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232(1 / 2)

能,因此日军大本营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因进攻此部落,而时俄哈萨克地区有所警觉,为三期作战增加不必要之难度。

乌兰巴托陷落之前,朱可夫在贝加尔湖地区进行的反击战效果也非常微弱,究其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斯大因西线的紧张局势,不得不减少对东线的支持,甚至连原本根据日军兵力,计划派遣的5个航空兵师也被缩减为三个,其他两个被紧急调往西线待命。

而布留赫尔和希特伦的几万人,在伯力也不能同心协力进行防御,给防御作战带来极大漏洞。一个月后,这个远东最后一个军事堡垒,虽还没有真正弹尽粮绝,但在几个师团日军携从辽东拉来的巨型重炮的轮番攻击下,兵力伤亡极重,最终无法摆脱陷落的命运。

希特伦部近半士兵在其军官带领下率先向日军投降,布留赫尔的远东军在给日军造成2万多名伤亡后,为避免全军覆灭,带着一万多伤残士兵和部分民众自伯力北部、东部突出日军包围圈,分散到远东的崇山峻岭之中,不得不再次如同上次日军攻占远东那般干起了游击战。

如果您喜欢这本书,请来,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第四卷 大战 第五卷 博弈 第213章 倾城与屠杀

本章节来源 请到阅读

,今夜凌晨点击投票啊呵呵谢谢

伯力是远东重要军事堡垒,不仅有很多军工厂,还囤积着数不清的军事物资,枪炮子弹数不胜数,甚至连一早就被消灭的空军部队,也留下了超过2000多吨的航空炸弹。在突围时,那些要塞重炮以及大量炸弹、炸药、燃油和军工制造器械等都无法带走。

当大部分伯力居民选择随同远东军突围后,布留赫尔狠下心肠,留下一队敢死队留守伯力,等待日军进城。日军进攻伯力,有很多火炮是从直接从俄军另一个军事基地海参崴运来,布留赫尔在作战中甚至都能自炮弹的声音中,分辨很多落入己方堡垒的炮弹正是海参崴的大口径港口海军要塞炮。

很多坚固的工事正是被这些大口径要塞炮所摧毁,大量士兵也因此死在原本属于自己的武器之下。这些死不瞑目的士兵,让布留赫尔心头极度难过,因此不愿意眼见这些东西如同海参崴失陷那般被日军缴获,他命令这股留守敢死队,在日军进城利用这些军事物资,将伯力彻底摧毁。

还别说,布留赫尔突围过后,日军几个师团先头部队立刻进城,准备为自己的师团大肆抢夺战利品,正因如此。随后一百多个远东军敢死队员,将十几万吨炸药、炮弹、燃油以及化工药物点燃后,给日军所造成的伤亡是空前之大。

在几十分钟之内,方圆几十公里一片震颤。振幅甚至让数百公里之外地伊曼都能感觉到,整个伯力在光与火之中华丽的消失,仅留下北侧部分伯力留守居民聚集地,还奇迹般存在。两个一马当先进入伯力的日军师团长尸首无存,过万日军一瞬间消失在这个军事堡垒之中。

随后,冲恍惚震惊中反应过来的日军,立刻展开血腥报复,将未曾跟随布留赫尔突围地近6万手无寸铁的远东居民,一个不剩的全部杀死,同时伊曼、海参崴、赤塔等地居民也遭受同样待遇。日军没有想到布留赫尔会毁城,布留赫尔也没想到日军会以屠杀平民作为报复,双方自此以后,几年之内每战均不留俘虏。战斗异常之残酷。

伯力一战,是日军在进攻远东后遭遇最顽强的阻击战,守军虽配合不力。,更新最快但凭借这个军事堡垒坚固地工事建筑、军火物资以及部分俄军的顽强作战作风,给进攻日军造成总计4万多伤亡。使日军两个师团完全丧失战斗力,两个师团在补充兵员后还能勉强作战,关东军实力被削弱了几分。

乌兰巴托陷落之后。朱可夫不得不被迫转变为守势,幸好环贝加尔湖山脉、伊尔库南侧山脉、以及伊尔库兹克西南侧东西走向长达1000多公里唐努乌拉山脉,给了伊尔库兹克和这段西伯利亚铁路很好的屏障,致使日军在蒙北渡过色愣河后,面对这些山脉进攻展开非常缓慢,连迂回包抄都难以实施。

这些原本限制俄军快速增援蒙古的障碍,此时反而因攻守地位和战役地点的变化,变成了朱可夫赖以阻止日军进入中西伯利亚的屏障。在对蒙古救援不及之时,朱可夫已经预见到日军在攻克蒙古后,将会对伊尔库兹克进行攻击,因此对蒙俄交界的这些山区进行了一番工事布置,这些布置在随后的防御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三个日军师团自此以后一直被俄军阻止在这些地区,未能向伊尔库兹克前进一步。

俄军的战力,在朱可夫的指挥下,开始于这次防御战中逐渐展现出来,虽然这还不是朱可夫所擅长地装甲作战,但善于利用地形的朱可夫,已经给日军留下了极度深刻的印象。骄狂地日军在经过伯力血战之后,终于又碰到了一个机敏顽强的对手,一度白热化地战斗,使双方的伤亡都非常之大,植田谦吉不得不向大本营请示,尽快执行第三期作战计划。

第二期作战计划大半完成后,日军吸取1920年的教训,借报复为名,先以几个师团大肆对远东进行扫荡,屠杀原远东居民,接着以土地为诱惑,奸诈地发动大批朝鲜人、满洲人快速向被占领的几个州移民,同时其本国也在舰队运输下,两个月的时间向远东迁移近30万人。而跟随这些对土地充满向往的民众一起,还有来自朝鲜、满洲、以及其本国的地方警察部队。

日军这一计划的实施,带给原远东居民的几乎是灭顶之灾,随着满洲人、朝鲜人、日本人大批迁入,布留赫尔的游击战效果都被严重削弱。因为大量农庄、交通线、城镇甚至比较接近城镇的山林都被这些支持日军的人群瓜分,而原远东居民不得不向游击队一样,向更加原始的山林里迁移,以避免日军打击。

因为这些侨民在日军帮助下将原远东居民挤走,布留赫尔的游击队失去了广泛支持和掩护,虽然也努力的对交通线、通讯线以及日军小据点进行进攻、破坏,但很多游击武装最后却因暴露在武装侨民的目光之下,被大量残杀。

迫于无奈,布留赫尔只能在沿海锡赫特山脉以及黑龙江正北的斯塔诺夫山脉,这两座比较原始的山地建立游击据点,同时尽量向贝加尔湖以西的布洛诺夫山脉扩展基地,以图能够在日军、俄军之间取得一处战略据点中后,这位颇具战略眼光的元帅,分析一下日、德、俄的形式,再结合英、法、美对远东共和国的态度,得出未来俄国以及远东的形式都将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