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20章 一地鸡毛(1 / 2)

第20章一地鸡毛

四丫没底气的回答,乐得周书记大笑。

介绍到王书雯时,周书记问,为啥不愿意来县里呢?

王书雯红脸低头小声回,我想在底层再锻炼几年。

是沈三丫不同意你来吧?

不——不是。我觉得我还不够资格,还需要好好学习。

周书记笑了,你知道沈三丫为啥不同意你来县城么?

为——为啥?

因为你太漂亮。

周书记又转身对沈红菊说,还有你,将来最好也别进官场。

沈红菊脸红点头,一个字也不敢回。

周书记又问了看病的情况,最后仔细看看沈红莲,陡然笑问,教你藏粮食的好心人是谁?

这突如其来的问题惊得沈红莲一愣,随后大胆凝视着周书记,沉吟了一会,看周书记没有罢休的意思,只好说,她应该和周书记有过一面之缘,其他的,不能说。

周书记笑了。说了等于没说,你确实值得信任。

看沈红莲微笑不语,周书记继续说,真的很想知道他是谁,好向他讨教一二。我也知道你经常和他联系,就是查不出来。此人必定聪明绝顶,文采斐然,你的文笔,都是他教的。

沈红莲依旧微笑不语。心道,他教个鬼,他根本不存在,你能查到才怪。

周书记摇头苦笑,我可以逼你说出来,又不能逼你说出来,甚至问都不该问,问了就是罪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么?

沈红莲装鹌鹑,我真不知道。

不。你知道。只是不想说。

大概是因为周书记是好人吧。好人都不希望为难好人,更不希望祸害好人。

你知道什么是好人么?

您就是好人呀。

请说心里话。

一定要说么?

周书记点头。

沈红莲暗叹一声,又要做文贼了。

小声慢慢说,好人有四个条件,根植于内心的休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作想的善良。

周书记慢慢回味着这四句话,忽地双掌猛拍,转头吩咐秘书,去叫人泡几杯茶来。

扭头请众人坐下,自己坐到沈红莲对面,看得沈红莲心里发虚。这也太难做到了,不过,难能才可贵。照这个标准,我可算不上好人。

周书记又直视沈红莲,你知道我算不上好人,为啥还要说我是好人呢?

沈红勉强吐出两个字,客套。

请说实话。

相对于一点都做不到的人来说,您真算得上好人。好与坏是相对的,相比较而言的。

这属于哲学范畴了。

沈红莲点头。起码,您满足了做好人的基本条件。

那你说说,好人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聪明有文化。

为什么?

愚蠢的人不可能善良。文化代表着一个社会的良心,能坚守道德底线。

愚蠢的文盲也会做些好事的。

做些好事可称不上好人。其实,人不该以好坏善恶论,该论的是人格,人性。

周书记微笑点头,你知道人生最开心的事是什么么?

四丫抢着答,这我知道,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

周书记一笑,看着四丫问,那你知道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么?

四丫骄傲地答,知道呀,久旱逢甘雨,一滴。他乡遇故知,债主。洞房花烛夜,梦里。金榜题名时,同名。

众人一齐哈哈大笑。

笑完,周书记问沈红莲,你觉得呢?

沈红莲想了想说,最开心的是遇到知己,最痛苦的是,明知是错,却无计可施。

周书记脸色忽然转暗,眼里似有泪光闪动。

沈红莲暗叹一声,小声咕哝道,人要崇高不救世间烦恼,我等都是俗人。

一时间,小会议室里气温陡降,连四丫都不敢乱动。

好一会,周书记才抬起头,今天干嘛特地来找我?

沈红莲看着周书记的眼睛,笑着吐出几个字,想开个后门,搞点票卷。

哪一类的?要多少?

自行车票要两张,肉票布票副食品多多益善。

周书记大笑,太过分了,这种票卷我们都紧张。

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不可能有下次的,除非你再立新功。这次就当是县委对你以前做的好事予以奖赏吧。

不谢。

你清楚这意味着什么么?

生命的本质在于掠夺,互相掠夺资源。有人吃撑,就有人挨饿。有人过得好,就有人遭罪。我可不是圣贤,先喂饱自己再说。

周书记苦笑,站起来走向门外,边头也不回地说,真想促膝长谈,可你太小了。保护好自己。

彼此彼此。

一群人从县委出来,当即去了供销社,买了一辆永久牌二八大杠,花了一百四十五块。

沈红莲说,这车就送给三嫂做嫁妆吧。

王书雯摇头,不行,这太贵重了。到镇上工作后,我自己赚钱买。

王书雯母亲说,等你那点工资,猴年马月也买不上。你哥也没车子呢,走个亲戚都不方便。给你你就拿着,和三丫头别客气,反正债多不愁。

沈红莲赞道,婶婶说得在理,三嫂去镇上上班,天天来回三十里,没车可不行。

王书雯急道,妈,她二伯家还没车呢,我怎么有脸要。到了宣传办,公家可能会配车的。

沈红莲说,我手里还有一张车票,就是准备给红菊买的。等公家配了车,这车给你哥就是。

王书雯还想拒收,终于没开口。

剩下三十多块钱,买了镇上没有的布和针线纽扣,还有一大包镇上买不到的零食。

二伯夫妇听说三丫送了新车给红宝未婚妻,当即跑到门上向沈世海叫屈。老大家都有两辆车了,我家红书正说亲呢。

四丫说,票和钱都是我三姐的,她想给谁就给谁,关你啥事。

看到女儿沈红菊翻白眼,二伯讪笑,我就说说,三丫别往心里去。

沈红书说,我才十七,暂时不想结婚。要用车,大伯和三叔又不是不借,急什么。

沈红莲手里的钱又一次被清空。

发出去的两篇武侠小说和两篇鸡汤一直杳无音信。

看来鸡汤文被女校长发滥了,得往外省和高层发展。

得尽快搞到投稿地址。

女校长手里肯定不少,人脉也广。

抽空去见见她。

这个时代作者分级别的,和几十年后一样,出了两本书才有资格进入国家作协。

和看文凭用人一样,纸媒也是看作者级别用文的。

古往今来,等级永远是难以逾越的鸿沟。

干部还分十几级呢。

说好的人人平等呢。

不过,三年后倒是很平等的,因为稿费被取消了。

不能共同富裕,那就共同贫困吧。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一边批孔一边做孔。

第二天下班,王书雯拢了一下癞包庄,偷偷塞给沈红莲六块银元。我妈给你的,你不收,车子我就不要。

这可比车子值钱多了。

哪儿呀,一块才换五块钱。

沈红莲心道,将来一块银元能过千,一辆自行车才一百多,怎么能比。

沈红莲也不客气,开心地收好。

文化人就是识趣。

到了十月份,无数城里人持续被动员下乡定居。

癞包庄也接受了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