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三年。
随着李世民颁布圣旨,随着贞观三年的年号传遍天下,李世民这个皇帝也彻底坐稳了,现在大唐的百姓都已经知道他们的皇帝已经不是武德皇帝,而是年富力强、英明神武的贞观皇帝。
土豆经过两年的酝酿和繁殖,在朝廷的大力推广下,首先在山东和两淮之地进行耕种和收获,望着那如山岳般的土豆,在场的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员都陷入了久久的震撼之中。
粮食!
粮食!
还是粮食!
他们生活了一辈子,什么时候见过亩产这么高的粮食,听说许多人都激动的满脸流泪,搂着那些土豆连睡了好几晚上,只等到下雨收土豆,他们才依依不舍的从土豆上爬了起来,而这次土豆的大丰收也给了整个大唐无法匹及的信心,也让李世民的声望达到了难以置信的高度。
自古王朝以来,哪个朝代能够让百姓吃饱呢?
没有!
但是现在全天下的人都相信,他们的皇帝李世民可以。
而随着玉米的丰收,吃着香喷喷的玉米饼子,大唐的民心都汇集到了李世民的身上。
于是,李世民在朝堂之上的阻力也越来越少了,他挥斥方遒,命令李恪的新闻馆全面报道边疆百姓的困难生活,报道那些敌国时常对大唐侵扰的残忍真相,于是乎,越来越多的百姓愤怒了,他们的土地怎么能够被外族侵扰,他们的兄弟姐妹怎么能够被别人欺负。
请战!
请战!
再朝廷的有意引导下,夷男作为背信弃义的典型代表成为了大唐百姓最鲜愤怒的对象。
原来他曾经是颉利的人,就是那个经常欺负他们的颉利。
当年他们的皇帝好不容易打败颉利,看在夷男听话的份上放了他一马,没想到他现在却是变本加厉的又开始犯我大唐了。
打!
必须打!
大唐的领地不应该停留在漠南,漠北也应该是大唐的领地,甚至西域也应该是大唐的。
“出征!”
“讨贼!”
李世民顺应民心,在全国人民期盼的眼神中下达了征讨夷男的命令。
瀚海都护府自然成为了先锋军队。
与此同时,李世民又调动左右威卫、左右卫、龙武卫等主力共十八路大军浩浩荡荡的向着夷男所部而去。
而反观夷男所部,看着这浩浩荡荡如排山倒海般的大军像潮水一般向他们袭来,第一时间选择了投降。
对!
以前他们跟着夷男混,无非是为了金钱和地位。
可是这一年,他们虽然在漠北,可是住的是砖瓦房,用的是丝绸瓷器,喝的也是唐朝运来琼浆玉液,那小日子过的简直不要太舒服。
如今看着大唐军队如此快速的聚集在边疆,还有那锋利的弓弩和长刀,他们先是沉默,而后毫不犹豫的选择站在了大唐这边。
至于夷男……
他们都表示不认识!
乔师望自己都没有想到战争会这么顺利。
等捷报传回长安,李世民满心激动。
“父皇!这是漠北传回来了捷报!”
李世民第一时间找到了李渊,并兴高采烈的说道。
“不错!”
对于这个结果,李渊早有预料道。
当一个国家的实力发展到可以碾压一方的时候,战争有时候会变得很简单。
“若是你能够在等几年,西域诸国会不战而降的!”
“呃!父皇知道我要攻打西域?”李世民没想到李渊竟然一语道破了他的计划。
“一个薛延坨部,至于你调动十八路大军吗?这会只要不是傻子,恐怕都知道你李世民的想法!”李渊说道。
“那父皇的意思呢?”李世民问道。
若是以前,他恐怕不会在意李渊的意见,可是这两年以来,随着大唐国力的蒸蒸日上,他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李渊以前那些看似没有用的生意竟然能够起到影响国运的作用。
随着黄盐、煤矿等生意的不断普及推广,朝廷户部的钱是越来越多了。
随着土豆玉米粮食的推广,百姓的收入也越来越多,甚至很多人都开始做点小生意或者去作坊干活挣点外快钱。
随着道路的铺修,货运和人运的速度也越来越快了,这就节约时间成本,加快了马北货物的流通,极大的丰富了人民的物资。
随着官牙局的建立与统一,每个月朝廷不但得到一大笔的收入,就连市场也被朝廷控制在了手中,那些囤积居奇的事情也越来越少发生了。
随着大安银行和长安银行的不断建设扩展,越来越多的交易越透明化了,那些贪污腐败也随之因为没有发现新的生存土壤而停止了下来。
随着……
李世民明白,这些的点点滴滴随着不断发展,正在汇集成巨大的力量,而从物质和经济上不断强大大唐的国运。
“再等几年吧!大唐的体量很大,现在已经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只要能够按照现在的节奏再发展个五年或者十年,大唐势必成为这个世界的霸主!”
“到那时候,西域诸国将不再是大唐的障碍,丝绸之路上的驼铃声将会再次响彻云霄。”
李渊说是说道。
李世民沉默良久,缓缓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