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4章(1 / 2)

耳边传来吹哨的声音,他再睁开眼时,出现在他眼前的已经是皇上的大脸。

周逊挣扎着要坐起来:皇上

他也有些奇怪。皇上分明踢球踢得高兴,怎么发现他在这里快睡着了?

刚刚进球时往你那儿看,发现你睡着了。皇帝在他眼前晃了晃手,不舒服?

周逊道:有些困了。

哦,那你先回去休息?皇上道,小李子,送送先生?

周逊点了点头。

在他离开不久后,原本高兴的皇上突然也兴味阑珊。他看着球场,突然之间觉得有些无聊。

要不他冒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晚上和他

小李子在侧边瞅着皇上的神情,他见皇上始终盯着周逊空空的座位发呆,突然感觉自己似乎又懂了什么。

谢将军的腹痛一次没好全,在出来后又三顾了茅厕。

皇家的茅厕不愧是皇家的茅厕,他从厕所里出来便迷了路,就连带领他的小太监,也不见踪影。

谢将军:

他左看右看想找个人问路,却始终没看见人影。

终于在走过一条小道时,他远远地便看见了一个人,似乎正从御花园那边的方向走来。

那人身材颀长瘦削,远远地,谢正卿看不清他的五官,却也觉得这人生得很是苍白俊秀。

这人难道是某位大臣?谢正卿想,他常年不在京中,对许多大臣,都很面生。

劳驾,谢正卿上前去问他,兄台可知道去御花园的路,该怎么走?

那人朝谢正卿抬起眼来,谢正卿惊愕地发现

此人,他竟然见过。

你怎么在这里?他讶异道。

第28章 谢正卿:我该在车底

这是一张谢正卿此生都不会忘记的脸。

说老实话, 周逊的确俊美。但谢正卿能记得他的脸,却绝不是因为他的容貌。

而是因为一次偶遇。

那是极偶然的一次相遇。谢正卿同友人在茶楼里喝茶,却听见楼下有人在聊天, 聊天内容有关于边关之事。

谢正卿侧了耳朵去听, 友人见他这样,继续劝他道:你何必到边关去?自古以来, 只有被贬斥得进不了京城的人才去边关拼命建功立业。你父亲早就在朝中给你安排好了职位, 你又何必舍近而求远呢?

谢正卿被他说得心情烦闷。楼底下自诩清流的书生也在那里摇着扇子评判。

然而在我看来, 朝廷每年花钱养那么多军队,实在是劳民伤财!要知道,大凉早已降服我朝, 北魏偏远, 不足为惧。西北那些部族的流寇侵扰的确是个问题但也不用派军队前去剿灭!

李生有何高见?

那些流寇会侵扰边境, 也是因为他们吃不饱饭、穿不暖衣。我们大景地大物博, 每年拿出些粮食布匹施舍给他们就是。养一只军队、让几万人空吃粮饷要花几十万、几百万两银子, 施舍布匹、银两只需几万两银子, 如此一来便大大节省了开支,岂不美哉?

书生还在洋洋自得地抒发着自己的高见。谢正卿向楼下看去, 好友借机又道:你看,就连百姓也不渴望战争,百姓也想要和平而不是军队。正卿, 你有大好的前程在身上,又何必去做他们眼里空吃粮饷的人?而且大景国力强盛、安稳繁荣, 现在已经不是将军们的时代了

谢正卿心中茫然而烦闷。正在此时, 楼下却传来了另一个书生的冷笑声。

你、你笑什么?

他的笑声实在是清晰。姓李的书生听了,恼羞成怒地回过头来:你有什么高见?

我笑某些人养虎为患而不自知。为人浅薄又大放厥词!

那人似乎原本不想发声,只是事情到了头上, 便也不慌张地徐徐开口。姓李的书生却因此怒了:我说的难道有什么问题么?

朝廷每年花几百万两银子在守军上,却没看见天底下还有贫寒的书生,还有连马匹都买不起的士人。照我看,朝廷就应该把这笔钱省下来,拿去建书塾,让更多的文人在里面教书

如果书塾里都是你这样的空谈文人,那么这书塾还是不建的好。

什么?

大景的确富强丰饶,民生稳定。你在这里大放厥词,却可知道这份稳定的保障是什么?那个书生徐徐道,由于隔着栏杆,谢正卿看不见他的脸,只看见一身青衣,北有北魏虎视眈眈,西有大凉包藏祸心,南有南蛮,东海边还有倭寇你以为,这份保障是来自于什么?

什么李生恼羞成怒,自然是因为,他们都是蛮夷,仰慕大景繁荣昌盛的礼教文化,渴望被教化!大凉那边,今年又派了许多遣景使来,在大景留学这难道不是证据吗?我们靠着文化和艺术,就能得到他们的真心拥戴?

那么李生可听说过一个词,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军人们舍生忘死保卫边疆,以强大的力量威慑着虎视眈眈的群雄。因为这一份考量,北魏和大凉才会在行动前掂量自己的轻重、算计战争的得失,才始终不敢对大景出手。青衣书生冷笑,否则,大景在他们的眼里也只不过是一块肥美的肉罢了!连自己人都不去守护、尊重大景,你竟然还渴望来自其他国家的尊重?

至于西边的流寇,我看他们是还没被打得够痛,才敢来继续骚扰我朝边境。青衣书生道,这群蝗虫,早就该给他们一点教训!

这位小兄弟,你这话就说得偏颇了。对于这些部族,应该以仁治理。另一个书生反驳道,应该赐予他们布匹金银,再让公主和亲过去,不出二十年

青衣书生徐徐道:一群男子汉大丈夫不想着保家卫国,却让一个女人来替你们履行所有的职责。你可知道和亲公主在塞外的平均寿命?身为能够加官进爵的男子,却只知道将女性作为牺牲品,难道不可笑么?

青衣书生辩得这些人哑口无言。谢正卿始终听着他的声音,就连他的好友,也停住了夹小菜的筷子。

那个人是谁?好友问。

谢正卿摇摇头。

青衣书生起身离开,谢正卿也在此刻看清了他的脸。

他无须认识这个书生,但他记住了这个人的脸,也记住了他的话。

</p>一件事,总得有人去做。朋友听见谢正卿的声音,我意已决。

朋友问他:你要认识那书生吗?我可以寻人去替你打听。

谢正卿摇摇头道:不必,君子交浅言深。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是那名青衣书生的言语让谢正卿坚定了自己的决心。直到后来他也未曾为那日不曾拦下那人而后悔过。有时候,一个人会记住一个人的话,却不必去认识这个人。

然而他却没想到自己会在皇宫里看见周逊。

只是谢正卿微微蹙起眉,他怎么会在这里?难道他是朝廷里的某个新官?

原本昏昏欲睡的周逊抬起头来。

面目俊逸的青年见他抬起头来,更加确认了他的身份。他的脸上竟出现了仿佛喜悦般的神色,仿佛在哪里见过他似的。

可周逊却有些迷茫,他不记得自己曾在哪里见过这个人。不过此人身着紫色官服,看起来像是朝中大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