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05(1 / 2)

如赵毅成所说,胡德昌每月都会送银子到宽甸堡,加上赵毅成哨探小队的劫杀大户所得,使苏翎在宽甸堡的银库还显得略有结余,从未见胡德昌抱怨银子不够使的。

当然苏翎、赵毅成没想到过胡德昌的生意经。不管苏翎是将这些银子发作军饷,还是用作购置粮食、铁器等等,胡德昌都有法子让这些银子重新又回到自己的商队手里。本身胡德昌的商队便遍布千山堡辖内的各个角落,一边贩卖日常所需,一边收购山货、药材、皮毛,两下一进一出,倒还是进多出少。更不用说那些大笔的粮食、布匹采购。等于说胡德昌是一手进,一手出,两边可都是他一人经办。

更为重要的是,千山堡辖内的大批药材等山货,再加上古里甲从浑江北岸所贩运到千山堡的,以及术虎所部收集的,足有往年的五倍还多,仅人参便有上万斤。胡德昌怕是只会担心的这人参太多跌了价,不得不向法子向更远的大明腹地延伸,寻找更多的合作伙伴。

不过,这银子没个总数,心中始终不是个事,但眼下苏翎也毫无办法,既然能持续下去,便也只能日后再说。

看罢那堆积如山的粮食,苏翎带队直入镇江城,冯伯灵可正在等着交待辽阳一行的结果。

冯伯灵在辽阳耽搁了几日,倒不是为熊廷弼送行,实际上除了那次见面,冯伯灵再也未见到熊廷弼第二面,甚至连熊廷弼何时走的,都不清楚。

冯伯灵拿到熊廷弼为其额外开恩出具的行文,便立即让辽阳城内哨探队长钟维泽传信回去,让胡秋青立即带人赶赴辽阳与其会面。

胡秋青拿到行文之后,便带着二十多个蒙古人一路向西北而去,在明军的辖区内,自可畅行无阻。而只要接触到喀尔喀部蒙古人,只要提起喀什克图的名字,便也是诸般顺利。这一趟,可比当初简单得多。

冯伯灵在胡秋青走后,趁着便利,将辽阳城里里外外看了个遍,这是临行前苏翎特意交待的。

苏翎、赵毅成与冯伯灵见面,也不必客气,便开始听冯伯灵将面见熊廷弼的前前后后一一详述。

冯伯灵刚一说完,还未等端茶润润略干的嗓子,就听赵毅成急着问道:

“熊廷弼都给了什么”

听这一问,冯伯灵似乎有些得意,放下还未喝的茶盏,右手伸出一个手指,说道:“一万石粮食。”

“这么多”赵毅成很是吃惊。

“还有五千付铠甲、兵器。”冯伯灵的笑不是一般的开心。

他派出征集粮草、器械的队伍,可是很难有这么大的收获。眼看着自己昔日水师千总麾下数百人,变成如今上万人的队伍,比个总兵官也丝毫不差,焉能没有得意之色

“在何处”苏翎也很吃惊,这简直比跨海夺粮还要幸运,未必真有运气一说但他的话却没有赵毅成那般夸张。

“金州卫。”冯伯灵说道,“我已经派那两千新兵去搬运。早些拿到也踏实些。”

苏翎看了看赵毅成,两人都微微点头。这运回来,才算是真的。

“熊廷弼”苏翎不太理解,“怎么会这般大方了”

冯伯灵摇摇头,他只管高兴,可没去想为何得到这些额外的照顾,或许还是熊廷弼念着当初跟随的那丁点儿旧情

“你在说说当时是怎么说的”赵毅成又问。

冯伯灵便又细细地说了一遍。

赵毅成望着苏翎,说道:“我怎么觉得熊廷弼象是满腹怨气。”

冯伯灵随口答道:“怎么没有怨气这般灰溜溜的罢官回乡,论谁都不会服气。毕竟这辽东可是费了番心血的”

在看过辽阳的城防之后,连冯伯灵这等不熟知防御的人,也能看出熊廷弼花了多大的人力、物力整固辽阳城。

“不是说这个,”赵毅成摇摇头,说道,“我是说,熊廷弼这番话像是不想给新任辽东经略留下太多东西。”

“这么说”冯伯灵没有说完,按这么说,这事可就是另一个意思了。

“熊廷弼会这么做”苏翎也将信将疑,按熊廷弼的脾气,似乎不会,但文官的心思,武官是永远不会理解的,这很难说。

“按熊廷弼的部署,这辽东的战事虽达不到收复失地,却也能稳住阵势。如今不是两方对峙么”赵毅成边想,便说出自己的看法。

“眼看着这辽东的兵马越集越多,粮草、器械都囤积数万之数,接下来便是向努尔哈赤进袭的了。这个时候罢官回乡,不是将这个果子给别人摘去了么”赵毅成这番话听着像是有理。

苏翎与冯伯灵都暗自点头。

“不管是谁来接任辽东经略一职,这熊廷弼种下的果子,定然是被别人不费气力便收去了。”赵毅成接着说道。

“而冯大哥恰好在这时见他,便给了他一个出气的机会”苏翎顺着赵毅成的话头说下去。

“按传回来的消息上说,熊廷弼是身长七尺,有胆略,精通武艺,能左右开弓”

赵毅成还未说完,冯伯灵便插言道:“这个确实,看熊大人那身板儿,倒是结实的很。”

赵毅成点点头,接着说下去。

“又说他是性刚负气,好谩骂,不为人下。”说道这里,赵毅成看了看冯伯灵,这回他到什么也不说了。

“徐熙送回来的抄本上写的,万历三十九年1611六月,熊廷弼离开辽东,改任南直隶督学御史。到四十一年1613因杖死生员芮永缙被劾听勘,就被罢官回乡,这一呆就是七年。直到万历四十七年1619三月才被起复任辽东经略。这才一年,又被扔回老家。这能不灰心丧气”

做官做到这个份儿上,看来这一辈子是没什么指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