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61章 东县再起(1 / 2)

第61章东县再起

农场被西县收缴隶属集体后,一群老人已不再方便。

文友小说里说,秋后将会有新的运 动,人多嘴杂,这群老人就可能会被举报,一不留神会被抓去批,沈红莲也会受到牵连。

这些,沈红莲当然不方便解释,也不需要解释。

好在那一群老家伙都很配合。

同时让沈红书夫妇和二伯一家迅速辞职。并在综合厂和塑料厂放话,说要在东县办厂,愿意跟着陪同东山再起的,尽快办好离职手续。

虽然在原厂有转正端上铁饭碗的机会,但沈疯子对技术工的奖赏早就有目共睹。何况要不是沈红莲,绝大部分人还是农村社员呢。

懂得感恩的不在少数,尤其两个高级技工带出来的徒弟们,很快便有二三十个技工离职。

沈红宝从钢厂码头用船运来两千多方木材,沈红书则到处采购砖瓦。

人多力量大,不到两个月,三十多间单层宿舍就盖好了。

早就在木器厂订购好的家具和办公桌随即运来,让职工相继入住。

沈红莲当然不会亏待自己,专门设计了十几套两层的豪华别墅,等着入住。

这里靠近地级市,有水泥厂钢铁厂,水路运送黄沙石子也算方便,钢筋混凝土早已使用,造两层楼的别墅并不难。

为此,沈红莲还特地去请建筑专家董氏夫妇设计了正规图纸。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这帮人再建造塑料厂就容易得多,直接在原先的基础上做了改进,起码能节约三成时间和成本,且比西县的塑料厂规模更大,设施更科学更合理。

至于机械和原材料的采购,沈红宝可谓轻车熟路。

投资越大,洗钱洗得就越干净啊。

对于沈红莲的釜底抽薪,西县县委既焦急又无奈。将她扫地出门时,有人就猜测会遭到报复,没想到来得这么快。不过,这也是正常操作,不然就不是沈疯子了。

初冬时分,运 动如期降临,上级组建了基本路线教育工作队,进驻底层各单位审查教育。

这个时候,那群被下放的老家伙才明白紧急撤离有多重要。

沈红莲这边也是大力建造,东县县委这个时候很识相,禁止打扰。

人家正全心全意搞生产建设,正找关系进厂的附近群众和觊觎这个厂干部位置的首先不答应。

全公社一年的产值都没有塑料厂的投资大,光是基础建设就让全公社的收入增加了一倍,让附近社员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这个时候找沈三丫的麻烦,简直就是和附近的社员干部作对。

这天,西县两个主要领导驱车二百多里找到沈红莲,恳求援助。

原来塑料厂和综合厂很多职工白天上班,晚上还要接受路线思想教育。

塑料厂因工人操作不当,一台主要机器损坏,两条生产线停摆,一人殒命,两人重伤。

综合厂发生火灾,十几人受伤。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事故是技术骨干离职引发的,工人联名上书县委,请沈红莲带人回去主持生产,自然被沈红莲一口回绝。

看沈红莲这么绝情,县委干部怒道,你还有二百多万在县委,工厂要是不能运营,怎么还你。还有农场里的疗养院,你不在,可不保证里面的人不使用。

沈红莲淡笑道,都是身外之物,无所谓呀。怎么耍无赖都行,你们开心就好呀。

另一个干部圆场,合约确实不符合集体所有制这个基本纲领,应上级指示修改,我们也不敢违背,都是没办法的事。你几年的心血,就眼看着毁于一旦么?

沈红莲大笑,我被你们赶出门那一刻,厂子就和我没任何关系了呀。

唱黑脸的依旧强硬,要不是工人联名上书,我们也不会来求你。别以为除了你,地球就不转了。

沈红莲一点都不激动,憨笑道,我没请你们来呀。

唱白脸的说,三丫头,知道你心里有气,但得为那么多工人想想是吧。说说你的条件行不?

沈红莲笑着摇头,我一介草民,哪敢跟你们这些老爷谈条件呀。你们想弄我,就像捏扁一只蚂蚁。随便给我扣上一个的帽子,我就嗝屁了呀。

唱黑脸的怒道,你还真给脸不要脸了,真以为我们治不了你么。

沈红莲傻乎乎地点头,是的是的,有本事就来治我呀。

唱白脸的赶忙拦住要离开的沈红莲,知道你建厂缺钱。这样吧,我们提前还你五十万,你派技术工去修整一下,按厂里最高工资结算,正常运营了,再召回。另外付给你两万奖金。

沈红莲捂嘴大笑,我是钻进钱眼里的人么。早说嘛,非要搞得彼此不愉快干嘛呀。立个字据给我,这就派人去。

唱黑脸的气得青筋爆出,差点开骂,却被唱白脸的阻止住。

奶奶的,想保住钱财太难了,只能化整为零。

西县不是找不到技术工去修整,魔都有的是高技术人才。只是代价太大,如果找不熟悉的,搞清楚原先的机械流程就需要不少人力,弄不好还会拆掉重建,那样对县里财政无疑是不小的负担,怎么都没找熟悉的老技工划算。

沈红莲作为开悟了的写手,怎么可能不清楚。

还是丢开面子赚钱吧。嗯,得加大做假账力度。

造人也不能耽误,算算还剩三年就恢复高考,起码还得再生一胎。

老中医的逆天医术得继续使用,必须再生一次双胞胎女儿。至于丈夫和婆家与生俱来的重男轻女陋习,完全不予考虑。

搬进生活区后,又开启撒钱模式,公社提供了五保户名单,沈红莲亲自登门捐赠。

捐不捐,捐多少,完全取决于她的眼缘和心情,反正绝大部分都有份,不少有利用价值的,会很慷慨地发给一百块,让他们短期内不用为温饱发愁。

没人知道撒了多少,听说她不记账不统计,还禁止受捐的公开数目,一副做好事不图名的高大形象。

一边借债投资,一边撒钱做所谓的公益。

沈疯子的绰号确实不是凭空来的。

县委听了沈红莲捐赠事迹,并不奇怪,沈疯子的慷慨也是出了名的。对这样的好人好事可不能坐视不管,开会商议后,决定授予沈红莲县模范青年称号。

作为省先进生产者,加一个县模范身份显得多余,但沈红莲不在组织,其他确实没啥可嘉奖的名头,几乎都觉得画蛇添足。

这天中午,沈红莲照例和李书文在生活区遛三个小屁孩,边看一群建筑工人忙乎,边等吃午饭。

听到有人叫,沈红莲转身一看是个陌生小伙,我是沈三丫,找我啥事?

小伙子举起了小提桶里养着的二十几只河豚,我是江边捕捞队的,送给你尝尝鲜。

看到小伙子很是精瘦,眼里透着明显的邪气,沈红莲淡淡地问,是捕捞队让你送给我的么?

之所以有此一问,是沈红莲来到此地后,经常让食堂的人去集体捕捞队买江鲜打牙祭,并对河豚情有独钟,为此还专门请了一个祖传烧河豚的大师傅。

小伙子避着沈红莲的注视,这东西没有专业大师傅烧,谁也不敢吃。这是今天刚打到的,我就从捕捞队弄了来。

沈红莲问,多少钱?

小伙子说,卖不掉的,不要钱。

李书文凑上前一看,有七八斤吧,照市场价,给你十块得了。

小伙子摇头,真不要钱。

沈红莲很不耐烦地对李书文说,给他十块,不收就把鱼拿走。

这个时期的江鲜又多又便宜,且都是稀罕之物,三十年后,大几千甚至上万一斤的明前刀鱼和江里河豚,现在才块把钱一斤,不吃白不吃。

何况三十年后,长江还会全面禁捕,现在不吃,更待何时。

扭头又对小伙子说,只此一次,下不为例。你私自卖鱼属于投机倒把,我可不想惹祸上身。

看这小伙子不像正经人,沈红莲可不想亲近。

小伙子迟疑了一下,自我介绍说是文友的二叔。

沈红莲心里咯噔一下,想起文友文章里说过,最不待见的就是他二叔,吃喝嫖赌样样精通,坑了文友好几次,兄弟关系势同水火。

故作镇定地回,不认识你说的是谁,和我丈夫去食堂拿钱吧。

小伙子急道,就是你打了又给他两千块钱的那个孩子啊。

沈红莲冷哼,我打的孩子可多了,送出去的钱更不知有多少,到处都有,随便抓一个打一顿玩玩,谁知道你说的是谁。

小伙子一愣,报了文友的地址。

沈红莲摇头,我心情不好就到处去打孩子,打过就忘了。

小伙子坚持,你打过他两次的那个。

沈红莲装傻,碰巧的吧,反正我一个都不认识。

李书文赶紧推小伙子离开,不知道沈三丫有羊癫疯么,别惹她发病。

小伙子疑惑地问,沈三丫——真有疯病啊?

李书文哼了一声,你以为沈疯子的绰号是假的啊,她发病了,连我和孩子都打,往死里打,谁不怕啊。

沈红莲暗骂,这人渣肯定赌输了,想来我这里弄赌资,真是瞎了狗眼。

没想到这事却惹上了麻烦,虽然生活区有大门,一般人进不来。可在里面搞建筑的工人每天都有几个带孩子上工,还被怂恿了,不停围着沈红莲转悠,巴不得让她抽一顿的架势,不胜其烦。

沈红莲只好颁布禁令,不允许带小孩子进生活区。

然后,沈红莲去厂区查看也不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