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28章 它们的区别(1 / 2)

楚丽华失笑,对当时的他们真是……

——“这多像卓别林的一句名言呀,用近景特写,生活就是一出悲剧,而你退远几步,用远景来描绘生活,就是一出喜剧。

有的时候,你就是会陷在这种心理学家称为‘过度认同’的心理陷阱当中,不断为自己的行为和判断寻找支持的证据,不断加深证据层面的深度。

所以,才会在一个问题当中越陷越深。其实,我们只要学会后退一步,在远景当中,客观地观察这个问题,就能看到更多不支持的证据,得到更多回旋和调整的余地,让问题顺利得到解决。

我们在来说说一个问题在力量层面的深度。

对于一个问题,我们的信念施加的力量越强,就越难改变;反过来,我们的信念施加的力量越弱,就越容易改变。

比如一个身患强迫症的妈妈,她坚信自己手上的细菌会影响孩子的健康,那么‘要保护孩子’这种信念,就会让她强迫自己洗手。

而且她的这种信念越强,她的强迫症就越难被改变。

我还有一个极端情况的例子讲给你们听。我们都知道,被关进集中营的犹太人,不久之后都会产生一种执念,认为集中营里的生存率很低,每天都有可能死去。

这种信念会让周边严酷的外界环境对自己造成的影响很难得到改变。

但是有一位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他所做的就是去强化另一种信念,那就是,我还有很多有意义的事情要去做。

二战的时候曾经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当时,他花了毕生心血写的手稿,被看守给没收了;这就让他内心产生了一个强烈的渴望,那就是,他一定要把这本书重写出来。

也正是这股强大的力量,帮助他战胜了在集中营里很多严酷的处境。比如说,有一次,他得了很严重的伤寒热,当时集中营里的很多人都因为这次伤寒热被夺去了生命。

不过,弗兰克尔在高烧当中,还依然坚持每天去思考,回想他这个书稿的内容,然后在能找到的各种碎纸片上疯狂记笔记。他非常执着地希望自己能活着走出集中营,让这本书得以出版。

这股信念的力量,不仅帮助他打败了伤寒热,还让他抵抗住了一次突发的心脏病、一场百年难遇的寒冬,以及无数个与死神擦肩而过的心理崩溃的时刻。

如果弗兰克尔当时秉承的信念和大多数人一样,那就是,集中营当中的生存率是非常低的,每一天我都可能死去。但是他用生存的信念,击碎了执念。

而我也用了同样的方法,让自己变得健康起来。我也是在失败了的很多次以后,以后坚定地相信:我可以恢复健康,可以恢复正常。

通过我们现在大家一起尝试的各种方法,虽然现在还没有完全康复,但是,我已经做到了改变以前的固有眼疾了。这就是个好的开始,我也会坚信,自己一定会恢复健康的。”

楚丽华的鼓舞,掺杂着个人难以抑制的兴奋,也感染了大家。

甚至,那两个人,也有了一些动容。

楚丽华趁热打铁,“刚才我们探讨了一个困扰你的问题能否改变,是由这个问题的生物层面、证据的获取层面、以及信念的力量层面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