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二百一十二章 水力钻床(2 / 2)

陈勋想了一下,上前说道:“大人,如果要打造两百座水力钻床,这耗费的钱粮恐怕不少。况且,以现在这些水力钻床的产能来看,也能满足我军需求了。”

而且铳膛钻好不就完了,还需用四棱的钢条将膛内舌光刮净,又制作螺丝后门等,所以当时打制一门鸟铳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需要大量的熟练工人与设备,产量还不会很高。大部分时间便是消耗在这铳管的钻膛上。

刘衍眼前的水力钻床,便是这种人力钻床的改进版,钻膛速度飞快地提高到一天两根,这效率的的提高可说是非常显著了。

于是刘衍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兵甲督造处的工坊内,徐乐向刘衍展示了一个奇怪的机械,与刚才看过的那个水力钻床有着明显的不同。

而且以刘衍目前的情况而言,对燧发鸟铳的需求量庞大,光是新军将士的装备就需要三千余杆鸟铳,每日操练下来,还会消耗不少的鸟铳,日积月累之下,鸟铳的产量就必须稳定、持续,这样才能供应得上。

起初,那水力舂米机械早在秦汉时便有出现,原理很简单,长长的水维一端连在石向里,一端连着一个方形水箱,然后用竹子当水管,将水引入水箱之中,当水箱的水注满时,水的重量使箱子往下沉,另一头的水维就被高高抬起。当箱中的水倒完之后,箱子轻了,往上升起。另一头的水维就会往下落,重重地捣起米来。如此一下一下,完全不需要人力,非常方便。

不但如此,一座水力钻床一个月可以钻取铳管六十根。两百一十座水力钻床全部打造好,就算按照一半数量来制造铳管,一个月也可以钻取镜管六千三百根,使用更少的人手,却是以往灵山卫工匠生产效率的六倍之多!

这样的产能,在眼下的大明,可以称得上“恐怖”二字。

比起将来的大量生产鸟铳、打制铠甲部件,这些成本是刘衍可以承受的。

现在有了这种水力钻床,火器督造处和兵甲督造处的产能就提升了不少。如果灵山卫再建立两百座水力钻床,加上现在已经建好的十座水力钻床,以一个工匠照看五座钻床计,二百一十座水力钻床,只需四十二个工匠看管,其余的工匠就可以腾出手来制做鸟铳的其它部位。

其实当时大明工匠中己经普遍使用一种人力钻床,便是用木料做框架。用圆形石盘做惯性轮,系上皮条后用人力拉动,使石盘带动钻头旋转钻膛,这种钻床比光使用人力钻铳管已经进步不少,但还是很累。如今在刘衍的设计干预下,将钻床改进成水力后,谭晓大、徐乐等工匠便更加如虎添翼了。

谭晓大略略估计了一下,说道:“回大人,往日用人力钻取铳管,需要近月时日,而用这种水力钻床日夜不停的快速、大力钻取,一日之内,便可钻取铳管两根!”

此时刘衍在这水力钻床的周边走了几个来回,就这简单的机械,可以一天钻取统管两根?

刘衍猛地止住脚步,对谭晓大、徐乐说道:“好,谭主事、徐主事办得好,这么快就造出这些水力钻床。本官决定在灵山卫大力推广、组建这种水力钻床,用以打制鸟铳之用。这种水力钻床,初步便先建立两百座吧。你二人各自商议,按照需求自行分配,尽快组织人手打造出来。”

众人都是吸了口气,两百座水力钻床,操守大人好大的口胃。如此一来,上游的那座水坝肯定满足不了需求,看样子水坝也要继续改建,至少要加高、加固一番,才能让南河下游的水流更加湍急有力。

如今灵山卫的工匠也是缺乏。机械的推广并不会出现抢夺工匠饭碗的问题,反而可以让这些工匠学习到新的本事,双赢的局面。

刘衍这边高兴的对众人称赞一番,徐乐抱拳说道:“大人,属下想,那两百座水力钻床,可否分出八十台,专门制造成这种改良过的,属下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些水力钻床完善到位。”

“可以,就这么办吧。”

随后刘衍下令,给火器督造处、兵甲督造处的工匠们,多发放了一个月的工钱,以示奖励。

谭晓大、徐乐等一众工匠欢呼雀跃,就连魏汉和陈勋也有奖赏,皆大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