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那”
年少的王灿芝看着周围的人,在看着那些荷枪实弹的军人时,眼中尽是羡慕之色,年少的她根本不知道,这些军人现在是看押他们的人。
“谁知道呢”
这时火车进站了,驶入火车站的是一辆运客火车,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闷罐车,这多少让那些女人,尤其是带着孩子的女人松了一口气。
“各位,你们拿着自己的号牌进入相应的车厢请有序进入车厢,不要引发混乱,希望你们对你们的行为负责”
手拿着铁皮筒话筒的军官嚷喊着,他的脸上未显任何神色,只有军人的严肃。
没有人会质疑军官的命令,他们清楚的知道,光荣的近卫军之所以光荣,那是因为他们的忠诚,他们绝不会质疑命令,当他们告诉人们不要混乱的时候,那么他们肯定接到直接的命令,就是保证秩序的正常,为了维持这个命令,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一定会采用武力。
牵着女儿的手进入车厢,秋谨和陈撷芬等人都在同个车厢,在车厢坐满人后,几名军人出现在车厢内,他们依然手持步枪,带头的一名军官站在中央过道上。
“给大家添麻烦了”
军官先向诸人轻鞠一躬,然后站起身说道。
“希望各位能够体谅陛下对各位的爱护,你们是中国的精英,或许你们都有着这样,那样的追求,但是为了国家时局的稳定,同时防止你们被人利用,从而发生谁都不愿意看到的意外事件,为了保证你们的安全,陛下特意下令,对你们实施保护”
保护
秋谨一愣,而周围的人却大都面露讥色,在他们看来,这根本就是把他们当三岁的小孩子去哄。
“根据命令,你们将被送往新疆”
新疆
在众人的惊讶中,军官离开的车厢,只有两名军人站在车厢门口,持枪而站的他们眼睛平视着通道的尽头。
离开南京去新疆,秋谨握着女儿的手,一时间,她真的分不清,这究竟是爱护,还是流放了
“是保护他们”
站在陛下的身后,半鞠躬的张峰如实的答道。
“陛下,通过保安条例实际上是在保护那些人,如果他们留在这里,为人所用的话,即便是我们到时人千般不愿,亦要选择采用暴力解决问题,只有如此,才能确保国局稳定”
在张峰说出这番“保护之词”时,陈默然只是静静的站在窗边,望着漆黑的夜空,这是什么事啊不是流放的流放,而之所以这么做,却是为了自己的权力,为了确保钦定宪法的颁布以及实施,为此,不得不把对一些人实施“临禁性保护”。
“到了局势稳定之后,再将他们放出来,到时也就无关大局了”
点点头,陈默然明白,这或许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最后的选择,否则到时一但事发的话,到时自己只能咬牙命令军队进城维持“秩序”,到那时,会死多少人会流多少血
“张卿,朕明白,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还有其它的办法吗
有,就是充分借鉴私拟宪法,但那些宪法的想法固然是好,可却不符合实际,现在的中国,那样的宪法只会带来混乱,最终宪法的尊严受到践踏,无人遵守的宪法,不如不设宪法,至少在钦定宪法之中,自己将竭尽全力去维持宪法的尊严与实施,而且自己也有那个权力。
希望后人可以理解这一切吧
“一路顺风”
心下轻语一声,陈默然的目光变得极为坚毅,想要反对自己,还是等十年之后吧现在对不起了
第233章 算我一个拜大年
第233章 算我一个拜大年
皇宫政务楼一楼大厅内,身着军礼服的侍从军官们肃目立正于大厅四周,持旗手手持国旗,军乐队演奏着国歌,内阁成员、咨议院以及社会各界代表以及各国驻华使节立于台阶下方,宽敞的政务楼一楼大厅,此时完全被一种盛典的气氛所笼罩。
与往日不同,今天的内阁成员、咨议院以及社会各界代表,并没有穿着新制衣,而是全都是穿着黑色或是藏青色的汉裳,而内阁官员们们则手持象牙笏板,毕恭毕敬的站在那。
身为总理大臣的张之洞,手持象牙笏,笏板过首,向着台上的陛下行着鞠礼。
“朕以国家之昌隆及臣民之福庆为衷心欣荣,依承于亿兆国民所赐之大权,对现在及将来之臣民,宣布此不磨之大典。惟赖中华之国民协力辅翼,肇造我中华以垂于无穷,此乃我神对之华夏国民之忠诚武勇、爱国殉公,以贻此光辉国史之成迹。朕承万民之民愿,践华夏之帝位 愿增进其康福,发展其路德良能,并望依其赞翼,扶持国 家之进展,乃践履帝国四年四月十二日之诏命,兹制定此大宪,以示朕所率由,停使朕之后嗣与华夏之国民,及国民之子孙,永远遵行之。”
同样身着黑色汉裳的陈默然在亲自念完最后一句话后,将手中的圣旨卷轴,亲手交给并递交给张之洞若观火。
“臣恭受帝国宪法”
在接宪时,张之洞再次深鞠。
不过是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中华帝国宪法在政务楼的典礼中,以陈默然亲手交给总理大臣的方式宣告发布,在递出宪法的瞬间,陈默然心跳猛然一阵加速,这部宪法会给中国带来什么
是后世国人梦寐以求的宪政,还是在心下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陈默然将视线投给蔡锷、肖炘韧等人,军方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这部宪法颁布将会从根本上堵绝,任何人试图绕过自己确立宪法的心思,但同样的,也有可能给这个国家带来混乱。
混乱
绝不能发生任何混乱
目光一敛,陈默然明白,或许最后唯一能依赖的只有
“国家统治之大权,朕承之于万民,侍之于子孙。朕及朕之子孙将来须循此宪法条款实行而无惩。
朕珍重国民之权利及财产之安全并予以保护,兹宣告于此宪法及法律之范围内,应使之完全享有。
帝国国会于帝国八年召集,以国会开会之时为此宪法生效之期。
此宪法之某项条款至将来遇有改宪之必要时,朕与朕之继承统治之子孙执提议权,议案交付国会,国议依此宪法规定之要件议决之,朕之其他子孙及国民不得敢试纷更。
朕之在朝大臣,应为联任施行此宪法之责,朕现在及将来之国民,应对此宪法负永远顺从之义务。”
皇朝大学的校园中,一名青年学生拿着报纸大声朗读着中华帝国宪法的文本,而在他的面前,数百名学生围在那里,他们聚精会神的听着,宪法,今天,终于颁布了,尽管颁布的是“钦定宪法”,但千百年来,中国总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部宪法,此时他们的神情中甚至带着一丝激动,对于这一天,国内数以千百万计的国民早已翘首企盼,今天这个宪法颁布的日子,各地均张灯结彩,民众欢呼雀跃着,自然这些渴望着宪法的学生们,同样是激情难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