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442(1 / 2)

,就算你是豪门大族出身,在官场上混一辈子,也未必封得了爵。可若是吏目都能封爵了,这让那些耗费了毕生精力才捞到一个三等男爵的达官显贵们作何想法因此,只听到了内阁透出来的一点风声,就高喊着反对。

然而,武定中的封爵方案似乎并不是他们所想的那样。在递进凤鸣宫的折子里,武宫中建设在五等爵位之下再增加三等九级,分别是乡士三级、县士三级和国士三级,国士之上才是五等爵位。不单是有功的、能力出众的吏目可以获得这三等爵位,军队中的士兵也可以获得。

得知了这个方案之后,原本反对的人也表现得慎重起来。

凤九渊在看了之后,把国士改成了名士,他说:“国士是指那些不论是德行还是才能都少有的人,可不能这样随随便便地封出去”又说:“那些读书人不都自封名士么还说什么真名士自风流就把这个封给他们,我看合适”

在大朝会上,这个建议也没有遭到太多反对声音就通过了。

官路有了,爵路有了,连钱路也有了,若这样还引诱不动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凤九渊就不得不承认,世界上真有不少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

但是,火爆的报名情况将所谓的气节大大地羞辱了一番,不但中京城本地的读书人踊跃报名,就连外地的也赶了过来报名,这还引起了老大一番争端,说吏部应该就吏目的征召陷定地域。经过研究之后,吏部出台了相关的具体规定,这让外地赶来应考的读书人又大失所望。但吏部随后出具的公告说了,若是中京的改革试点成功,接下来将会在七十二道大举推行

而另一方面,内阁也宣布将会在中京道大力兴办义学,义学将会纳入礼部的管辖之下,所有家族中有年满六岁,小于十二岁的子女都必须送入义学就读,有违者,父母将被罚苦役。

首先开建义学的当然是中京城。按规划,每坊最少要建义学三间,并根据入学的情况配备足额蒙师。

为了起到表率作用,凤九渊公开表示,咸安坊的义学建成之后,他将亲自送已经年满六岁的长公主入学。有了他的这道旨意后,顺天府首先要筹备的就是把咸安坊的义学建起来,并配备相应的名师。

这样一来,凤凰界第一义学的名声就传开了。为了陪公主读书,家址不在咸安坊的都想把适龄的子女送来就读,但礼部的规定就是就近入学。不过,规定是规定,达官显贵人家有的是办法。在凤九渊才表达了为小馨报名入学的意愿后不久,尚未建成的咸安坊第一义学就已经接到了数千个报名,而且无不是拥有相当权势的家族。

凤九渊听说这事之后,就说:“我也就管不得那么多了。他们以为陪公主太子读书是件好事么哼,哼,有得他们的苦受呢这咸安坊的第一义学既然办了起来,就得办出模样了,办成我凤凰界第一所最高标准的综合性义学,不但有六至十二岁的童子学,还要办十二岁以上的中学和大学”他是个典型的有一出是一出的人,一旦想起了某件事,就非得去办了。这不,才一说出口,就叫思菊去传旨内阁,要把咸安坊的第一义学按他的旨意办好,还对思菊说:“你去地球读过书,了解那里的教育方式。要不,这事就由你来挂帅督办”

思菊连说不行,还说最近外面已经有她干政的流言蜚语了,若再挂帅督办此事,岂不坐实了干政之说但她举荐了一个人,说这个人肯定比她干得更好,而且也最适合。凤九渊就问是谁,思菊说:“南馨夫人,也就是我们的皇后”

凤九渊一拍脑门,叫道:“她呀”连说:“对,对,对我怎么把她给忘了。皇后母以天下,以百姓子女为女子,这事她是最合适不过了。不过她一个人也忙不过来,我看让芸姐姐也帮着她。两位皇后来主持这事,规格够高了吧这也足以体现出朝廷对于义学的重视了”

开创卷 592 小萝莉的心愿一

更新时间:20111220 23:07:30 本章字数:3295

转眼间,就到了凤九渊钦定的咨议官考试大典的日子。

这还是凤凰界有史以来第一次隆重其事地举办一场非科举类考核,为了博得皇帝的欢心,不管是内阁,还是礼部,都极其用心地在办事。

据前半个月统计,报名参加咨议官考试的人还不到十万。也就是说,若凤九渊要取满一千二两个名额,那十万人中每八十多个人就会取中一个,估计算是有史以来取中率最大的一场由皇帝钦点的考试了。

饶是如此,一开始读书人们的兴趣显然并没有被激起来,报名的大多都是那些乡间奇人异士。见这样,读书人就觉得这个咨议官的征召大考越发地没了格调,三教九流都混了进去,哪还像国家的抡才大典呢

但是,随着周密之这股旋风刮起,再加上那货真价实的六品咨议官待遇,读书人们这才知道,皇帝是玩真格的了。要知道进士及等头三等,依例抽赐官衔不过六品,放外任不过一县令。而周密之骤然高起,不但获得了皇帝的青睐,获赏六品职衔,还被内阁破格选拔为新成立的吏部吏目司六品主事。由此可以看出,成为咨议官不但可以出入宫禁,亲近皇帝,还能任职朝廷,简直比科举大考都还优越,一时之间,几乎所有不第的读书人都涌去报名。短短几天时间,报名人数就超过了三百万

鉴于形势,凤九渊特地下旨,大考延至明年春闱之后,报名截止日期也定在了正月底。

每隔三年一次的春闱是凤凰界首屈一指的大事。上千万的士子从各道汇聚中京,参加由礼部主持的会试。这也是他们改变人生命运的唯一的机会。

秋闱在各道举行,春闱在中京举行。这样一来,每隔两年后的春天,凤凰界便会出现一次人口大流动,少则数千万,多则上亿的人从各地汇聚于中京。为了应对这一次的人口流动大潮,顺天府在中京的周围兴建起了一千多个城镇,以免人口过度集中于中京,造成灾难性的后果。而春闱的考场也被分别设在这些城镇里,少则分流数万,多则数十万。

别看整个中京城只定居了两百万左右的人口,一旦把周围的一千多个卫星城镇算上,那中京就是整个凤凰界最庞大的城市了,容纳人口的上限超过十五兆一亿五千万,日常定居人口也在三千万左右。

这也是在没有入云高楼和现代化工业支撑下的城市管理,相较起合众国那过度集中的城市居住而言,这样的管理模式无疑更合理,更生态。

为了拉动就业,发展经济,凤九渊决定在山南和山北两道建立军事工业基地,并以此为中心,向整个凤凰界辐射。

而眼下所做的一切,都是凤九渊实现大宇宙军火战略规划的其中一环。

在凤凰界他是皇帝,尽管权力受到极大的制约,但总归不像合众国那样,只不过是个暴发户式的军火商人,没权没势,处处还要受到法律的制约,为了布置一场长远的商业发展战略,不得不左衡右量,同时还要兼顾到各方利益,搞不好就冲击到谁家的利益,然后就是一场可怕的战争由此看来,其实凤凰界也挺好的,不是么

眼见离年关越来越近,朝里诸事忙毕,凤九渊也渐渐地闲了下来。

这日处理完政务,想到在上庆宫里上学的小馨,便对思菊道:“有什么事你先兜着,我出去透透气”其实哪有什么气可透的,外面天阴沉沉的,寒风送来了雨花子,冷得人直哆嗦。

凤九渊裹着皮裘,刚从凤鸣宫里出来,迎来就吹来一阵寒风,冷得他叫道:“好冷”深吸了口气,精神顿时见长。望着阴霾满布的天空,就对雷顿道:“趁着这会子没什么事,咱们去上庆宫看看,小馨那鬼精神在干什么”

上庆宫在凤凰城的东边,凤九渊前后只来过两次,依旧找不到路,边走还边问雷顿:“好像是走这边吧”雷顿说是,他就走,雷顿说不是,他就问:“那是这这边”结果雷顿还说不是,他又不让雷顿带路,就一个劲地问。雷顿不烦,其他跟着的人都抿着嘴想笑。

好不容易到了上庆宫外面,听到里面隐隐有清脆的歌声传出来,竟然唱的是小燕子。凤九渊一听这调调,就知道是小馨在作怪,笑道:“听听,肯定是这丫头使鬼。”又说:“莫文龙怎么就由得她胡闹呢”

上庆宫值班的人见他来了,慌得跪了一地。凤九渊一摆手,让他们不要声张,轻手轻脚地走到窗下,往里张望。只见小馨果然站在台上,正有模有样地教着她的小朋友们唱着小燕子呢,时不时地还比划着一下舞蹈姿势,看上去说不出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