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卷的主舞台是联合王国和教国,以及少量的异界剧情。
顺便,昨天我看到有人说这本书比较平淡……那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这本书最开始的定位(或者说祈喵喵的所有原创世界观作品),都是以「一个神奇世界的游记」为概念的。
我目前为止的所有书,都是以「设定」为主轴、以「小故事」为血肉,使一个新奇世界观合理化、逻辑化的风格。
相比较当年还相当生硬的水银之血,现在我已经相当熟练的掌握了在甩设定的过程中插入剧情的技巧……
具体采用这种写法的原因,是阿猫非常有逼数——
我自己看书的时候,就觉得那种跌宕起伏的壮绝大高潮、如果不能一口气更完的话就要卡上好几天,不上不下的特别难受……
但我相信,我应该是没法爆更的(叉腰)。
而且我写书的题材,都是没法爆更的类型。
如果一不小心爆多了,可能就会出一些奇怪的bug。
当然,这也可以算是一种自嗨,没有那么的市场化。
不过专注写自嗨文写了六七年,也能写的好看、挣得到钱,那我觉得继续这条自嗨之路倒也没啥问题。
等读者们看腻了千篇一律的大鱼大肉,回来啃一口泛着新奇味的小黄瓜、偶尔也是会感到爽口的嘛。
另外一提,我还记得有一些读者经常提,为什么关于玩家的剧情这么少。
其中一部分的原因,我第一卷 时的感言已经说过了——玩家剧情太多的话非常容易崩。
那样的话本质实际上是搞笑文,而阿猫性格太过严肃、我的确也想写那种但是写不来……
这本书开书前大约四五个月的时候,我与其他作者们聚餐时、对这本书中玩家要素的定义就是「调剂」。
迷雾大陆实际上是与水银的法恩斯世界差不多的绝望风格。如果去掉玩家的话、的确可以让剧情更通顺——
或者说更燃,但是易读性毫无疑问会降低许多。
玩家在这本书中起到的作用,就是在读者们即将沉入到这个世界时、能够插科打诨的把他们拉出来。
这是以前和曈叔聊天时,听他讲过的一个技巧——
如何从容的讲述一个悲剧、而不让读者悲伤到难过?
答案是保持舞台距离。让读者能时刻意识到「那是距离自己很远的故事」,而不至于沉浸其中。
如果是太过贴近的悲剧,比如说发生在自己的身边、由亲朋好友们扮演主角的悲剧,就会让人忍不住揪住心,会忍不住的感到难过。
家长里短的婆媳剧,实际上也正是用这个效应来「揪住心口」。
但我不太喜欢那种看过之后,会让人感到难过的剧情。
说书唱戏劝人方。我从13年在word上敲下第一个字开始,所抱持的理念就是如此。
即使看书的时候感悟不到什么厚重的大道理,但当回味的时候、也能一闪而过的「仿佛懂了什么」。
沉重肃穆的悲剧的确有其艺术价值、而且很高,但当读者们抱着「我来看个轻松乐呵」的态度点开了这本书,却被厚重的绝望压到喘不过气来——我认为这也算是一种欺诈。
所以,就必须考虑到阅读体验。
我在水银时期,相当喜欢发刀。但是越写越是束手束脚、不敢发刀,也正是这个道理。
有一些角色我其实原本想刀掉,但是考虑到阅读体验、以及读者对角色积累起来的感情,我又不忍心下手。
最后只能另起一段剧情,使其隐身化——多少算是救了一条命。
一个奇怪的比喻……就像是将宠物在主人眼前打死一样。
我认为刀掉一个读者发自内心的「爱着」的重要角色时,读者所感受到的心灵冲击大概趋同于这种程度。
他比一个器件更重,但比一个人更轻。但他终究是能够被人铭记的。
大概就是猫猫心中残存的温柔吧……
最后,最近这几天问的人有点多。在这里统一重申一下这本书的同人态度——态度就是欢迎!
毕竟我自己也是同人出身。无论是同人图还是同人文,只要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这边都很欢迎。
只要不进行商业盈利、且表明出处,就不用特别询问我的意见,问就是欢迎。
等玩家这本书完本之后,如果有人想用玩家的世界观直接写同人在起点上架、只要标明出处我也是不介意的。
之所以要完本之后,是因为我不想解释还没有出的设定,但又不想看你们被我打脸……
该码字了。最后是这一卷的结尾词。
「天车之书」的显现,标志着通往光界的大门再度开启。
下一卷、最后一卷是,「夺天远征」。
第933章 安南的坏主意
“我大概了解这个故事了……但我想问的,其实是在那之后的部分。”
德米特里身体微微前倾,对安南追问道:“你们是如何让伊丽莎白殿下放弃参加王选的?
我这边听到的消息,是她最终自愿放弃了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