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见眼前这个面露轻蔑之色的和尚,沉默良久,突然大笑老和尚忽见太祖发声大笑,大吃一惊,还道惹恼了太祖,大惊失色之下,急忙站了起来,惊恐的对太祖道:“好汉息怒,老衲刚才若言语多有得罪之处,还望好汉大人有大量,放过这座寺庙”
谁知太祖连看也没看老和尚一眼,起身来,缓步朝禅房走了去。
老和尚见太祖朝禅房走去,心中大喜,急忙收起了惶恐之心,鄙视的朝太祖望了一眼,谁知就在这时,太祖忽然哈哈大侠了两声,声响在若大的大殿之内显得极为豪迈,老和尚再次惊恐不已,就在这时,蓦的里,太祖反身大步走到了老和尚面前,突然抽出腰间宝剑,快速的将剑架在老和尚的脖子上
这下变故,大出老和尚意料之外,登时大惊失色,双腿一软,跪在地上,哭着道:“好汉饶命,好汉饶命,好汉饶命”
太祖望着地上磕头如同捣米一般的老和尚,轻蔑的笑了笑道:““禅师心境如此了得,为何也会如此害怕如今天下,所以大乱,唯因民不聊生,兵荒马乱,只由隔岸观火现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如尔等人,饱食终日,娶妻生子,只是妄谈心境,苟且偷生,可耻”言毕,归剑回鞘,朝自己的禅房走去。
惊恐无比的老和尚这时才发现,眼前的这个面貌丑陋的人,乃是一个深不可测的人”
老和尚摸了把汗,慌忙从地上爬了起来,冲这太祖的身后喊道:““贫僧有眼不识泰山,敢问好汉尊姓大名”
太祖听罢,冷哼了一声,忽然转身轻蔑的望了一眼兀自颤抖的老和尚,一言不发的抽出宝剑,再次朝老和尚走了过来”
太祖走到老和尚面前,望了一眼浑身颤抖的老和尚一眼,忽然转身走到了一处墙壁之上,手腕一运劲,对着墙壁一剑代笔,写下了一首诗。写完后,太祖一眼不发的转身回到了禅房。
惊魂未定的老和尚待太祖走远,才大着胆子接着大殿的灯光看到了墙上的一首诗;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老僧不识英雄汉,只管哓哓问姓名。注1老和尚读罢,见诗句之中时刻透露出王者之气。大惊失色。”
老和尚见太祖已离去,心中虽仍感惊恐,但也大感放心。但老和尚没想到的是,大祸即将临头。
不久之后,太祖于陈友谅、张士诚决战于长江,混战几年,互有胜败,最后一次在长江决战,太祖大胜陈友谅、张士诚。此后,太祖征战几年,还把异族逐出中国,削平群雄统一天下,真个成了一代开国的君皇。
做了皇帝的太祖,立刻记起了般若寺的老和尚,这一天,太祖又再一次记起曾发生在般若寺的往事,尤其是刻在墙壁上的那首诗,于是就派官兵前往寺中,要录回题诗的笔迹。没想到,墙壁上早就没有皇上的题诗了。皇上的手迹被毁,那还得了于是,龙颜大怒,即派锦衣卫把寺中的和尚全部都抓到京城来,要斩首示众 ”
天下还在战乱之中,不知道后来谁能夺去天下,老和尚怕招惹祸患,于是等太祖离开寺庙后,即刻命小和尚擦洗掉墙壁上的题诗。他本不想惹事,可世事难料,该来的事情终究还是回来的”
老和尚自然没有料到日后太祖能在群雄之中逐鹿中原最终得以问鼎金陵。建立大明王朝,成就一代帝王。这一天,当数十名官兵冲进寺内叫嚷着要找回那首诗时,老和尚个才惊觉起大祸临头。但为时已晚,士兵不见了墙壁上的诗句,立即禀报了太祖,太祖大怒,即派锦衣卫把寺中的和尚全部都抓到京城来,要斩首示众
老和尚这时才后悔当初眼光短浅,把太祖的手迹给洗掉了。
此时,刀斧手快要执行死刑了在这万分危急之际,也许是上天垂怜,老和尚灵机一动,斗胆对太祖说:“皇上,御诗手迹虽说被清洗干净了,但老衲早已在庙内留下一首诗,云: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恐惹鬼神愁。故将法水轻轻洗,尚有龙光射斗牛。”太祖略一沉吟,便龙颜大悦,觉得老和尚到有些眼光于是,免了众僧死罪。”
这段事情葛诚自是知晓,但万万料不到会在这里瞧见这副字画。看得久了,双腿一阵酸麻,瞧前方还摆着一把长椅,不知是不是为自己所设。不过皇帝不在,葛诚自然不敢贸然坐上去,只得站在那里轻轻搓手。
就在就在葛诚等的颇为不耐之时,坐塌后面的屏风处突然传来一阵响声,跟着传出来一个冰冷冷的声音:“葛大人”
葛诚吓了一跳,忙一骨碌跪下:臣葛诚,拜见陛下”
里面没有声音传出来,葛诚大气不敢喘。伏在地上不敢动弹,只觉后背已经被冷汗浸湿了。
“起身在一旁站着。”暖阁里面终于传来一个声音,但声音深沉冰冷,葛诚听了心中一惊,连忙叩道:,“谢陛下“,忙磕头谢恩,完了方站起来。
今晚的表现还不错,各位小景在这里再次给各位上传一章,希望各位书友们看得过硬的同时,继续支持首订啊,支持首订
第14卷 599章:天威
建文此刻已经换下了龙袍,一个属国的小吏,朕亲自待见他就不错了,没必要穿上龙袍,建文帝换上一身白色的素装。葛诚对皇帝早有所耳闻,素问当今皇帝仁孝之人,今日一见果不其然,瞧朱允炆一身白色素服,虽说太祖龙驾宾天以三年有余,但圣上仍旧一身白衣素服,尽显人臣孝道之人,葛诚本就是极重孝道之人,瞧皇帝如此打扮,一颗心登时有了向往之意。
在葛诚打量建文帝时,建文帝同样打量着葛诚,但见他一身属国官府,身材矮小,一双鼠目眼四处打量,若非黄爱卿告诉他,这葛诚与齐爱卿乃是同年进士,建文帝还真不喜眼前这个其貌不扬的男子。
但见他之前,黄爱卿敦敦的教导还在耳旁:“这葛诚乃燕王府长史,为人,胆小怕事,鼠尾两端。如果能以朝廷之势威压,策反此人,便其隐于燕王身侧,缓急之间,便大有可用了,如果实在拿不得燕王把柄时,便让这葛诚出面告,他是燕王府长史,告燕王谋反,纵无实据,也勉强可塞天下众人之口了。”鉴于如此,建文帝才耐着性子在乾清宫单独召见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