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71章 攻破八里桥(1 / 2)

时间:公元1855年1月1日清晨六点。

摄魂第三军全军到达京师前的最后一个战略要点八里桥。

八里桥,原名永通桥,是始建于公元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京师之路上最后一个战略据点。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

八里桥东距通州八里,西距京师三十里,是由通州入京师的咽喉要地。

历史上,该桥在建成后成为了守护京师的一道天然的地理屏障,明、清、民国三代守军在此经历了多次血战,最出名的,就是公元1860年9月21日的八里桥之战。

此战,僧格林沁率领的三万名清军在此抵抗八千名英法联军,惨败。英法联军攻入京师,随后就是圆明园那三天三夜的大火。

现在,攻方换成了摄魂第三军,守方则是大约两万人的八旗、一万人的绿营和八千人的蒙古马队。

在摄魂第三军军长朱伟和三名师长琼英、东方云和长孙无极的望远镜中,八里桥及其周边密布着土垒和战壕,看来,这三万八千名清军是接到了咸丰的命令,要死守八里桥这个战略要点。

想起望远镜中看到的画面,一位军长和三位师长不禁笑出了声。

这里可是野外,不是京师。你土垒和战壕修的在好、挖的在深也不可能比的过京师那又高又厚的城墙。

以这种土垒和战壕是能挡住这个时代火枪和火炮的射击和轰炸,却挡不住他们装备的现代火炮的冲击。

“命令:军部直属第27、112、148三个105毫米炮兵团、第617、788两个150毫米炮兵团地毯式轰炸,给我炸开一条路。我们没有时间在这里耽误。”

“是,军长。”

一个小时之后。

“报告军长,军部直属五个炮兵团已经做好全部炮击准备,等待军长您的命令。”

朱伟手持通话器,只和对面正在等待命令的五个炮兵团团长说了两个字:“开炮!”

闷雷般的声音响起,不过十秒钟,对面清军阵地上先是爆发出一团火光,接着就连成了一片。闷雷般的声音加上大片大片爆炸的火光,从离的最近的清军阵地开始,逐渐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