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章(1 / 2)

这不但说明幕后之人的谨慎与果断,还说明他的势力不可小觑。

能有这份能耐的,唯有世家与皇族。如今皇族式微,曹操便将怀疑的目光投在世家身上。

世家之患确实非同小可。

刺杀之事一过,只怕曹操会对一部分反对他的世家名士出手,敲山震虎。

郑平正因为孔融等人而生出几分忧虑,忽然间,他留意到一条信息的巧合点,不由又从头看了一次,心中生出一个大胆而略显荒谬的猜测。

曹操留意到他往回看的动作,开口询问:

可曾发现了什么?

郑平只是道:线索不明朗,重头来过,看看有何疏漏。

又翻了一遭,郑平没有说出自己的猜测,只将结果定义为与曹操等人如出一辙的线索中断。

郑平向曹操要了块白帛,在淬毒的刀上抹了一记,把白帛装进竹匣,离开曹操的所在,去后院看望曹丕。

曹丕没有受伤,仅是落了水,此刻正在屋中饮用驱寒的汤水。

让郑平意外的是,郭暄竟然也在,坐在曹丕榻前,面上是清晰可见的关切。

见郑平被仆从引进院子,郭暄连忙出来迎接。

郑平来不及询问郭暄事由,与她先后进屋,问曹丕道: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曹丕与郭暄对视了一刹,将前因后果如数说来。

原来郭暄用以狩猎的短弓损坏,准备找工匠打造一件新的,曹丕知道后,主动请缨帮忙挑选材质。两人一起去找工匠,被工匠用查看样式的名义请入地窖,结果遭到埋伏。

曹丕的侍卫有半数被困在地底,另外一部分被杀手牵制,曹丕与郭暄一边应敌一边撤退,那些人大概也没想到不但曹丕剑术高超,连郭暄这个弱女子也精通武艺,不慎失手,让二人逃走。

最后付出的代价是曹丕落水,损失了几个侍卫,正主平安归来。

郑平又问了几个细节,问曹丕幕后之人是否有眉目,得到否定的答案后,他宽慰了曹丕几句,准备带着郭暄离开。

郭暄似有再留之意,但见郑平已说出辞别的话,她没有开口拒绝,温声让曹丕好好休息,自己跟着郑平离开。

等郑平与郭暄回到家中,郭暄略一迟疑,便对郑平袒露她对曹丕的心迹:我与子桓相交多年彼此心慕,愿为新妇,相携白头。

郑平不免讶然。郭暄多年来顶着外头的舆论,一直坚持自我,未改变不婚假的初衷。后来即便是她对曹丕有了点好感,也只是与曹丕保持一定距离的友谊,从未提起嫁给曹丕的想法。只半天未见就改变了多年来的坚持,不得不让郑平生出少许惊讶。

然而转念一想,他就明白郭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

是因为这次的暗算?

郭暄点头:丞相位高权重。子桓为丞相如今的嫡长子,似今日这般的危机只会更多。而今侥幸无事,若有一天

她咬了咬染了海棠色的唇,凝重道,

若能相伴左右,与他同进同退,总好过远水近火,有心无力。

郑平道:你若只是为了他的安危,可在家中寻几个可靠而优秀的剑客与幕僚,不必牺牲自己。

素来聪慧豁达的郭暄不由红了脸:倒不全是安危之故

听到郭暄的真正心声,郑平不好再逗她,收了玩笑之意,想起在后院休憩的郭氏:只怕阿母不会同意。

郭暄也知道郭氏对曹家人的态度,面上薄红尽退,郑重道:丞相势重,姑母有所顾虑也是应当此事我亲自去与姑母说,阿兄勿要担心。

郑平应了一声,与郭暄就此分开。他先去找李进帮他查一些事,又找上谢诸,把从曹操那带回来的,擦过毒刀的白帛交给谢诸,问他能不能分辨出上面的是什么药。

谢诸小心地嗅了白帛上的气味,又提起白帛去后院找了只鸟雀研究,不久后面色异样地回来:

这毒不一般,若非曹操当机立断,只怕要受一番苦头。

受苦头?郑平重复着,迅速捉到重点,莫非不致命?

确实不致命,但若是毒入肺腑,只怕会头脑晕眩,四肢渐僵,不良于行。

会让人晕眩,影响思考并有导致瘫痪的可能?

郑平心中的猜测变得更加凝实,他向谢诸问道:此药非寻常所得,谢兄是否听过此药之名?

其实他更想问的是这药的来源。但他没有直说,谢诸也给了否定的答案。

只是说起这晕眩与四肢渐僵之症听闻某位辅国将军亦曾有类似的症状,在床上躺了数月,染疾而亡。

谢诸喜医,对各种传闻中的疑难杂症都有关注。他口中的这个辅国将军,郑平恰巧也知道。毕竟同处一城,又曾经共事过,自然对对方得病的传言有所关注。

这个辅国将军不是别人,正是伏皇后的生父,不其侯伏完。

如今得知这毒药能够带来的症状竟然与伏完生前的病症相似,郑平愈加察觉今日之事所潜藏的汹涌,为脑中那个荒谬的猜测补全得更加细致。

今日刘协找他过去,恐怕并不是为了劝他尽忠,而是另有目的。

而往年一些令人想不透的变故也有了解释。郑平原本以为这里是平行空间,又被连锁效应影响,许多突发事件与史载截然不同。可如今一想,那些不同或许并不是因为平行世界衍化而成的变数,而是因为人为。

郑平想再次进宫核实心底的猜测,但他没有急着前去,而是让人备车,送他去荀彧的住所。

郑平离开住宅的时候,郭暄正与郭氏诉说自己已然改变的想法。

郭氏几次相劝,见郭暄执意为之,哪怕日后再无安宁,被辜负了也不会后悔,她长叹了口气,去自己箱箧的最底层翻出一个褐色瓶身蓝色布盖的陶瓶,递给郭暄。

郭暄奇道:姑母,这是?

若他负你,将此药投于饭中,三年后自可解脱。

郭暄起先还没明白郭氏这句话的意思,等逐渐回过味,她不由白了脸,不敢置信地看向郭氏。

第105章 狂士楚歌

什么药用上三年,能有解脱之效?那必定是逐日累积、不被察觉的毒药。

郭暄没想到郭氏竟然会给她这么一样东西,一时间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郭氏并不催促,只平静地看着她。往日让郭暄觉得亲近的凤眸,竟让此时的她不敢直视。

半晌,她迟疑地接过陶罐,避开郭暄刚才的话,提出不相关的问题:

此物姑母从何处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