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分节阅读 141(1 / 2)

说得便不象是刻意强调的。想必这比在努尔哈赤身边要轻松得多。说道这里,苏翎倒是有心想问问,李永芳在努尔哈赤这算是野蛮之人的手下,是如何的战战兢兢的做事的,当然,此时还不是恰当的时间。

“据说,那蒙古林丹汗,曾给努尔哈赤写过信,这事你可知道”苏翎问道。

“属下知道。”李永芳答道。“传说广宁一带的虎墩、炒花一部,便是林丹汗地一部”苏翎问道。

关于蒙古,苏翎所知不多,胡秋青带回的消息,很多也仅仅是喀尔喀部族的消息,而大明内部的传闻,却也仅仅传说,还真是难以明证。

李永芳略略沉吟片刻,才开口说道:“将军,大明朝所说的虎墩兔,其实便是林丹汗。”

“哦”苏翎一怔,还有这么一说他消息倒是听了不少,但真不知道是一个人,两个叫法。

“你说得详尽些。”苏翎说道。

李永芳便解释道:“蒙古林丹汗地名字。应该叫林丹巴图尔,蒙古汗号,是称为呼图克图汗,大明这边地称呼,是由音转为虎墩兔汗”。

苏翎这才算是弄清楚这个称呼,又问道:“那么说的虎酋便是指地林丹汗了”

“是的。”李永芳答道。

“说虎酋八大营。便是说起有八营人马”苏翎问。

“是。”

“这个林丹汗可果真能有四十万蒙古骑兵”苏翎终于直接问道这个问题。

当初胡秋青带回这个消息时,曾令苏翎对全盘计划地最后结局,十分担心。努尔哈赤不过十余万人马,尚且费时费力,步步艰难地对付,若是蒙古四十万骑兵再成威胁,岂不是一大心病

“将军。林丹汗十万或许会有。但四十万却不是实数。”李永芳一句话便将四十万给否决了。

“果真”苏翎追问道。

“属下句句属实。”李永芳老老实实地说道。

苏翎紧盯着李永芳,从其表情上看,不会是谎言。便道:“你且说说林丹汗给努尔哈赤下书的事情。”

“是。”李永芳便开始讲述林丹汗与努尔哈赤的一段接触。作为努尔哈赤的一个招牌,且负责哨探事务较多的人,李永芳还是能够接触到大多数的内情。

那还是萨尔浒大战之后。努尔哈赤又征服了叶赫部,并在喀尔喀不蒙古部族进攻自己时,一句将喀尔喀部地首领宰赛擒获,并由此逼迫喀尔喀五部蒙古部族与努尔哈赤联手,不仅不得再帮助大明,且要反而与努尔哈赤联手进攻辽东。

喀尔喀蒙古部族名义上还属于林丹汗的管辖,如此便归顺努尔哈赤,林丹汗当然不同意。便修书一份,派使者送给努尔哈赤。此信的开头,便是一句:“统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成吉思汗,问水滨三万人满洲国主英明皇帝,安宁无恙耶”,这句当即便招致努尔哈赤的怒气,分明是瞧不起这位征战多年的女真首领。且文中那人数作为鲜明的对比。可不是欺负人不是随后的内容,大意是警告努尔哈赤。不得进攻广宁一带,声称广宁是属于林丹汗地辖地。不许努尔哈赤染指。

事实上,广宁一带,大明朝在沿边设有不少木市、马市,用以与蒙古进行贸易,蒙古人的马匹、毡等等,而大明的粮食、布匹、瓷器以及一些蒙古贵族们消耗的日用品,也只能从这一带输入。尤其是铁器,更是不可缺少。并且,蒙古人在广宁一带,屡次带兵逼近,以求得大明的赏赐,这是屡屡见效地手段,只要一提出要求,至少便有数千两银子的收入。原本在开原一带也有类似的场景出现,但努尔哈赤攻占开原、铁岭之后,这个源头便断了,只剩下广宁一带,是故林丹汗发出警告,不许努尔哈赤再犯广宁。

李永芳讲述,这时的林丹汗不过二十七岁,与苏翎年纪相仿,而努尔哈赤已经六十岁的老人了,再加上战果显赫,如何能被一封信吓住于是,努尔哈赤扣押了蒙古使者,并回书一封。信的内容,李永芳还记得十分清楚,当下便背诵给苏翎知晓。

信中说到:“尔奈何以四十万蒙古之众骄吾国耶。我闻明洪武时,取尔大都,尔蒙古以四十万众,败亡殆尽。逃窜得脱者仅六万人。且此六万之众,又不尽属于尔。属鄂尔多斯者万人,属十二土默特者万人,属阿索忒、雍谢布、喀喇沁者万人。此右三万之众,因各有所主也。于尔何与哉。即左三万之众,亦岂尽为尔有。以不足三万人之国,乃远行陈言,骄语四十万,而轻吾国为三万人,天地岂不知之。”

李永芳背完,苏翎细细回味,又问了几处未明确的地方,说道:“这么说,林丹汗果真没有四十万之众”

“是的。怕是要将所有蒙古骑兵都算上,才接近此数。”李永芳答道。

“那林丹汗不到三十岁”苏翎问。

“是地。据说其得到汗位时,方才十三岁。”李永芳说。

“努尔哈赤说的意思,是林丹汗完全不能掌控所有的蒙古部族”

“是的。分为数部,林丹汗只有八营可以掌管。”

苏翎将已经凉了的兔腿再次放在火上烤着,说道:“你将蒙古各部仔细说来。”

“是。”李永芳大约是被苏翎地详细询问所鼓舞。与努尔哈赤那边一样,这自己用处越大,性命、身家便约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