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目录
关灯 护眼
加入书架

第125章 兴办义学(1 / 2)

凤依依并不知道来自千里之外京城的这两拨人马,要查办的事情不但与她有关,而且她还是个主角。热闹欢快的大年刚过,她就象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一样忙碌开了。

她先是找到了十方先生。“先生,小女有件事想请先生帮忙。”

“凤小姐,但讲无妨。”

“我看到义村里不少孩子正是该读书的年龄,可却整日在外面跑着,大字不识一个。我想办个义学,让孩子们都能受到教育。嗯-,学堂可以先设在员工食堂,那里有现成的桌椅板凳,可是现在还没请到合适的夫子,先生识人广,想请先生给介绍一位。”

“小姐想办义学,这是大大的好事呀夫子么,让我想想-,嗯,对了,我认识一个老秀才,学问不错,就是为人耿直了点儿,有点儿倔。”

“那没什么,只要人品正、有学问、愿意教穷人家的孩子就成。一个月我给五两的月例银子。”

听了凤依依开出的价钱,十方先生一愣,“五两那可不少哇”

凤依依笑了笑,“嗯-,只是有一点还得请先生事先和这位老秀才说清楚,咱们的义学是男娃女娃都收的,孩子们会坐在一处读书。”

十方先生瞪大了眼睛,“哦女娃也上学堂这可是大禹的头一份,以前还从来没有听说过。”

“嘻嘻,凡事都有头一份,让女娃上学堂这件事,依依就想作这头一份。”

“凤小姐果真不同凡响成,那我明天就去问问。这位老秀才姓廖,今年有五十岁了,跟我一样,也是孤身一人。”

“嗯-,若是那样的话,夫子若是觉着城里城外来回跑着比较麻烦,也可以住在义村的宿舍里,到时候给夫子收拾个安静的单间。”

“那敢情好,这样的话连住的事情也一并解决了。”

“那小女就多谢先生,等着先生的好消息了。”

“好,我尽早给你回信儿。”

兴办义学的消息在义村传开后,村民们都高兴坏了。大禹人心中一向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如今的义村,家家户户都不用再为口中食、身上衣发愁了。当人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便开始向更高的层次追求了。

村民们也想让孩子们去书馆里念书,即便自家孩子不是参加科举的那块料,能识几个字也是好的。可书馆都在城里,孩子们没法去呀。这下可好了,在自家门口就有学堂了

村里人自打听到消息后,就三不五时地跑来向秦校尉询问,“秦校尉,这义学啥时候开呀”“老秦,夫子啥时候来呀”“秦叔,俺们得给娃准备些什么呀”

其实,凤依依已经给孩子们做好了准备。学堂就设在食堂里,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平时作学堂,中午作食堂。

她按照斜跨包的样子,给每个孩子准备了一个小书包和一整套笔墨纸砚;她还规定:凡是义村的孩子,无论男女都可以来义学读书,而且凡是来义学读书的孩子,都有一份免费午餐。

这边,廖老秀才已经答应作义村义学的夫子了。老秀才不是什么冥顽之人,男娃女娃无所谓,只要肯用心读书,都是好娃。

凤依依考虑到老秀才年岁大了,又是孤身一人,除了让人给他收拾出了一间干净整洁的单间宿舍,还让秦校尉从村里派了个大嫂负责给夫子做饭。

义学开学的这天,工厂放了半天的假,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跑来观礼了。大家看着自己的孩子穿着新衣新鞋、背着统一的小书包,一板一眼地跟着夫子行礼,然后随着夫子鱼贯而入走进学堂。不少人的眼中都闪动着泪光,这样的场景曾经是他们年少时的梦想,没想到今天在孩子们的身上实现了。

凤依依看着这些孩子,男女都有、岁数参差不齐,大的有十一、二岁了,小的才五、六岁。孩子们虽然入学有早晚,但一双双明澈的眼睛里都充满了兴奋和好奇。大孩子要沉稳的多,有些年纪小的孩子在进入学堂前,还禁不住回过头来,用略带怯意的目光在人群中寻找着自己的爹娘。

凤依依始终认为,大脑和身体都好,才是真的好,就如同她再累也要坚持每天跳操一样。孩子们不仅需要学习知识,还要锻炼身体。义村里有会武功的军中旧部,被她请来作了功夫师傅。