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著,明年我准备参加恩科,若是有可能,去往安南做官,将来必能做出一番基业。”
阎应元短短两年,连升四级,从县丞升为北江知府,给许多让激励。
如今江南士子都知道,想要升官,当大官,前往蛮夷苦寒之地是不错的途径。
张煌言摇头道:“不了!去安南或东洋,升官虽然迅速,但很难做出一番事业。”
“此话怎讲?”杨柱廷惊讶道。
朝廷目前表面上分为文官、军方、中立三派官员,但实际上就分为功臣派和投降派。
不管是文官和军方,皆是功臣派牢牢掌握权力,这些人办事干练,对皇帝忠心耿耿,势力极大。
投降派很好理解,多是朝廷征战过程中,从各地抽取品行名声的官员。
这些人虽然在官场,但多在礼部、外交部、翰林院等闲职地方,没有实权。
若是明朝时期,翰林院是文官最喜欢的地方,这里多出阁老、六部官员,乃是仕林养望,清流熬资历最佳之地。
但大乾不同,谁都知道,当今朝廷最重实干,不管是谁,想要升官,拿功绩说话。
单纯依靠名声,指望别人举荐,就能获得高位,已经不可能了。
对此,并非没人表示不满,但新朝处立,那有投降派官员说话地?
就算是杨兴儒,在这种事上也不敢多言。
最重要的是,朝廷有大义,皇帝多次在御前会议上指责,当今天下混乱,百姓民不聊生,明廷官员脱不了干系。
背着污点,投降派说话都不硬气!
谁也不敢睁眼说瞎话,直言天下大乱,与仕林无关吧?
谁要敢说这话,当天就会人头落地。
加上报纸舆论,民间对仕林和地主多有怨恨,朝廷屠刀在手,仕林清流翻不了风浪。
嗯,主要还是朝廷当初杀官绅地主太狠,将江南贪官污吏、违法劣绅一网打尽,把仕林清流杀怕了。
张煌言解释道:“北方多有变局,我感到朝廷即将有大动作,准备参军,建功立业。”
“参军入伍?”杨柱廷惊呼道:“玄著,你疯了?以你的才华,明年拿下状元轻而易举,甚至可以成为朝廷最年轻的状元,名垂千古。”
“通天不走,何必冒险参军?打仗可是会死人的,敌人子弹不会认识你是谁,有多大才华。”
杨柱廷和张煌言惺惺相惜,交情深厚,他真心不想张煌言去冒险。
“柱廷,你还是没看明白啊。”张煌言摇头感叹道:“当今天下,乃世之争,圣上乃千年难得一见的雄主。”
“陛下一心想建立个万国来朝,让华夏人立于万国之巅的大帝国,从经济、军事、科技、民生各个方面,远超其他国家,通过吸异族血,来反哺华夏,从而世世代代让华人高人一等。”
“想要达到这个成就,没有战争,没有强大军事力量是不行的。”
“而且,这种事非一代人之功,必须要有人前仆后继,继承这种理念,才会把华人至上,深深印在西方白人、蒙古、沙皇等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