎意料的行为。
宋灯当然知道,若她真想得到元孟,或许她就该像元孟追逐九五之位那样,从一开始便仔细筹谋,步步为营,在恰好的时机摆出恰好的姿态。可人心又如何能像算计死物一样去争夺,她甚至无法去佯装他喜欢的模样,只一心想做自己,还期望着他能喜欢上这样的自己。
宋灯已不像刚重生时那样壮志踌躇了,她隐约意识到,或许元孟从来都不会喜欢她这样的女子。
宋灯一时沉默下来,无意识地侧过脸,看向远处的群山。
这样的安静在任何两人之间都是难熬的,唯独在他们之间不是。宋灯习惯于默默守在他的身后,元孟又何尝不习惯她默默守在他的身旁,与他共享那一片静谧。
只是不知不觉间,他的目光便移到她身上。
如果说,上一次见面他还心有疑虑,疑心是自己无意间做了什么引发改变的举动,那么这一次,他心中便有了定论。
如果不是同他一样,这个年纪的宋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更不可能那样诚挚地叩首祈求。
他或许没将那么多目光放在她身上,但她了解他的同时,他也有了对她的一些了解。
有山风吹过,拂起宋灯额边碎发,露出一道浅浅的伤。元孟目光一定,这伤痕颜色很浅,显然是新长好的伤。
她上一世也有这样的伤吗?
元孟一时竟有些茫然,他记不清了。
元孟不会天真到以为这伤是后来愈合的,他身上亦有小时候同几个兄弟动手留下的伤,十几年了,疤痕会淡,却不会彻底消失。
那么就只剩下一个原因了,他没仔细注意过。
说来可能很可笑,他同宋灯认识了那么多年,甚至一起出生入死过,到了后来,她更是他身边唯一的知己。
可他竟连她额上有一道疤都不记得。
元孟有些恍惚。
或许是因为宋灯总是低着头,并不给他看清她神情的机会。
又或许是因为他同她分享那些或快乐或沉郁的往事时,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之中,并未真正分出一丝心神给她。
可不管怎么样,这都太可笑了。
宋灯的鼻梁很高,鼻头却很小,圆润可爱。她并不是过分消瘦的脸,脸型便带着股温柔,可她的脾气却很倔。
元孟没有意识到,他在用目光认真描摹宋灯的五官。
凉亭外守着的下人心中都有些疑惑,不论是伺候元孟的人,还是伺候的宋灯的人。亭子里的两位主子已经沉默了许久,时间长到他们都觉得有些难堪,可若是偷偷回头看上一眼,却又发现他们间的气氛并不尴尬,这样的静谧好像也只是另一种默契。
天知道他们才见了第二面。
在下人们各异的心思之中,宋灯做了打破沉默的那个人,她向元孟试探道:“我听闻慧献大师的棋下得很好,若是有机会能与慧献大师手谈一局,那真是三生有幸。”
宋灯知道,慧献大师是个臭棋篓子,元孟总抱怨这个。可她一时也想不出别的借口,总不能说听闻元孟棋下的好,那么元孟定然会疑心她从何处听闻,接近他又有何居心。
元孟听了一时不知该回些什么,最后只笑着,道:“我倒是不清楚慧献大师还会奕棋。”
只字不提自己与慧献大师的熟稔,更不提自己亦会奕棋。宋灯自然无法顺竿而上。
她心中有些失望,但元孟的谨慎与疏离也在她的预料之中,于是宋灯只是点点头,道:“兴许是我记错了。”
宋灯突然想不到该如何参与进元孟的生活了,如今的元孟,对她来说是陌生的。他兴许已经开始准备厚积薄发,又或许还是个闲散王爷的心态。
她唯一知晓的,只有这座寺庙而已。
宋灯隐下那份失落,想起元孟方才站在殿外,难得有些好奇,问道:“殿下,你今日也是来拜佛的吗?”
宋灯觉得有些好笑,前世他们分明都不信神佛,如今却在这庄严的佛堂前相遇。
元孟下意识就要否认:“我是来寻……”
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他不能说是来寻慧献大师的。
在掩人耳目,避重就轻,乃至移花接木的口舌之术上,元孟向来是极擅长的。可他唯独不擅长在宋灯跟前说谎,因为他只有她这么一个可以说真心话的人了。
元孟突然有些懊恼,为了方才露出的破绽,也为了再世相逢以来,他在宋灯跟前再三流露出的不当存于此时的表现。若非宋灯对此时的他不算了解,此刻怕已看出他的来路了。
若宋灯仍是那个无欲无求的永康郡主,仿佛对万事万物都不甚执着的模样,元孟兴许不介意她知晓此事。可这一次,宋灯的眼神太过缱绻,缱绻到元孟几乎以为是自己的错觉。
宋灯见他一副咬了舌头的模样,便体贴将话题带过,两人只再浅浅聊了数句,宋灯便在元孟的疏离之中败下阵来,生怕追急了反而惹他生厌。
宋灯依依不舍地离了普照寺,后两月里又来了几趟,却再没见到元孟。
若不是估摸着在元孟眼里她只是个萍水相逢的人,宋灯几乎要以为,他在故意躲她了。
第11章 侍女谏
在宋灯成日去普照寺的时候,宋炀也不动声色地做了件事。他亲自探访了那些原本属于忠勇侯府的旧将,特地寻到其中生计最为困难的几户,当着众人的面发了狠,立誓便是将侯府的府库掏空也不能苛待这些旧将。
那几户人家昔日都是受过侯府救济的,只是家中爷们多半是当年落下残疾的,光有微薄救济只能勉强度日,如今小侯爷有心再帮一把,他们自然是欢天喜地,更不可能去疑心什么。
外人见了,有觉得他耳根子软好下手的,也有觉得他讲仁义的,可不管是念他好还是念他不好,大都觉得这小侯爷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光有一副慈悲心肠,开了这口子,以后日子可就不好过了,别到头来把侯府赔了进去。
宋灯听到外边传言,不过一思量,便明白宋炀是为之后忠勇侯府“孤注一掷”入了海运船队一事做铺垫。
这借口不算精妙,可一传十十传百,传的多了,信的人自然也就多了,本就不图能骗多少聪明人,只想骗骗那些又蠢又贪的家伙。
宋灯听了便知,海运与宋家军有宋炀操持,实在没有太多需要她忧心的地方。
而眼前,只有另一件大事需要她全心全意地去关注。宋灯看着镜中的自己,发现云心恨不得往她头上插满金玉,有些哭笑不得:“好了,是寻珠姐姐出嫁,又不是我出嫁,戴这么多金银做什么?快些拾掇好,我们早些过去,别让她等急了。”
叶寻珠今日便要出嫁了,因淮北侯府远在北地,送嫁的队伍要行上许久。叶寻珠好几日前便开始紧张了,宋灯答应她要早些过去伴着她的。
云心讪讪收回手,道:“奴婢想着今日定海侯府里少不了那些贵夫人,想让小姐给她们留个好印象。”
她在宋灯头上那些晃瞎人眼的簪子里犹豫了片刻,一时竟有些拿捏不准拿哪些下来才好。
宋灯又好气又好笑,只是想到是因为母亲离世太早,以至于连她身边婢女都开始替她忧心婚事,一时又有些怅然,索性自己伸手取了几支下来。
云心显而易见地有些不舍。
宋灯道:“就这样吧。”
水岫便要上前替她整理妆面。
云心对宋灯道:“小姐,今日到底是个喜庆的日子,你这太素了也不好,我去给你找两个稍富贵些的裙坠可好?”
宋灯想了想,裙坠不算张扬,多沾沾喜气,也是好的,便点头应了。云心这才欢欢喜喜地去了,那些装着贵重玩意的匣子钥匙都是她们这些贴身婢女掌管,她非得自己去一趟才安心。
水岫原在低头为宋灯侍妆,见屋内一时只剩她二人,其余小丫鬟都在外边伺候,犹豫了片刻,对宋灯道:“小姐,侯爷前些日子曾问过奴婢与云心,你近日怎么常往普照寺去。”
宋灯愣了愣,道:“你二人如何作答?”
水岫道:“云心素无心机,快言快语,只说小姐近日诚心礼佛,常常一人在佛堂中跪拜。我只附和,并无他言。”
宋灯笑,一下便明白了过来。这两个婢女,一个太没城府,以至于什么都没看出来,于是天真烂漫地答了一番,另一个沉熟稳重,察觉到了异样,于是更要替她保密。
宋灯心知水岫是好心警醒她,便对水岫道:“这事往后依旧如此,若是兄长问起,你们避重就轻,顾左右而言他便是,能蒙混过关便蒙混过去,若是不能,他问什么你们便答什么吧,不必强撑。总归我是他妹妹,便是让他知道了,也不至于拿我如何,你们便不同了。”
宋灯没有为难水岫的意思。
水岫自然也明白。
她咬咬牙,突然在宋灯跟前跪下。
宋灯吃了一惊,连忙要扶她起来,却见水岫抬头看她,难得真情流露:“小姐,世间对女子多有苛刻,你本就处境艰难,行事一定要万分小心。若……若一个男子真心喜欢你,是不会让你处处赴险的。”
水岫心知这话不该由下仆对主子说,可宋灯向来待她们很好,她实在无法视而不见。宋灯先前所为,其实不算出格,像云心这种粗漏些的丫鬟,甚至什么都没看出来。可这和宋灯先前行事相比,实在太过大胆,水岫不认为宋灯会对一个只听闻过姓名的人有所倾慕,难免疑心是不是在自己未跟随时他们偶然见过,且元孟有心引诱她们小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