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结婚
这个时代的通讯太落后了,电报还没正式启用。长途电话也是刚开通不久,四位数的手摇电话打长途不知要经过多少次交换机中转,有时一整天都占线,传递信息基本都是信件。
后来发现军方电话中转会很快,李书诚便成了最佳传声筒。
十月份,李书诚来电话说沈红书又在邻县开了个木器厂,上次的存货都用得差不多了,木材需求量很大,尤其建筑用材。
沈红莲当即决定月底继续投机倒把,让李书诚和沈红宝将两个木器厂的资金取出,不够就向镇上服装厂和木器厂借,一定要凑满二十五万,到京都汇合。
李书诚说沈红宝已经统计了,算上沈家的所有人的存款,根本不需要借。
沈红莲断然命令,必须借,起码借十几万。厂里不要,我们就不还。
李书诚被气笑了,心道,厂长是你从东北救出来的那个文友,敢向你追债么。
沈红莲也是一肚子气,一年吞我十几万的分红,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真以为我好欺负啊。
信息不发达也有好处,很难查到沈红莲买运木材到底花了多少钱,加上她是按照当地官方价格出售,且用的集体企业木器厂的名义,还不要木材票,即便有疑问,也极难拿到有力证据。
有人检查就说发票收据弄丢了,中间环节那么多,想补办也未必能找到人,何况有些付出根本就没有收据。
加上沈红莲动不动就大捐特捐,官方得到好处,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前两次无人过问,收据发票早就被沈红莲偷偷烧了。
信息不发达,交通更不发达。霸占的吉普车被沈红莲留在家里给沈红宝沈红书用,这边基本都窝在厂里,难得骑车出去闲逛。
厂里开业的时候,沈红莲就向县委提出申请要买一辆吉普车,三万多块在当代可谓巨款,但对沈红莲来说不算个事儿,可惜一直没得到回复。
没到月底,沈红莲当先带着李书文和顾鸿远以及已经怀孕的季小莲赶到京都,他们要先去联络几个老家伙的亲友,见机行事。
和他们划清界限的就算了,只寻找有牵挂的。很快打听到数理化教授夫妇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已经下放去了冀省农村,暂时无法联系。
老中医的妻子在原址扫大街,由四丫先私下串好口供,沈红莲以亲房外孙女的名义先接到招待所住下。子女已经声明脱离血缘关系,暂时是安全的,四丫以找人为由上门递了个口信,并丢下两千块钱。
作家就是被妻儿举报成右派的,不予理会。
翻译的妻子离婚后,带着儿子回了邻市娘家,应该没事。
不得不说,女孩子找人这种事就是有优势,很少会让人怀疑。尤其四丫和李超越挂着清大的校徽,更让人相信。
能被推荐到清大的,无疑是又红又专的接班人人选,栋梁之材,能让大部分人肃然起敬。
看看时间还有结余,沈红莲干脆好人做到底,带着四丫和李超英去了相邻直辖市,半天的火车就到了。很快按地址找到翻译的妻儿。
说明来意后,妻子断然表示不想再和翻译有牵扯,三个女孩只好留下两千块钱,怏怏回转。
隔天沈红宝和李书诚也到了,几人不再耽搁,带着老中医妻子赶往江城。
技工妻子的娘家就在江城。妻子一直没有工作,十六岁的儿子正准备响应号召下乡。听沈红莲一说,求之不得,当即同意和他们一起走。
购买木材已经是熟道,负责人对特别懂规矩的沈红莲如见亲人。几份县级木器厂,县政府和一张军队的木材采购证明,批了四千多方。搬运,联系车皮等事宜照样全部交给负责人处理,沈红莲又额外多给了一千。
这次没有等待木材上车就启程回转,沈红莲和季小莲带着几个下放人员家属回鲁省,沈红宝、李书诚和顾鸿远三人去省城等待接货,然后分成三个船队,分别开往老家的三个木器厂。
生意做到这种程度,已经不需要沈红莲亲力亲为。
这笔肯定会让沈红莲的身价又飙升一倍。
啊。成百万富翁了呀。
抵得上五十年后的一个小目标了呀。
谁说这个时代不好的?谁?站出来和沈红莲论论。
封闭的时代就是安全,人贩子还没有出现,车上小偷也极少。
没介绍信出不了门,流窜的很快就会被抓住。
上次遭遇抢劫犯的意外,让铁道部更加强了巡查。
除了物质匮乏,还都不错。
不用说,几个老家伙对沈红莲的办事能力简直顶礼膜拜,技工和老中医差点跪倒磕头。
季小莲笑骂,三妹最不喜欢矫情,更不信赌咒发誓,都一大把年纪了,别玩这些虚头巴脑的。好好待着,别给三妹添乱就行。
收支包干后,生活有了明显好转,责任到人是有好处的,起码给了做事人不少发挥空间。
计划生育开始启动,提倡生两个孩子,实行“晚、稀、少”的生育政策。
几十年后鼓励生育都不行,因为养不起。现在想方设法也要生,人丁兴旺才有希望嘛。
嗯。得尽快结婚,趁着政策开始还算宽松,争取生三个四个。
订婚这种可有可无的程序还是省了吧,直接同居得了。
李家喜出望外,当即将喜日定在腊月二十。
沈红莲不想高调,连家人都不希望来参加,太远,下游平原又没通火车。汽车转火车再转汽车,直线距离一千五百里,乘车来得绕道一倍以上,再顺利也得四五天。折腾啥劲啊。
还是做一个安安静静的低调的美新娘好了。
前世自己结婚也就至亲到场,只有三桌人,庄邻都没收贺礼。
婚姻在于长久的经营,能不能长久和婚礼大小没丝毫关系。
沈红莲岂是注重形式的俗人。
这里也要一切从简,实在不行,也就弄个一块钱的贺礼,不然不能彰显沈红莲的豪气。
听沈红莲说家人不一定会来参加,李家从喜出望外又变成了疑虑重重。
因相距太远,来回路费就是笔不小的开支,普通人家根本负担不起,亲人不到场很正常。
可沈红莲是普通人家么?
有能力到而不到,只能说明沈红莲对这幢婚姻并不重视,也就不得不让李家怀疑沈红莲的最终意图了。
事实上,李家和李书文对这场婚姻一直感觉很梦幻。以沈红莲的条件,起码也得嫁个县城公务员啥的,怎么也轮不到李书文。
偏偏就匪夷所思地看上了,还一眼定终身。
说不认真吧,人家砸了这么多钱在这办厂,建造婚房,还预先住到这里不走了。并且对李书文和李家都很好,主动亲近,一点都没把自己当外人。
说是认真的吧,一点都没把结婚当回事,就像领了结婚证就住到了一起这么简单。
没错,定了喜日后,沈红莲就和李书文去县城领了结婚证,当晚两人就住进了新房。
以沈大妈几十年的性爱经验,要搞定一个毛头小伙还不是手到擒来。何况这副身体早就养得细白粉嫩的,还因为每天锻炼,腰身的轻柔远胜常人,一下子就让李书文沦陷到无法自拔。
冰清玉洁没错,经验丰富也没错。
作家嘛,懂得床笫之欢有啥好奇怪的。
还没结婚就开始度蜜月了。
嗯。这才叫蜜月,什么都不想,连穿衣服都觉得麻烦。
沈红莲被情爱滋润得越发的光彩照人。
见李书文痴痴地盯着她看,沈红莲眼一瞪,老是这么看我干嘛?
李书文笑,你就像个怪物。做事的时候雷厉风行,让人不敢正视。在家里又特别温柔懂事。
沈红莲笑,这有啥好奇怪的,人都有两面性嘛。一个躯壳喂日常,一个灵魂补岁月。一个在烟火里谋生,一个在月光下谋爱。一个间歇性奋发图强,一个持续性堕落放纵。谁都一样。
李书文始终不敢相信,你这么好,为什么会选我?
沈红莲抱着他亲,都说好几遍了,对眼,对味,就是缘。珍惜眼前,别想太多,我们都会好好的。
文友说过,世上哪有什么牛郎织女天仙配,都是统治者故意宣扬忽悠底层傻叉的,目的很明显,只要你们老老实实在底层为奴,就有机会受到公主仙女青睐。灰姑娘和王子也一样,几乎所有艺术都在用身份悬殊却产生爱情的落差缓解阶级矛盾,其实都是扯淡。自古以来,门当户对利益互换才是婚姻的本质。
受文友影响和一辈子的切身体会,沈红莲也从未相信过爱情,能凑合着过一辈子就已经是人生赢家了,别谈什么自欺欺人的爱情好吧。
由于季小莲已有身孕,顾鸿远没等卸完木材就赶了回来。
然后,四丫和李超英也提前请了假,并瞒着沈红莲去了冀省乡下将教授夫妇的女儿女婿和外甥带了来,一起安排到厂里。
看到李超英得意洋洋地说着找他们的经过,四丫没好气地说。屁大点事,至于这么嘚瑟么?要不是我,你被人卖了都还帮着人贩子数钱呢。
沈红莲甚是欣慰,脸上却轻描淡写,这种小事确实不值一提。我的事才是大事,办得怎么样了?
四丫摇头作无奈状,看来毫无进展。
李超英差点要哭,好容易做成了一件事,就不能夸夸我么。
四丫一本正经地竖起大拇指,你已经不是三岁小孩了,起码也得五岁以上。
沈红莲点头,除了脑子不灵光,其他还可以。
李超英气得七窍生烟,朝沈红莲扬气拳头,二嫂,敢不敢出去练练。
沈红莲双手叉腰,好。让你看看什么叫天高地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