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g力和时间花在如何讨好工部的几位主事身上,只一心钻研制造技术。加之不善交际,也不大通人情事故,故在工部一直受人排挤。而此番被发配台湾,也是因我俩提出了两项改进措施,被主事骂了个狗血淋头,但我俩xg格却又倔强,坚持要求主事拔款研制,所以才被调到岳将军氅下了”
岳云听得有些哭笑不得,感情他们认为到了台湾是被发配。就算他们真的这样认为,也不应该在自己这位台湾留守面前说出来吧。那不是暗喻自己也是被发配的官员吗从这也就看出这两人还真如他们所说的那样,不通人情事故,实在不适合在官场混。
不过岳云自然不会和他们两人一般见识,他于是便有些好奇地问道:“不知你们提出了什么改进措施,让工部的主事如此愤怒呢”
高宣见岳云似乎有些兴趣,顿时jg神大振,他立刻说道:“我在数月前见到了那大食使臣候赛因的船,感觉他们大食的船全是挂的软帆,而我们大宋的船却全是硬帆。虽然说硬帆的综合效率高,可以围绕桅杆旋转,甚至可以完全的利用各个方向的风,单位面积的硬帆和软帆相比较硬帆对于风力的利用率远大于软帆,但是由于硬帆自重过沉,越大的船帆也越重,有的大船上的帆甚至非数百人莫能举动”
说到这里,他有些口干舌燥了,喝了一口茶水后方继续说道:“硬帆还有一个缺点,则是因为是整帆升降,面积做的不能太大,否则人拉不动。桅杆的高度也不能太高,否则桅杆的强度要受影响,我数月前专门到候赛因的船上去,详细询问了一下他船上的co帆手,了解了软帆的特点。发现如果使用软帆,在顺风的时候,单位面积效率便和咱们的硬帆不相上下,而且软帆由于重量轻的原因,它可以做得很大很大,所以在顺风的时候可以获得的推力远超硬帆,也就可以驱动更大型的船只。而即使考虑航行中遇到逆风的情况,速度也因此具有明显的优势,极限速度更是如此而我提出的改进措施,就是将咱们大宋的车船上的硬帆和大食帆船的软帆两者之间的优点结合起来”
他说的全是专业术语,岳云听得如坠五里云中,尤其是听到他说什么采用三角帆、再用衍帆解决横帆在侧风下的效率很低的问题,更是象听天书。
“打住打住”岳云终于忍耐不住,终止了这位痴迷于造船的高主事的话。
“高大人,这关于改进风帆的事,我定会全力支持你你估计要多少钱”岳云问道。
高宣听后,顿时一喜道:“将军终于同意制造这种新式风帆了如果能够做出来,一定能让咱们的船速度提高五成以上”
“嗯你要我拨多少钱”岳云点了点头,再度问道。
“不多,首期投入也就一万贯吧”高宣思量了片刻后说道。
“这么多都能买下一艘大船了,你只是做几片风帆就要这么多钱啊”岳云惊道。他当了水师统制几个月,自然也不是对船只造价一窍不通的门外汉了。
高宣这时方叫苦道:“将军,你别光看只是几片布,那可是用于船上的风帆布啊它们可不是一般的织布机就能织出来的,必须要用篷布,价值比一般的布高得多。而且最主要的是,这些篷布还得把它们缝起来,还要另外在船上安桅杆”
“好了我明白了,你就安心给我搞这个新型风帆好了钱我拨给你但决不准乱用,如果让我发现你有中饱私囊的行为,可休怪我不客气了。”岳云虽然觉得这高宣应该不是那种会贪污的人,但还是提醒了他一下。
高宣听闻之后,立刻正sè道:“岳将军您放心,如果发现我有贪污,您立刻可以把我丢进海里喂鱼”
“嗯那你放手去做吧争取早点把新型风帆弄出来”岳云鼓励道。
他这时也明白为什么工部主事急着把高宣调走了。不光是他不通人情事故的原因。而是他竟然提出用大食帆船用的软帆来更换大宋车船用的硬帆,这在工部的官员看来,岂不是自认自己的造船工艺不如大食吗而大宋现在从官家到百姓都自认为大宋的文化是全世界最优秀的,要他们去学别人的技术,他们如何肯丢得下这个脸面
见到高宣得偿所愿,一旁的苏永贵也迫不及待地说道:“岳将军,我也搞了一个新武器出来,可绝不比高大人的风帆差啊您也得给我拔点款才行”
“哦什么新武器”岳云一听武器二字,就有些感兴趣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火枪雏形
第三百四十四章火枪雏形
苏永贵一听,jg神一振,忙说道:“岳将军,下官以前是和陈规大人共事的,见他在研究一种装填火药,以发shè瓦罐的铜管但我觉得他那个铜管太大了,我便想弄一种能发shè钢珠shè击敌人,小一号的铁管”
他说到这里,叹了一口气道:“陈大人当主事时,还好说,因为他也在研究这个东西,所以我的材料可从他那里拿。但他被调到明州水师任主簿后,管我们武器监的主事就不肯再拔材料给我了,认为我研究用铁管装填火药去发shè钢珠是无稽之谈。哪怕我将样品给他们看了,他们也不屑一顾”
“你那样品在何处能拿来我看看吗”岳云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比火炮小一号的铁管,能发shè钢珠的,岂不就是最初的火枪吗
“哦,那样品在我房间的,我马上去拿”苏永贵见岳云很感兴趣,心中大喜。
他连忙三步并作两步,跑回自己房间拿出了一根竹筒,然后递给岳云道:“将军,这就是我研制的火筒,因为工部的主事不肯给我铁管,我就只得用竹筒作筒身了,它可以发shè钢珠。不过就是容易炸膛,如果能用铁管做筒身,想必能够好很多”
岳云接过这火筒,只见它是用粗大的楠竹筒身做成的,底部有一个塞,可以从后面装填火药,在尾部的筒身处还有一个小孔,插着一根引信捻。而在筒口则放有一颗圆形的白sè钢珠,正嵌在上面,只要点着了这引信,想必火药爆炸的冲力就能将这钢珠发shè出去。
这不就是突火枪的雏形吗岳云拿着这只火筒,心中不禁欣喜若狂。
在历史上,第一只突火枪是南宋开庆元年寿chun府始造。据宋史兵志记载,突火枪“以巨竹为筒,内安窠”,点火后“窠发出,如砲声,远闻百五十余步”。这里说的“窠”是一种弹丸。
而突火枪则是由火枪发展演变而来。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只火枪,是南宋绍兴二年,陈规守德安今湖北安陆时,制成长竹杆火枪20支,用以喷shè火焰,焚毁敌人的大型攻城器械“天桥”。
南宋绍定五年,金军曾用飞火枪同蒙古军作战,其制是以16层纸卷成筒,长2尺约合062米许,内实火药及铁滓、磁末等,再绑缚在矛的前端,临阵燃之,以烧灼蒙军人马,喷火后再用矛格斗。突火枪同上述火枪相比,已经从喷shè火焰烧灼敌人的管形喷shè火器,发展为发shè弹丸杀伤敌人的管形shè击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