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风吹皱了波纹,少年的倒影摇曳不停。
李隐舟无声地叹息。
很快便到了日落时分。
江花胜火。
水上的木船越来越多,幽暗地燃着灯光,零零星星地铺在江畔,将那曲折的岸照亮了些、照远了些。
船过荒城,距离吴郡的主城不过三十里的路了。
凌统忽讶异地扯了扯李隐舟的衣袖:先生你看
李隐舟转过头去,目光怔住。
那是他们险些丧命的地方,他和孙尚香接替着留在荒城中,守着时疫中的老弱。
洪汛改变了河道,城门已被改为一个码头,停着南来北往的客人。
岸边的人越聚越多,灯火通明,荧荧如一群扑动的萤火虫,将夜的一角照亮。
一枚又一枚载着微光的小船随着江波慢慢散开,散如满天繁星。
孙尚香的死讯大抵已经传来了吴郡。
曾受她恩惠的人们唯有用这样的方式,引她游魂回乡。
轻舟擦过河岸,并未引起注意,很快便轻快地驶远了。
李隐舟回首凝望着愈行愈远的灯火,想及十年之前风雨飘摇、惊涛骇浪的黑夜,想及赤壁一战蜿蜒在脚下的鲜血,心中冷暖交织。
轻快地船头乘风破浪,拨开浓浓雾锁的夜,漫着微光的吴郡便遥遥出现在眼前。
及上岸时,凌统扶着孙尚香的手,低声地道:孙尚香已死在公安,恐怕您要改个名字了。
孙尚香微红了眼眶看向李隐舟,用眼神无声地征求他的意见。
李隐舟踏上江岸,挽袖蘸取一点江水在指尖,在粗砺的岸礁上飞快写下一字。
凌统垂眸一看
孙仁。
孙尚香凝眉看他:怎么解?
李隐舟立起,任江风狂揽广袖,答道:仁即忎,千心也,至亲至爱谓之仁。唯愿你千帆阅尽,仍是千心所望,千里不远,处处皆是归处。
作者有话要说:角用的短暂麻醉-促醒模型参考的是临床的一种方法,仅参考理论,需要专业麻醉师的监控,业余的小朋友不要模仿。 ,,
第 114 章
将孙尚香一路送安全回到吴郡, 凌统即刻便要发船去新城建业。
临在江畔,李隐舟拉住他的脚步,低声道:主公真的打算永远与刘备联盟?
凌统颇讶异地扬了扬眉, 眼珠一转, 目光直勾勾盯着李隐舟, 没有说话。
李隐舟心头突地一跳,从他微妙的表情里读出了答案。
而今以孙刘两家之力, 谁也没有实力独吞北原, 更不敢妄动干戈自相残杀。曹操只要活着一日,对他们终究是个致命的威胁。
可再三五年就未必了。
孙权之志本就不在于安居一隅,眼下答应鲁肃与刘备联盟, 休养生息是一方面,恐怕最大的目的还是纵虎归山, 以期来日谋皮。
凌统生硬地扣住了李隐舟的手腕, 眼神是从未有过的冷肃:先生是聪明人, 也是自己人,主公从未想过隐瞒先生, 先生也当体谅主公。
凌统是怕他一时心软坏了大计。
李隐舟瞟他一眼,反问:我能猜出来的,难道刘备营帐中就没人能预计到么?
旁人不说。
诸葛亮自是心知肚明, 刘备厚下脸皮要娶孙尚香也是防着这一日。
而他令孙尚香假死回吴, 诸葛亮只做不觉、未做阻拦, 的确已经算是仁至义尽。
凌统看他骤然沉下的眼神, 心头忽也划过同样的念头
这场联盟之中,刘备和孙权或许皆是棋行险招,赌一局看日后是谁为主,谁为副, 谁有本事吞吃对方。
可诸葛亮和鲁肃,亲身历经赤壁血战的这二人,或许的确有过同样的信念,有同样不该属于他们的执着。
猜测归猜测,历史的轨迹早已定下,李隐舟很清楚自己无力扳动这道车轼。凌统的担心纯属多余,战争的巨碾下不进则退,而他这粒不起眼的沙尘,能改变的唯独只有眼前人。
他对凌统笑一笑:你也不必拿主公压弹我,主公让你与甘兴霸和睦相处,你还不是天天横眉冷眼的?他与你父亲曾是酒友,你们不必如此不对付吧?
凌统当即被戳到痛脚,脸色有种克制的难看:不劳先生费心。
李隐舟便不追问。
凌都尉已经不再是昔年缠在药铺里那个混小子了,那么英挺洒脱地提枪往码头一站,四面八方的姑娘都往这边不住地打量。
少年英豪,谁不喜欢?
就算和他没多大干系,作为看他从小不点长到今日的兄辈,也不由有种吾家少年初长成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