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隐舟立在他的身前,第一次以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他。
他问:少主还想躲到什么时候?
孙权偏过头,以手臂挡住眼睛:你出去。
李隐舟看着困兽般的青年,想起方才张昭难得的温和,也许自己之前的神色就和现在的孙权一样,脆弱得好像一句重话就能击碎。
他的手臂还缠着绷带,上头渗着血水,才长好的新肉又崩开了。
但若不经历剖肉见骨的痛楚,又如何能除去蔓延的腐肉?
李隐舟于是冷下声音,几乎是质问:少主知道驻军一天要花多少粮草吗?
回答他的是一片寂寂的沉静,细细的尘埃扑动在明亮的朝阳中,迷得青年红了眼。
孙权忽似豹子一样地扑了起来,举起拳头用力地往身前一砸。轰隆的一声巨响里,满地的军报散落成一片一片。
外头传来巡逻士兵的惊呼:少主!
李隐舟高声回一句:没事,不小心撞了灯。
等小兵半信半疑地走开,他才转过脸。
孙权的声音也似裂成一片一片扎手的竹简:我不会打仗,也不知道一日要花多少粮草,我就是个废物,根本不配继承家业。人人都说孙翊比我更像兄长,你应该去问他这个问题。
失去父亲的那一年,他还有兄长的庇护,而如今兄长也离开了,骤然暴露在风暴中的青年才知道自己是多么渺小。
父亲去了,兄长也去了。他打了个酒嗝,笑得肩膀都在抖动,我要
这大军做什么?我要天下做什么?
混沌的酒气扑在脖上,肩头忽滴上一滴灼热的的水滴。
李隐舟想起那一年失去父亲的孙策,他一起失去的还有孙氏的旧部,还有昔日的尊荣,十六岁的孙策连悲痛的时间都没有,就必须挑起枪开始筹谋孙氏的将来。
而孙权,他是个被兄长过度保护的孩子。他还有很多孙策留下来的东西,还有张昭等一帮旧臣用尽心力替他打算,有无限的时间和将来。
有无数个春天。
李隐舟忽定了神色,咽下张昭教给他的温柔言辞,反冷冷地问:那你见过军营里的士兵吗?
孙权木然地点点头。
你是不是以为你很悲惨?你失去了父亲,也失去了兄长。他咬着牙齿,咯吱一声几乎错出血来,但你有没有想过,你兄长麾下那么多将士,有几个父母两全,兄弟俱在?他们不能哭,因为他们还得活下去,他们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
将军已经逝世,现在的江东在外人眼里就是一块剔骨的净肉,你想要那些士兵为你送命吗?你想要江东的百姓一起陪葬吗?
他几乎贴着孙权的耳廓,以一种近乎残忍的语气道:你可以继续哭,反正总有人会帮你承担的,不是吗?
靠着他的青年身体一颤。
可我连陈登都赢不了。孙权的声音在耳畔,却又显得非常遥远,透着雾一样的迷茫,我还说曹操,其实我根本不会带兵打仗。
广陵的失败从未在他心头消散,旁人的笑话都比不上自己的怀疑更尖锐诛心。
李隐舟五指收拢,扳直了他的身子,逼他直视窗外一重一重的军帐。
你不会用兵,公瑾可以教你,你不会用人,张公可以教你,你若担忧世家叛乱,伯言会帮你想办法,你要是害怕没有良医,我可以留在你身边。他用力地捏紧了孙权的肩膀,但有一样是我们都比不上你的,甚至连将军不能。你还记得吗,你在将军决定攻打许都之前就认为曹操会击败袁绍。直到现在,也没有几个人这么想。
他压低了声音,将隐藏了很多的秘密吐露出来:少主,只有你判断对了。
明亮的日光越过大敞的窗,照
亮了彻夜未眠的人,在看似冰封的眼底撩起一阵悸动的涟漪。
孙权苍白的脸上终于有了血色,他凝了眉目,深深地注视着北方,被击碎的信心一点点重新浮上眼眸。
李隐舟知道他其实从来不相信预言,即便没有自己,孙权也能走出哀恸,承担起兄长曾背负的责任。
但若能抹平他心中的刀口,或许将来的很多悲剧就可以避免。
眼前似映出少年倔强而偏执的脸。
他看着暨艳长大,从三岁话都不能说就孤苦无依的幼童,到十三岁足能舌战群儒的少年,近十年的光阴里他们互相扶持着长大,却不知在什么时候走上了陌路。
也许是他认真地问起庐江的事情却被隐瞒的那天,也许是自己把衣衫的破口藏掖起来的时候。
他疲惫地闭上眼,在心底慢慢地梳理着真相,正准备开口将一切都告诉孙权,却听见仓促的马蹄声骤然踏破晨岚。
凌统从马上飞跌下来,箭一般冲到二人面前,小心翼翼地瞥了孙权一眼,见他虽蓬头盖面,但神色已不再颓丧,才敢拉着李隐舟的手腕往外扯去。
孙权转眸看了眼凌统,在他躲藏的视线中收回了眼神,只淡淡地道:去吧。
直到一路奔出军营,李隐舟才压低了声音问他:出了什么事?
凌统这才露出焦急的神色:子休去找了公纪,不知道说了些什么,疯了似的跑出城了,伯言已经命人去找了,让我来找你去见他。
作者有话要说:大概有很多小伙伴会弃文,还是很感激一路的陪伴,只是我始终不认为给历史人物不死是尊重和爱。
孙策出现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炽烈的张狂的,他被神化成一个战神,一个燃烧了自我的梦想家,但大家好像都忘记他其实也有温柔的一面。
战争是双刃剑,它保护和平,又破坏和平,在必须尊重历史的前提下,我希望笔下的孙策是江东永远的保护者,是带来希望的商星,尽管终会落幕,但他的意志会通过后人重新在春天回归。
然后关于暨艳,下一章会交代始末,犯错肯定会付出代价,误会其实都有必然因素。
59、第 59 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