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trong>当前被收藏数:85345 营养液数:71791 文章积分:2,814,868,736</strong>
《殿下让我还他清誉》作者:三千大梦叙平生
文案:
镇远侯府满门抄斩,小侯爷云琅逃了五年,一着不慎,落在暗卫手中。
云琅跪在法场,对着寒光闪闪的铡刀,情急之下,一口咬定自己怀了琰王的儿子。
据传,琰王萧朔父母早逝,性情残暴嗜血,手上不知多少冤魂人命。
与镇远侯府有不世血仇。
2.
云琅胡言乱语死里逃生,被从刑场扛回了王府。
烛光下,萧朔神色阴鸷,眉目冰冷吩咐:找间上房,拨下人丫鬟,为小侯爷延医用药。
云琅不好意思,刚要跟他客气,冷不防听见最后一句。
萧朔:让他生。
云琅:
*要么生,要么死。
*少年侠气。死生同,一诺千金重。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
《六州歌头·节选》贺铸
内容标签:
搜索关键字:主角:云琅;萧朔┃配角:《辣鸡总裁》剧中剧衍生,请勿在评论区提及其他文,鞠躬。┃其它:he
一句话简介:我临死前自称怀了他儿子
立意: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作品简评:
这是一篇古风耽美文,讲述了两个因为世事作弄、被迫背负了血海深仇的少年的故事。两人一个曾经是金尊玉贵、战无不胜的少年将军,一个如今成了世人口中残暴嗜血的阴鸷王爷。可他们却又从来坚定不移地彼此相信,彼此守护,在诡谲朝堂中寻出一条生路。这篇文章文笔细致流畅。虐中有甜,泪中带笑,人物形象刻画生动真实,角色丰满立体,都有出人意料的侧面。剧情流畅情节丰富,有许多细看才会发现的有趣细节,既有虐点又有燃点,有情深不易,也有家国情怀,是个值得一看的故事。
第一章
嘉平元年,冬月,朔日。
汴梁,御史台。
雪是昨夜停的,凛风卷着啸了半宿,将京城白茫茫压了一层。
御史台人来人往,已经忙碌了整整一个早上。
卷宗,案册。
御史中丞亲自带人安排,忙得焦头烂额:都要齐备,不准错漏一样!囚车镣铐用新的没有就去找!
有人小跑着呈上了副镣铐,中丞拿袖口一蹭,又扔回去:怎么脏成这样?去擦!白布试三遍,不准见一点土锈!
这一早上,囚车都换三回了。
一个侍御史低声道:什么阵仗,皇上要来法场监斩?
噤声。旁人悄声道,还没被骂够?快去擦就是了。
这东西有什么好擦?侍御史实在一头雾水,抱着铁镣嘟囔,擦得再干净,还不是一刀的事
前朝囚狱设在大理寺,本朝以为不妥,于立国之初改制。将地牢留在大理寺,天牢分迁到了御史台。
寻常犯人不入天牢,进了御史台狱的,不是位高权重,就是罪大恶极。
御史台送走了不知多少囚车,出了门走北街,不出一刻就到闹市法场。今天这等阵仗,还是头一回。
跟圣上没关系。
老文吏走过来,俯身将案卷归总:今日问斩的,是内监关着那一位。
侍御史愣了下。
任谁脚不沾地忙了一早上,脾气也好不了。说话工夫,场院当中,御史中丞的火气已经压不住地掀了房盖:历来囚车也没有簪花的!没有!!
众人吓了一跳,纷纷寻声望过去。
换了三次的囚车拾掇得整洁,车轼都擦得干干净净。
囚车里的犯人也被吼得有点懵,从木枷里把手撤出来,揉了揉震得不轻的耳朵。
内监专门拘押凶悍恶犯,等闲人见不着。从半月前人被绑得严严实实,连夜押进来,侍御史也是头一次见着这位传闻中极端凶恶、杀人如麻的悍犯。
看年纪不过二十来岁,眉目生得英气疏朗,身上只套了件单薄的囚衣,浆洗得格外干净。
丝毫看不出刚提了要在囚车上插花的过分要求,犯人刚揉着耳朵,不甚在意地安抚了中丞大人,正无所事事地倚着干草堆打哈欠。
这是什么人物?
自己辛辛苦苦翻晒了三天的干草,侍御史一眼就认了出来,瞪圆了眼睛:将死之人,如何还这等做派?
这几年才来京城吧?老文吏放下卷宗,那是云小侯爷。
侍御史不解:谁?
老文吏叹了一声:知道镇远侯吗?
京城最荒败的地方,不在京郊村落,不在道观野庙。
在镇远侯府。
当年镇远侯谋逆兵变、构陷皇子性命,满门抄斩,侯府也从那时起就跟着荒置了下来。
一晃五年,门上的封条早已破败不堪,分封的王爷诸侯换过一茬,这座侯府也依然没能易主。
当年有人诬陷端王谋逆,害得端王殁在了天牢。
这是天大的事,侍御史自然记得:先帝震怒。彻查之下,才知道原来是这个镇远侯胆大包天,妄图谋逆,又构陷皇子。
老文吏点头:镇远侯是皇后亲侄,却闯下这等滔天大祸。皇后陡闻这等变故,连惊带痛,没多久就也薨了。
侍御史心惊肉跳:果然是抄家灭族的大罪
不错。老文吏点点头,镇远侯府,正是云府。
侍御史愣住:那这位云小侯爷
那年冬月初一,先帝亲自下旨,将镇远侯府满门抄斩。
老文吏道:封城十日,殿前司将整个京城翻了一遍,尽斩云府上下五十余口。天罗地网,唯独跑了一个。
老文吏:便是云府的长子嫡孙。
侍御史听得撼然怔忡,抬头望过去。
云琅打好了哈欠,掸了掸囚车上的浮雪,把手塞回木栅。
云小侯爷。
御史中丞自打接了这个烫手山芋,已经不错眼盯了他半月,一双眼盯得通红:御史台不曾亏待你。
云琅拱一拱手:是。
酒杯是琉璃的。
御史中丞:菜蔬和肉纵然平常,也都十足新鲜,一片隔夜的笋尖也没有。
云琅诚诚恳恳:有劳。
御史中丞:一共三坛竹叶青,大理寺上元时送的,一滴不剩。
酒其实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