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99章(1 / 2)

靖北侯虽然好战,但做的都是职责之内的决定,连监军,连褚良才都无法在法理上跟他抗衡,谁也没想到察云朔会跟他打消耗战。

一直以来,大周和西戎的战损不成比例,以至于能以一个骑兵换一个西戎兵都极为高兴,能换一个半更是高兴得不行。

但燕北可以换,幽州可以换,唯独靖北不可以。

整个燕北全民皆兵,况且最多是轻骑,少年也可上阵打仗。幽州守城,更简单。唯独靖北是重骑兵,以靖北的地形,也只有重骑兵有用。,再多新兵填过来,要训练成重骑兵也需要极大的时间,这也是靖北侯如此看重叶庆的缘故,叶庆训练的是步兵。能够迅速组成的陌刀阵更是靖北侯如虎添翼,但现在的情况是陌刀队够,靖北的盾甲,骑兵,甚至弓箭手,都不够了。

没有见过重骑兵冲锋的人,很难理解三万精锐重骑的威慑力,那是能改变任何一场战局的力量,就好像当年蒙苍进攻幽州的铁兀塔一样,只要他们在,察云朔就不敢轻易掀起孤注一掷的大战。

靖北侯年轻气盛,一直提防着监军干涉,提防着他的计划被阻断,连叶庆提一句敖云他也不愿听,他一直不想自己像李泓一样死得憋屈,但他没想过,李泓虽然死得憋屈,但对于大局来说并不致命。幽州丢,李泓死,他手下的重骑兵也屈死,但幽州最大的价值是幽州城,只要夺回幽州城,幽州仍然是幽燕铁锁连环的幽州。

而靖北要是丢了,大周没有第二个靖北侯了。就算有,也没有另外的三万精锐重骑了。

他的计划实行下去了,这代价他却付不起了。

叶庆知道越是这时候越不能显出痛苦来,因为军心不能乱,庆功宴照常举行,靖北侯强撑着面色不变。叶庆只朝他点了点头,就转身离开了,连日大战,他身上也有伤,在玉门关大捷背上就受了伤,披甲上阵时伤口就裂开了,但那时候还觉得可以忍受,现在就觉得太痛了。

他带着伤穿过半个军营,找到了魏海将军的副帐。

魏海老将军前日肩胛骨中箭,老将军很硬气,先看完伤兵再取的箭头,据说血都流了半盆,东营人心惶惶。

敖云却没守在魏海将军的主帐,而是在副帐中,叶庆进去时看见门口有个人十分眼熟,进去后才想起来,那是这次随监军而来的內侍。

昏黄灯光下,敖云在沙盘边推演,左边是褚良才,右边是卫章,垂着的帘幕后,身形隐约的人,叶庆已经猜出是谁。

是靖北监军,七皇子萧栩。

那天靖北侯把他提拔到亲兵中,他踏着月光,志得意满,想的是果然像父亲说的,战场是最容易出英雄的地方,真正的将军是如同雨后的新树一样,鹤立鸡群,要冒头是谁也拦不住的。

原来敖云是比他更适合当栋梁的新树,真正有眼光的人自能看到,褚良才是一个,监军也是一个,当局势不可收拾的时候,他们自动聚集到他身边。父亲讲谋神罗慎思,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话光是在心里默念都叫人热血沸腾。

叶庆不得不承认,自己心中也是有期望的。那天月光下少年得志的心态虽然激动,但曲折离奇比传奇中的差远了。他只当说书人讲的故事是夸张,原是真的要沧海横流,才显英雄本色。要救回这艘大船,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事,才能配得上茶楼中的短短几句传奇。

但如果是注定沉没的巨船,哪怕是惊天的天赋,也是浪费。

褚良才第一个抬起眼睛来看了他一眼,显然是知道他现在是靖北侯的心腹,尤其是在孙副将死后。所以主动道:监军大人刚收到密信,圣上铁腕决断,玉门关大捷前就已经征兵五万,直接送来靖北。由卫戍军的楚将军带领,三天内就能到凉州了。

军中一直传言,说他是天子门生,是背负着任务来的。所以和靖北侯之间虽然配合极好,却仍隔着一线,尤其在监军到来后更加离心了,他评价的那句铁腕决断,是有点冒犯的,但也确实是带着对帝王手段的了解五万都是新兵,是用来填靖北的窟窿的,没有别的意思,就是消耗。

何等残忍,何等决断。

所有人都知道圣上这个调动的意思:靖北不能丢。

但敖云和卫章在沙盘上演练完一轮之后,抬起头来的第一句话,就是:靖北要丢了。

连日大战,他们的骑兵虽然战绩并不辉煌,却更惨烈。两人身上也有伤,这种推演尤其耗神,卫章脸色也苍白,但两人眼中都有种燃烧的神色,如果有什么是名将都有的东西,大概就是这种狂热了。

不是侯爷的错。褚良才大概是想让叶庆转达这意思:这可能是蒙苍的计划,幽州丢的时候我就怀疑了,幽州是后备最充足的,敖仲随时可以补上,又是幽燕铁锁的中段,打下来虽然容易,后续却没什么便宜,为什么他要打幽州。现在想想,他破幽燕铁索连环的方式,就是先打幽州,再破靖北。直接绕过了燕北。

叶庆明白他的意思。

进攻靖北,不是察云朔的谋划,而是蒙苍的遗计。他只杀靖北的人,只要靖北的人露头就杀,所谓幽燕铁索连环,是幽燕三城守望相助,能攻能守。靖北的骑兵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俞烨太爱练精兵了,所有人都知道西戎苦寒,不像大周富庶,繁衍容易,都以为西戎是以铁兀塔精兵取胜,都在等一场大决战,但西戎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没人想到察云朔会把整个西戎人口当成消耗品,先拼掉靖北,再起大战。

靖北现在已经没有反抗能力了,以一国打一个州,察云朔要打,靖北只能打,耗光才算。唯一的转折在幽州,如果幽州能支援,幽燕铁索连环就活了过来,察云朔也不敢冒进。

但幽州偏偏是敖仲。

他是大周乃至西戎最好的盾,但盾的弱点,就在于你不攻击它,它就毫无作用。如果幽州的是另外一个俞烨,甚至只是李泓,合围之下,察云朔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但偏偏是敖仲。幽燕三州,他最不擅长出击。

也许察云朔是算准了幽州不会出城支援,一旦幽州出击他就会退。但也许蒙苍还有遗计,他打幽州是图谋靖北,那现在打靖北,怎么就不能是在图谋幽州呢?敖仲如果真的举大军出幽州救援,而察云朔在路上以铁兀塔设伏,谁能承担这后果。

侯爷不会跟幽州求援的。叶庆轻声道。

靖北侯甚至没给幽州传信,他知道战报敖仲早就看到了,所以交由敖仲自己决定。

幽燕三处的战略,都是各自主将承担,监军中最位高权重的恭亲王也不能左右。如果他求援成为了敖仲决心出兵的契机,一个人导致丢了靖北和幽州,恐怕不止是他无颜见先祖于九泉之下,连凌烟阁上的牌位都要被清出去了。

一片沉重的沉寂中,敖云抿了抿唇,忽然道:如果靖北被耗完,敖仲再出来,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现在的时间贵比千金,在最后这不到一万的重骑兵耗完之前,敖仲必须做出决断。叶庆只当他是在陈述事实,却听见褚良才道:侯爷不会愿意退的。

如同灵犀一点,叶庆瞬间明白了过来,敖云那句话的重点不是敖仲,而是靖北侯。

靖北军耗完之前,都是敖仲的思考时间,只要靖北最后的主力晚一天耗完,敖仲就多一天思考不,是观察的时间。如同下棋,观察得越久,得到的信息就越多,能多推演一点后续的变化,做出的决定就越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