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6(2 / 2)

“再扯也比你占用国家权限注册联网要好太多什么从我们国家计算所功成身退隐居养老,有你这么养老的吗”

“嗝。”宋煜白一噎,悻悻道:“我想你一定会乐意帮我的。”

“打个商量把你押回京城好不好”穆云把指着老朋友鼻子的手指转了个方向,对上旁边一个身影时,轻咳一声:“小朋友,占用国家权限这种事情,我们也是爱莫能助呐所以必须得抓一个人回去交代,是你还是你师傅,你说”

子昕说:“这不关老师的事,的确是我干的。”

“这样,只要你能够证明自己有做这件事的实力,我们就放过那老东你老师,否则的话,押走”

穆老头儿说完,便舒服地靠在座位上,向身边的年轻学者递了个眼色。

姚易之意会地站起来,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对子昕道:“就让我来向你讨教下吧。”

穆云道:“别看他只有三十一岁,已经是计算机博导级别的人物了,有资格给人发博士学位哦虽然有点欺负小孩的嫌疑,不过我会嘱咐他点到即止的。”

姚易之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在周围宋氏门生微微的倒抽气声中只是腼腆地笑笑。

“来吧。”子昕面无表情地卷袖子。

“别留手,要是那小家伙真是总工程师的话。”穆老咬着易之的耳朵说:“如果不是,就更别留手,我早就看对面那个老东西不爽了什么玩意儿,收个徒弟都比我的可爱,让他知道我们的厉害,争取把人挖过来。”

“咳知道啦。”比不上人家可爱的年轻博导哭笑不得地应了声。

“别留手,看对面那个老东西宝贝的样子这个年轻人恐怕不单单是普通的博导那么简单。”同一时间宋煜白眼珠骨碌碌转着,也在子昕耳边小声道:“无论如何,今天一定要杀杀他的威风早就看他不爽了,有了个厉害徒弟就到处嘚瑟唯恐天下不知。”

子昕闻言,安慰地拍拍面前的老人:“一定,我不会让他们把你抓走的”

“好孩子”

切磋必然需要一个公平的环境,宋家的机房很快就被清出来,姚易之他们带来的是手提电脑,虽然便携性强可以带来带去,也拥有电脑基本该有的功能,但是性能肯定是比不过子昕的台式机的,所以决定两人都使用相同配置的电脑英特尔80386的处理器在这个时代属于一种经典,一种范本,现在便当仁不让地作为两人的兵器。

姚易之坐到电脑前:“比什么”

“随便。”子昕弯腰,按下了开机键,电脑进入自检。

“随便呐那么就比磁盘操作系呃,”姚易之说到一半,就看到自家老师狠狠地瞪着自己,一副气得怒发冲冠的样子,无奈之下,只能改口:“我想还是比那个吧。”

“哪个”

“数据组织。”

看着老人的脸色终于缓和下来,姚易之有些惭愧地摸摸鼻子。

子昕闻言,不禁向坐在自己对面的男人多看了几眼,这个命题

看过武侠小说的人可能更加容易理解,两个黑客之间以数据组织能力作为比拼方式,就等同于两名武功高手,摒弃所有的内力,单纯以精妙的剑招来决斗

一旦没有外在的东西,到底比的究竟是什么呢

是对剑这一兵器,最最根本、最最深层的掌握,靠的是对剑道的理解,孰高孰低,恐怕只有最后一刻,数据高楼被完全搭建起来时,才能分辨得出。套用到这里,就是舍弃掉计算机所能提供的一切机器优势,单纯地比较谁的算法更精妙,谁管理数据的层次和构架最牢不可破,谁的逻辑更缜密,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海量的数据排成整齐的士兵方阵,给它们安排各自的调用指令,在需要用到它们的时候,可以第一时间以最低的计算机资源调用出来。

这门学科在计算机应用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计算机主频参数以每秒百万次运算为单位,好的数据结构,只要能够提升千分之一的调用速度,在实际的信息战争中几乎就是翻天覆地的突破。试想一下,假设两个国家的超级计算机浮点运算速度相同,也就是性能等级相同的情况下,一台的数据调用速度高,那么处理任何问题都将会领先另一头,总是比对方快上那么零点几秒甚至几秒几秒能做什么一颗核弹要投掷到另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反导弹系统却慢上半拍才响应,嗯

“数据组织数据组织”宋煜白喃喃地念着,突然像是想到什么,惊愕地瞪大了眼睛:

“他就是”

“对,”身边座位一沉,一个人坐在了他的旁边,穆云脸上的神情,在计算机屏幕光线的映射下显得晦暗难明:“他就是,当年那个在米国念了九年博士的孩子。”

“那个没有人知道真实身份的科技间谍”

穆云点头:“假死回国,全身上下一张小纸片都没有,他把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机某些领域的科技全都装在了脑子里,终于还是回来了呐唉哟你干嘛打我”

“打的就是你”宋煜白把人摁在地上:“敢欺负我徒弟,找打”

“喂别那么缺乏自信嘛哈哈哈”

另一边,两名年轻人各自面前的电脑中,是一段从互联网上随机截取下来的,总数高达四十六g的庞大数据,一位名叫葛铮的师兄站在场中间,这位也是在宋氏门下实力佼佼的人物,此时他正手拿计时器,分别从两人那里得到了准备就绪的眼神后,抬起一只手。

“预备”

“开始”

、第三十七章 下

不需要再提醒,数据包被拆分开,就像一个手速极快的荷官手中发出的扑克牌,庞大的数据流泻出来,为了公平,他们不能使用既有的任何数据处理程序,所以子昕只能将它们捕获然后导入到自己临时搭建的数据库中,再逐一分析、归类。另一边的姚易之也选择了相同的方法。

房间里一时间安静下来,只有众人时缓时急的呼吸声,以及两个人的手指快速敲打键盘的嗒嗒嗒,一个年轻的博导,一个被称为总工程师的男孩,虽然外表看上去都是人畜无害的样子,但当他们坐在电脑前的时候,体内蕴藏着的蓬勃力量便找到了发泄口,变换为庞大数据海洋中足以拨云破浪的大手,没有人会小看这场对决。

为了释放资源,提高电脑的实际运算速度,也为了让数据更为直观,两人都切换到黑漆漆的dos界面,大排大排的数据不断往上刷去,每一秒都变幻无穷,清晰、明确、同样晦涩难懂。

一心二用,数据库的构建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如果说解压数据包获取数据是在招募新兵,那么构建数据库就是在安营扎寨,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兵种,不同的兵种不同的编队。每个编队都必须井井有条,不但要利于调兵、利于养兵、利于防守与进攻,甚至还要考虑到如何才能利于撤退。

伴随数据接收量的不断提升,两人的处理手法也开始因为思维方式的不同而展现出分歧,但就目前为止,并不能一口定论孰高孰低这正是比拼数据组织的乐趣所在,不到最后的调试,士兵投入战役的那一刻,完整的结构算法永远都只有组织者自己知道甚至他们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够胸有成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