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明彻的回答,给了陈曦北伐的信心。
“当年,我国初建之时,北齐的高洋屡屡来犯,那时候的高洋,真可谓是英雄天子啊,武皇帝数次和王僧辩联手,都无法阻止他的进攻,那时候文皇帝也亲身经历这些大战,我虽然未曾亲历,但听他讲述,我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腥风血雨和惊心动魄。”
陈曦一声长叹,当年北齐人手下,高洋精锐的百保鲜卑,依旧令他心有余悸,他担忧文弱的江南军士,怎么可能是彪悍的鲜卑人的对手。
“可是,贸然进攻北齐,朕的确没有什么把握……吴将军之言,还是容朕再深思熟虑一阵吧。”
陈曦做了很久的皇帝,性情也变得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因为他也终于明白了皇兄当年坚守三吴之地,江南一叶孤舟的不易。
早知人生处处见行殇,最难是君王。
“陛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当年纵然是高洋来势汹汹,最终不也是被武皇帝杀了一个铩羽而归吗?如今我大陈,坐断东南,已历三世,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难道陛下的决心,比不过武皇帝和文皇帝吗?”
吴明彻的一番话,倒是令陈曦胸中的热血在沸腾。
陈曦毕竟是篡了陈文帝陈倩之子,陈伯宗的皇位,一直担忧天下人议论他的功业,不如陈武帝和陈文帝,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比陈伯宗更适合坐这个皇位,而且是称职的。
“明彻,你我自家人,你是知朕的……”
陈曦拍了拍吴明彻的肩膀,推心置腹。
“朕毕竟是靠着一场腥风血雨,刀光剑影,换来的黄袍加身,后人难免会议论朕的功过是非,朕一直逼着自己,要建立超越武皇帝,文皇帝的功业,这样后人议论起朕的屠戮,也至少会心存敬畏。”
陈曦的话,正是他登基以来,最大的心病。
陈宣帝陈曦,端详着镜子中自己的白发。
“陛下,您看这舆图上这片土地,这就是淮北之地,您的千秋功业!”
吴明彻手指舆图,那是一片广袤的土地,是江南的咽喉。
孙权曾经在这里折戟合肥,苻坚于此地功败垂成。
陈曦目光闪耀,激动不已。
“淮北之地,淮北之地……”
陈曦沉吟不已。
“当年,宋武帝刘裕豪迈地说,有人在这里铩羽而归,而我,偏要在这淮北之地,立下天威。”
陈曦对宋武帝刘裕的功业神往不已,倘若能建立宋武帝一般的功业,那便是可以超过武皇帝和文皇帝了。
“烈火烹天堑啊,这是无尽的功业,也是无尽的风险啊,朕要如宇文邕一般,御驾亲征,讨伐北齐,吴明彻,你就是朕的前锋将军。”
陈曦执玺斫案,遥临吴江。
吴明彻接过皇帝的虎符,承君一诺,开始训练楼船和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