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34章 吾蛮夷也(1 / 2)

第234章 吾蛮夷也

为何

楚君发愣。

“我楚怎会射杀邓国君”

似乎有猜想。

楚君急问:“为何,何人下令射杀!”

来报的甲兵瑟瑟发抖。

“之前君上有令,护卫楚人,以免地痞流氓作乱。”

“那邓君来楚,与一群人皆穿布衣,突然对我楚袭击,我军还以为是……”

甲兵汗流浃背,拜倒在殿内。

“报!”

就听殿外,急来信使!

“君上,天子、诸侯,以我楚杀邓君为由,欲再聚兵,伐楚!”

什么!

楚君身影一晃,紧握的拳上,青筋暴起。

“好,好啊,我楚也要经受这扬粤之苦!”

褒响之死,楚以此理由,借天子之势攻占了扬粤。

而此时,邓君之死,何其相似。

但却是楚国受难。

“哈哈哈,世人不是傻子,但是愿意装傻子,天子!”

“天子啊!”

“去探,有何国意会天子之盟!”

楚君眼中闪过暴虐之意。

楚国伤不起了。

楚国数百年的积蓄,皆化作水泽一片,若不是风允欲以万物有灵之术,将水泽化作水田,以种食水,再次丰盈楚地。

他楚君此时怕早已疯癫,撞死在殿中,去向先祖问罪。

可……

“我楚国虽水泽一片,为粮食而苦,未来要裁军节度,但,此刻,我楚国之兵,丝毫不颓!”

楚君勒令:“召我楚将帅,备战!”

……

随着事件发酵,邓君之死震惊诸国。

其死,与褒响何其相似,但碍于天子之威压,谁敢说呢

谁会揭穿

谁敢相信

有人无声,无人沉默。

但天子与这些诸侯都忘记了,或许误会。

此时是楚地受损,楚人可都活着,而天子与诸侯之军,方受水祸,此刻真的是起兵的好时候

难不成天子认为,楚国会像褒响之死时,因为国人自罪,而束手就擒

战!

“楚君,风子若是知晓,会怎想”

屈原大惊楚君之想,楚君竟然要利用水军之利,渡汉水,去攻打那些会盟之国!

以攻为守,掠夺这些国家的资源,让楚国回归昨日之光彩,且更近一大步——吞并汉水诸国!

吞并汉水诸国,这是楚国在褒响之死之前,未曾考虑过的道路。

楚本欲开辟蛮夷,而扩楚,但是如今,天子欺楚人太甚!

把楚当做蛮夷……

楚君哈哈大笑。

眼中满是决然。

“风子,我自会交代,屈原大宰,此战对楚至关重要,还请你守护风子,免得风子被恶人打扰。”

一国大宰,却在此时充当一个守护风允之责。

屈原目失望。

又听。

“护卫之余,还望大宰思考,我楚不尊周后,如何行政,可先拟一个官吏制度来。”

屈原震惊。

不尊周

这可不是庶民所传,而是君上所言,莫非,楚国真的彻底不尊周了

“这莫不是你所愿”楚君目视屈原。

“风子言楚人尊祖而寻得,这是楚人的信仰,交由大宰,这是对大宰的信任。”

“臣……”屈原低首,楚君此时坚决,非他所能劝。

可,他心中之楚,不当如此啊!

这与他梦想中的楚国,背道而驰!

“臣,请君上勿被天子虚妄所影响,此刻楚国应该坚守道德,查明邓君之死啊!”

楚君闻声,嗤笑。

不说此时局势逆转,就说,天子会认罪吗

想到此,楚君又悲。

同样的罪,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对待。

“不必说了,来人,带屈原大宰下去,我需与诸大夫,共商战事。”

“诺!”

“君上,君上!”屈原高呼,但楚君不闻不问,不视之。

……

“呜!”战角长啸,吹奏硝烟!

楚国有水军之利,此刻楚地又满是水泽,勾连交互,行水之便利,军队之速,闻所未闻。

而此刻,各国之中,又因为会盟天子,防御疲惫。

“天子在邓国会盟,这鄂国、潜国,申国,曾国最为积极…”

楚君令:“斗廉司马,汝从扬粤直下,强袭潜国!”

“诺!”

“昭阳司马,汝携项燕,以水军过汉水,攻曾国!”

“……”

“昭阳司马”楚君直盯昭阳。

“昭阳,诺,必全力为楚夺地。”

楚君颔首。

昭阳与屈原一般,亲近风允,但昭阳果决,屈原感性。

于此,天子信得过已有承诺的昭阳。

随之又令。

“景阳,你与成之玉一同,谷国,将楚国关门,推至谷国境内,以绝此地之威胁。”

谷,在安地之上也。

众人所想,不言而喻。

若是攻谷国,那安地如何安排

“安地……风子为楚良多,待夺下后,就将谷国归入安地,而谷地同时安排楚国军队,护卫安地安危!”

“那风子”孙叔敖本一言不发,他清楚,一些事情,自己这位国相也不能过问,但风允之事,一言一行,对楚国来说皆为大者。

风允正为楚地行术,恢复楚地生息。

但楚君却要出兵……虽说是因天子失误之策,而有了攻打诸侯国的理由。

但这依旧会成为不道义的事情,甚至是拖累风允的名声。

可,此战大利楚国百年,作为一位胸怀大志的君主,有开辟之心的君主,这是不可不去把握的机遇。

所谓道义与楚国未来,楚君的选择一直很清楚。

可风允……

楚君比谁都清楚风允为楚国的所做所行。

知晓风允为楚,从无私心,或者说对人道,皆无私心。

“本王与风允有约,其一,楚国奴隶者,功可获赎,为庶民。”

“其二,庶民有才能者,亦可为楚国仕。”

此言出,朝中多数人心头一顿。

“君上……”有人欲言,但却被楚君瞪视,那人不敢说下去。

“诸位记住,攻打诸国,需秉承人道,为楚国之开拓而攻,不可伤无辜之人。”

“切记,人道不可违!”

楚君扫过每一位朝臣的脸。

“风子出关后,寡人自会请罪,所有的罪,寡人都一力承担!”

言尽,楚国动。

将帅突袭,以有备之军,攻疲惫分散,少兵之国。

岂能不胜

“报,斗廉司马攻破鄂国!”

“报,昭阳司马攻破潜国,直逼曾国!”

“报,景阳先锋与子玉先锋,攻破谷国!”

“报……”

周礼之国震撼。

楚国突袭,此时会盟之国,皆无力可挡。

那会盟之军,紧忙退兵,可国已经被楚国占领。

有城墙之势,望而兴叹,即使怒火攻心,奋力而攻。

但其战败之声也不绝。

楚人因为褒响之死,本就对楚君有怒,但楚君为国君,他们为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