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奥成知道父母不会让他知道这些事,
尤其是母亲,也能明白她是为自己好。
可没办法,十几年来都不知道,为何会重生在这样一个警察家庭,
就算是巧合也不会这样巧。
特工,警察,简直绝配。
回到卧室的陈奥成根本没有睡,
开始在网上搜寻C市最近重大案件的新闻。
现在的自媒体是把双刃剑,流言蜚语满天飞,
自然其中也夹杂着某些真相,而且信息渠道更是多样。
虽然不会有很多详细的细节,
但地点、时间、人物这些最基本的情况还是会有。
对于一名敏锐的特工来说,再小的信息也难逃他的法眼。
很快,他根据简单的信息得出几个结论:
1、凶手是突然开始行凶的。从使用的工具上来看,是个男人。
2、男人只对女子行凶,最大的原因只能是感情问题。
3、介于受害女性的年龄都不大,可以看出这个男性的年龄也不会很大。
4、路线一路向西南,方向上来看是要逃向关里。
5、第一起案件到第六起,每件案件间隔都在一两天的时间,
若不是什么刺激到他,就是他发病的间隔期。
只是......
距离第六起案件到现在已经过去一周,
为何会没有再发生呢?
如果是精神病的话,独自坐车逃向关里的几率很少,一旦犯病就会被认出来。
这一点可能警方已经察觉到,
所以按照步行的速度来断定,凶手大概率在县城范围。
还有,如果这个凶手真的是年轻男人,那很可能有两种情况,
一是社会闲散人员,
二是在校学生。
如果是社会闲散人员,他要逃往关里一定早就逃走。
如果是在校学生......
第一反应不应该是逃,而是......
回家!
可为何一个星期都没有犯案......
如果真的已经回到家里,藏在家中,
那就说明他不一定是精神病,故意在躲避。
或者说......有其他原因不能出来犯案。
......生病!或者受伤!
这是个潜在的大炸弹啊!
关键是,
第六个受害人的现场到底发生什么,才导致犯人这么长时间没有犯案......
凌晨两点,陈奥成还在搜索关于第六个受害人的所有信息。
但除了被害现场的街道位置外,其他信息完全没有用,
也许是警方感到事件越来越严重,最大化压下信息,减少社会影响。
秉承着不放过任何一点信息的准则,
终于在仅有的一条信息上,发现一件不太确定的事。
案发现场是在一片尚未拆迁的棚户区,
位于一处只有名称,却早已关门的木材家具制造厂里。
陈奥成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将自己代入凶手的视角。
眼前是一个毫不知情的少女,
周围是低矮的棚户区,
空旷的地方是一片荒废的厂房。
木材家具制造厂里有什么?
木材、木板、废弃的家具、腐朽的铁皮门......
还有什么是不容易注意的东西?
陈奥成模拟当时的场面,口中喃喃自语:
“我拿着U型锁,敲在她的头上,
一下、二下、三下......
我不在乎她死不死,只要她能得到惩罚......
她不动了,她死了,结束了......
我这时......清醒了?
内心的愤怒得到释放了?
于是我逃跑......
跑过凌乱的胡同,跑过堆砌的木头、跑过的各种杂物......
跑向附近的厂房。
破碎的玻璃窗,扎手的铁皮门,损坏的木板......
我......我受伤了!
是玻璃窗?
不、不是......它不妨碍我继续作案。
是铁皮门?挂到胳膊?
不......这不影响行动......
到处都是损坏的木板......
木板上的铁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